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企业合并的会计方法选择即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之争,一直是全球财务会计热点问题之一。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和资本市场的日趋成熟,我国企业合并的案例越来越多。文章通过对购买法在企业合并中存在问题的剖析,提出合理利用权益结合法的使用空间处理中国企业的合并问题。  相似文献   

2.
企业合并的会计方法选择一直是会计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最近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20号——企业合并》规定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这是在权益结合法要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大背景下,我国作出的慎重的决定。这一规定不仅会对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实务发生重大影响,而且还将在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笔者通过理论分析,认为在我国现阶段,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是在考虑了我国的实际情况下的一种客观必然。  相似文献   

3.
企业合并的权益结合法又称权益结合法、权益入股法,指在企业合并过程中,实施合并的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或以库藏股与其他参与合并企业股东的股权相交换,从而达到合并目的的一种方法。本文就权益结合法的含义与特征,权益结合法的会计确认与计量,购买法与权益法的比较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在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中,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的应用一直受到关注。文章主要是对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在我国同时采用的原因,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会计处理和对企业的财务影响等方面的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相当一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了外部并购已逐渐成为企业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因此,通过企业合并来提升企业发展前景逐渐被国内公司所采用.我国新制定和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准则,是在充分遵从我国经济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合理内容推出的,弥补了旧会计准则和制度中有关企业合并的空白,使得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所涵盖的内容更加广泛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权益结合法的发展历史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6月29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全体委员一致同意发布141号公告《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和142号公告《商誉与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规定所有的企业合并只能采用购买法进行会计处理,并要求定期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2001年10月,同际会计准则委员(ISAC)在其议事议程中修改了企业合并这一项,取消权益结合法,并对商誉摊销进行了修汀。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下的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比较分析,揭示出购买法更适合我国现在及未来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8.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有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两种。这两种会计处理的方法理论基础不同,购买法认为企业合并是收购方与被收购方之间的一种公平交易,与企业购买其他类型的资产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因此应按照市场交易原则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9.
童丹  丁学超 《当代经济》2009,(22):130-131
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要求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本文通过分析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局限性揭示了购买法的缺陷,再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论述了权益结合法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又进一步讨论了权益结合法在我国实行的局限性,有利于了解我国权益结合法的发展趋势,进行权益结合法利润操纵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房莉  高蕊 《时代经贸》2009,(7):128-129
企业合并的处理方法主要有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不同的方法对购并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在对两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根据2006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相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指出了两方法在我国同时应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大规模合并浪潮,因此企业对合并的相关会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那么,企业集团如何把其所能控制的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科学的合并,全面、真实地反映整个企业集团的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通过对财务报表合并方法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使合并会计报表反映出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更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进而提高合并报表对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有用性,已经成为国际会计界亟待研究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合并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企业合并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会计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文章依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对企业合并的两种会计处理方法——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从其会计处理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王文福 《时代经贸》2007,5(11X):9-10
通过狭义的定义把这个概念引入到我们要讨论的专利法范畴。同时厘清商业方法专利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在精确定义的同时勾勒出所讨论的可专利性客体的轮廓。我国现行法律给商业方法可专利性留下的空间,但应有所限制地肯定其可专利性的条件,对商业方法进行可专利性主题判断的时候,应保证其技术性条件。  相似文献   

14.
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伦理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之后,利益相关者理论逐渐完善和发展.企业要对利益相关者开展伦理管理,以德治企.以"双赢"策略处理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对内赢得员工的忠诚,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对外赢得公众支持、顾客满意、投资者青睐和供应者信任.  相似文献   

15.
利率市场化过程中我国基准利率的选择与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奋义 《经济经纬》2006,(4):136-139
同业拆借利率作为基准利率是比较现实的选择,而再贴现率无法充当基准利率,目前国债利率也不宜选作基准利率。要完全实现市场化,还必须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精算估计方法,预测分析了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统筹账户的财务状况和财务可持续性。研究结果表明,年度支付危机会在2018-2036年之间出现,2023-2050年内源性基金累积不足值得格外关注。从长期看,如果没有外源性融资,仅靠制度本身的资金支持,统筹账户的财务可持续性难以为继。现阶段政府关注的重点应是如何扩大养老保险收入来源和完善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7.
论利率市场化下的利率互换功能与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殷洁 《现代财经》2005,25(12):24-27
随着一系列利率改革措施的颁布实施,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正在加速。我国已初步建立市场利率形成机制和市场利率体系。利率市场化催生利率互换,利率互换有利于规避利率风险、降低融资成本、资产负债管理和完善利率定价机制。但是,利率互换存在法律和政策风险、基础协议的效力风险、履约风险以及利率本身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从深入分析利率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入手,系统论述了中国利率机制改革创新的理论依据: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以及西方利率决定理论发展的三阶段,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凯恩斯的流动性利率理论、新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及其给我们的重要启示。结论是,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客观规律,而这一客观规律是经济学家们经过几百年科学探索而发现的一个真理;利率市场化也是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利率机制创新,就在于尽快实行利率市场化,放开利率管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回顾了关于利率与汇率关系的经典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经济体制下,利率与汇率的联动性,指出中国尽管已经开始改革汇率和利率,但实质上仍然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外汇管制较严格、利率还未完全市场化,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利率与汇率机制传导不顺畅。本文基于此,实证检验了人民币汇率制度与利率的关系,发现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利率与汇率之间相关性不明显;自1978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与利率之间逐渐发生了相互作用。由此认为无论是在改革汇率制度方面,还是继续推行利率市场化方面,国家都必须考虑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首先对利率变动与居民储蓄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然后选取2000年1月到2010年12月的数据,利用VAR模型,就我国居民储蓄利率敏感性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居民储蓄和存贷利率之间的变化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但是居民储蓄对存贷利率变化并不敏感。居民储蓄利率敏感性差的根本原因是政府行为、企业行为、银行行为和居民行为还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最后对提高储蓄利率敏感性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