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潜行日立     
中国消费者一直习惯于把日立和电视机联系到一起,然而日立并非一家家电企业,随着日立在家电领域的逐步退却,对于中国的普通消费者而言,日立看起来正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分析了宜家家居在中国市场采用的消费者教育手段,并由此思考其对我国企业进行消费者教育、改善消费者体验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李瑜 《企业研究》2009,(8):72-73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分析是营销制胜的关键,从品牌、定位到差异化,从定价、促销到整合营销,都是针对消费者的心理在采取行动。随着同质化的日趋严重,在变革的营销环境下,商家将越来越依赖于对消费者心理的把握和迎合,以便影响消费者,最终达成产品的销售。对于中国消费者常见的消费心理,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世界经典时装品牌法国梦特娇早在七十年代末就开始进入中国大陆,在中国消费者心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随着梦特娇产品的不断扩大和发展,梦特娇品牌已成为人们心目中优秀品质和精良工艺的象征。为了维护梦特娇的品牌形象及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梦特娇通过对假冒商家提出诉讼、教导消费者鉴别防伪的方法、新增免费热线和网站等一系列举措,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梦特娇产品。  相似文献   

5.
《企业经济》2017,(4):98-104
全球消费者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形式,对消费者的全球品牌行为产生影响,而消费者的本土情结却会引起其对全球品牌的抗拒。本文基于全球消费者文化敏感性(SGCC)和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CET)视角,对中国消费者购买韩国品牌的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消费者文化敏感性与全球品牌形象、国家形象及其购买意向有着显著正向关系。中国企业要想打造全球品牌,应在锁定SGCC的消费者、展开目标性营销、加强"汉风"引导的同时,采用多种方式有效削弱当地消费者对中国品牌和产品的抵触情绪,以提升国家和产品形象。  相似文献   

6.
明确消费者概念,确定消费者保护法保护的对象,是一国消费者保护法的最基本问题。我国1994年制定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限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没有对消费者的概念进行明确的定义。在现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订的过程中,有必要对此重要的概念进行明确,以便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消费者亟需数据隐私保护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企业经营行为和消费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天的消费者,常常会在面对企业的电子邮件、邮寄广告、电话营销、个性化的商品目录时感到震惊,并开始害怕现在的企业如此了解自己,是否会滥用它们已经掌握的个人数据隐私。目前,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正式加入WTO的形势下,将消费者的数据隐私保护纳入议事日程已成为当务之急。1.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的发展,使企业获得消费者数据越来越容易,消费者的数据隐私必然需要外部力量的保护。在现代信息技术,特…  相似文献   

8.
因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多年来虽在诸多方面作了大量的社会保护和监督工作,但其重要作用尚未完全体现出来,特别是消费者组织的原有体制缺乏独立性,已不再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消费者组织的社会监督功能的发挥;更由于消费者组织在不具有行政权威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9.
“消费者伦理”对社会的影响不可小觑,对营销人员和政策制定者也至关重要,是个重要且现实的问题。本文界定其核心概念之后,对中国大陆消费者伦理的现状进行深入剖析,进而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为后续研究提出相应的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北京消费者汽车选择偏好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且规模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世界各大汽车集团都争先恐后地进入中国,并纷纷推出各自的名牌。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汽车销量名列全国各大城市之首,本研究通过对北京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探索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的选择偏好,分析消费者更喜欢哪一国、哪一公司品牌和哪种类型的汽车,以及消费者购买汽车的信息来源,并建立一个用于分析消费者购车偏好因素的模型,测试对消费者汽车购买偏好起影响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摘要:消费者是物流服务的需求方,针对物流发展,消费群体的需求结构、购买方式、时空分布等都已发生变化,消费者对自身剩余、废弃物回收的期望也逐渐提高,物流要发展,就要加强物流需求管理、发展参与式物流营销、促进正逆向物流一体化发展、关注消费者剩余、合理进行物流服务的定价。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消费者对品牌的投诉出现了新变化,那就是对品牌欺骗的投诉,中国消费者原来对品牌的投诉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以及售后服务质量等“硬伤”上,现在投诉内容的变化直接反映出中国企业的品牌管理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协会是依法成立的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其职能之一是受理消费者的投诉,并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调解。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相似文献   

14.
彭波 《经营者》2014,(22):88-89
经营中国汽车市场多年的企业家们对于未来市场增长的乐观估计普遍还有5至8年的时间。也就是大概在2020年~2023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将到达峰值,未来在一定的规模上下波动。这必将使各个整车企业对消费者的争夺进入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对于现有的60后~80后甚至90后消费群体,各个汽车厂家已经理解非常透彻。现在是时候着手研究未来消费者了,即2020年以后将进入汽车市场的潜在消费者,也就是现在的中学生、大学生,我们将他们称为“下一代消费者”。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长     
谷兆琳  郭梦康 《经营者》2012,(15):24-25
凭什么中国拥有“特长”?因为我们的消费者拥有绝对的购买;力,并对宽大的后排空间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6.
关于消费者的概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如何看待知假买假问题的讨论中,关键还是要明确知假买假行为是否属于消费行为,知假买假者是不是消费者。如果说既不是消费行为,又不是消费者,那么就不能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不适用该法中的惩罚性规定。那么如何理解消费者的含义呢?美国权威的《布莱克法律词典》对消费者的定义是:“消费者是与制造者、批发商和零售商相区别的人,是指购买、使用、保存和处分商品和服务的个人或最终产品的使用者”。《牛津法律辞典》也认为:消费者是指“那些购买、获得、使用各种商品和服务(包括住房)的人”。消费者首先是与制造者相区别的。…  相似文献   

17.
美即是中国化妆品市场一个长于“专注”的楷模,这种专注于源其对消费者的准确定位,以及深谙消费者沟通之道,在让消费者获得其所期望的使用价值的同时,引起消费者的感情共鸣。  相似文献   

18.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之际.今天.国家工商总局邀请相关部门的领导同志.以及企业界、新闻界的朋友们和消费者代表。在这里召开纪念座谈会.分析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交流各地、各相关部门消费维权工作经验.进一步推动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要.意义重大。在此,我代表国家工商总局.对出席今天会议的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企业界和消费者代表.以及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参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地感谢!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9.
2013年最后一天,美国化妆品品牌露华浓更新微博:“涂上一支心爱的唇膏kissgoodbye!”正式“吻别”相伴37年的中国消费者。然而,一周后,不等人们反应过来,又一家化妆品品牌卡尼尔也和中国消费者说“再见”了。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部专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已在风雨中走过了六年,在这六年之中,《消法》为保护消费者权益,惩治不法经营者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作为消费者维权的尚方宝剑,《消法》开始面临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在此我们有必要看看《消法》,它到底能给我们消费者带来些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