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聚丙烯酰胺助滤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以硫酸铝作为混凝剂,聚丙烯酰胺(PAM)作为助滤剂处理低浊度水,硫酸铝投量3~9 mg/L,PHP投量0.0008~0.0125mg/L,出水浊度3度以内,平均滤速10m/h.试验表明,聚丙烯酰胺用作助滤剂处理浊度为20~30度的原水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絮凝沉淀法去除马铃薯淀粉废水中的蛋白质。经过方案比选.最终选择聚丙烯酰胺作为絮凝剂,结果表明:在聚丙烯酰胺投加量为70mg/L,pH值为5,温度为20℃,反应时间40min的最佳工艺条件下。采用聚丙烯酰胺絮凝沉淀法对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中的COD、蛋白质、BOD、SS都有一定的去除效果。COD的去除率保持在30%~40%,蛋白质的去除率保持在45%~55%,BOD的去除率保持在10%-15%.SS的去除率保持在50%-60%,大大减轻了后续处理构筑物的负担。  相似文献   

3.
以β-环糊精和聚丙烯酰胺为原料,接枝反应合成β-CD-PAM絮凝剂,分别用β-CD-PAM、β-环糊精、聚丙烯酰胺处理模拟含Cr3+废水,研究药品用量、温度、pH值等因素对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β-CD-PAM与β-环糊精、聚丙烯酰胺相比,对Cr3+去除能力皆有明显提高;β-CD-PAM处理浓度为10mg/L的Cr3+标准溶液,最优化条件组合为:药品投加量1.5g/L、温度35℃、pH值56,去除率可达到87.23%。  相似文献   

4.
针对pH≈10,COD为150000-170000mg/L的碱性高浓度乳化液废水使用复合药剂破乳法处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考察了适宜的破乳剂组合、聚铁及H2SO4投加量控制对絮凝效果的影响,使得破乳后废水COD去除率达到93%,降低了后续生化处理的负荷,为后续处理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5.
流砂微絮凝过滤工艺在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流砂微絮凝过滤工艺对上海某污水厂的二级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为5 min、PAFC加药量3.1 mg/L时,流砂微絮凝过滤工艺对浊度、TP、氨氮以及CODCr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7.5%、57.6%、19.0%和26.8%,粒径分析表明微絮凝过滤对颗粒污染物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超声波-曝气协同工艺降解聚丙烯酰胺溶液的条件和效果。结果表明,在超声波处理聚丙烯酰胺溶液时,引入曝气后,比单纯超声的降解效率大有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混合指示剂法、电导滴定法对聚丙烯酰胺水解度测定结果的影响以及聚丙烯酸钠的加入对聚丙烯酰胺水解度的影响,文章用混合指示剂法、电导滴定法对试样(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酸钠)溶液的水解度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聚丙烯酰胺水解度平行测定(n=5)的相对标准偏差混合指示剂法(2.75%)大于电导滴定法(0.94%);随着聚丙烯酸钠的加入,聚丙烯酰胺水解度明显增加(水解度从14.34%、14.33%增至73.62%、72.94%)。研究表明,对聚丙烯酰胺水解度测定时,应对方法进行必要比较,选择精密度好的测定方法(如电导滴定法)。可以通过添加适量聚丙烯酸钠提高食品添加剂聚丙烯酰胺的水解度,以满足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8.
用混凝法时印染废水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聚合硫酸铁(PFS)和聚丙烯酰胺(PAM)复配处理废水效果最佳。PFS投加量为100mg/L,快速搅拌(200r/min)时间为0.5min,PAM投加量为0.5mg/L,慢速搅拌(60r/min)时间为5min,沉淀0.5h。混凝处理后,出水中COD下降至500mg/L以内,达到市政入下水道标准,且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9.
比较了三氯化铁、硫酸铝和硫酸亚铁处理低温低浊水的效果,结果表明,三氯化铁除浊效果最好,硫酸铝次之,硫酸亚铁最差;在此基础上,通过投加活化硅酸作为助凝剂进一步进行实验,表明硫酸铝用活化硅酸作为助凝剂对于低温低浊水的处理具有相当好的效果,而三氯化铁对助凝剂反映不明显,因此,不适宜用其做助凝剂。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淋洗修复工艺,本文使用柠檬酸作为淋洗剂,对砷、镍、钴、铜等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淋洗处理,考察不同淋洗剂浓度、淋洗土水比、淋洗时间对淋洗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柠檬酸对镍的去除率最高,对钴的去除率次之,对砷和铜的去除率较低。试验确定了最优淋洗剂浓度、最优淋洗土水比和最优淋洗时间等条件,在最优淋洗条件下,淋洗后土壤中各重金属的浓度均低于修复目标值。生石灰和聚丙烯酰胺可用于处理淋洗废水。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国家实行“优先发展铝业”的政策,导致我国的电解铝行业持续二十年的快速发展,然而中国电解铝的高速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电解铝企业的SWOT分析,指出企业的优势与劣势,机会和威胁。又在结合企业的实际基础上,提出中国电解铝企业的生存以自增强理论为理论取向,以此构建中国电解铝企业的生存战略。提出中国电解铝企业必须保持一定的规模,通过主辅分离,实行战略联盟,延伸产业链条等战略选择;为我国电解铝企业的生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从废催化剂回收钨、钼、钴、铝的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评述了我国从废催化剂回收钨、钼、钴、铝的某些研究新进展,并提出多篇文献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The paper examines the medium-term prospects for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in five base metal industries of interest to Third World producer countries (lead, zinc, copper, nickel and aluminium). It argues that growth in demand for the five metals will be stagnant or sluggish in the medium-term and that existing capacity, plus additions already in the construction pipelines, will be adequate, or more than adequate to meet it. Nevertheless, the Third World's share of productive capacity is likely to go on increasing, as it has done throughout the recent recession. The reasons for this shift are examined, along with the future policy dilemmas it poses for Third World producers.  相似文献   

14.
催化氧化-硫酸溶解废杂铜生产硫酸铜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废杂铜生成硫酸铜的新工艺,并对影响溶铜总量的各因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环保疏浚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滇池水体污染防治.由于疏浚底泥中含水量高且渗透系数小,自然干化固结过程缓慢,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及底泥资源化利用.为使滇池疏浚底泥快速脱水,为底泥的处置提供一条简易可行的技术途径,采用硫酸铝和聚合氯化铝为脱水药剂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硫酸铝的脱水效果好,滇池疏浚底泥样品中Al2(SO4)3的最佳投加量为380 mg/L,上清液可达到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可直接排放至自然水体而不会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粉煤灰和碳酸钠助剂混合后在高温下焙烧,碱熔融分解制备合成沸石原料的新方法。通过正交试验选定了最佳分解条件,该条件下粉煤灰中的大部分硅、铝等有效成分能够溶出为合成4A沸石的原料。分解产物为霞石。  相似文献   

17.
磷石膏作油井水泥缓凝剂对水泥石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工业废渣磷石膏替代天然石膏作油井水泥的缓凝剂,研究不同熟料细度及掺量对G级高抗油井水泥强度及抗硫酸盐侵蚀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油井水泥熟料细度的增加水泥石强度逐渐增加,细度达到400 m2/kg,水泥石强度达最高;随着磷石膏掺量的增加,水泥石强度呈现缓慢上升趋势;磷石膏替代天然石膏对水泥石强度影响不大;磷石膏替代天然石膏对高抗油井水泥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未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煤矸石的综合利用探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针对煤矸石化学组成的差异,讨论了煤矸石生产绿色建筑材料,制造保温材料,制取铝盐系列和硅系列化工产品的几种综合利用途径,达到废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Trade is considered an effective antidote to the exercise of domestic market power. This article,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conduct and performance of the Japanese ammonium sulphate industry during the interwar period, shows that trade is not always a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domestic markets to become competitive. In industries exhibiting substantial economies of scale, availability and diffusion of technology, existence of surplus international capacity and the ability of domestic producers to deter imports can impede instantaneous adjustment of international supply to imbalances in demand and supply thereby allowing domestic producers to exercise their market pow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