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菏泽市成武县伯乐集镇村民邵光华领头注册组建光华合作社,通过不断实践,逐步探索出了以土地托管为主、以土地流转为辅的“六统一”管理服务模式,不仅较好解决了农村“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而且推动了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了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
正"不能把土地流转的快慢、土地经营规模的大小作为我们衡量农村改革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村美起来,特别是让农民富起来,关系到我们能不能够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系到"三农"中国梦能不能实现。那么,怎么让农民富起来?我想讲以下几个观点:第一,就是要以"解决谁来种地,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相似文献   

3.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些地区农民不再以土地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唯一来源。随着外出打工、经商农民的增加,土地流转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土地流转一方面提高了土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的水平,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较好地解决了土地抛荒和粗放经营问题。另一方面,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侵犯承包户利益、掠夺式土地经营等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土地规模化经营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前提。以农村劳动力与土地规模化经营关系为研究基础,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因素,提出劳动力转移的可行性,探寻深化城乡分治改革、建立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障经济权利实现、提高农民内在素质、开通农业之外的就业渠道、相关部门做好辅助支持工作等解决劳动力转移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报道》2020,(1):13-13
1月1日起,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新《土地管理法》”)正式实施。此次《土地管理法》的修改重点,主要集中在土地征收、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和集体经营性土地入市三大方面。作为一部关系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法律,它在改革土地征收方面有哪些突破?又将如何更好地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正处于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向土地流转制度的转型期。小岗村作为农村土地改革第一村,目前正在积极开展土地流转,以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产能,发展村域经济,造福农民。同时,小岗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一些棘手的制约因素,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土地流转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家不断鼓励农业规模化经营,鼓励农户流转土地,形成集约化、规模化优势,对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种植、养殖模式加大补贴力度,有效地解放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大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是在国家鼓励规模经营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本文从土地承包纠纷的特点入手,详细分析几种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典型案例,从而对如何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许琼英 《发展》2014,(4):86-87
正一、十八大前农村土地改革的几个阶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十八大前农村土地改革的几个阶段一是建国初期国家推行的土地农民所有制。政府颁布了《土地改革法》,从而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它使农民不仅拥有了土地,而且对拥有的土地有权自由经营、买卖和出租,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二是1954年至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收回土地所有权,其目的就是要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土地制度。农民个人直接所有的土地,也从土地无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村矛盾的突出表现 (一)土地承包引发的矛盾。国家取消农业税、实行种粮补贴后,农民种地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原来不种地、少种地的农民要求按政策实行均田,原来种地较多的或在承包地里种了果树的农民以承包合同不到期为由抵制均田。另外,土地延包三十年不变,也使一些新迁户、新出生人口得不到土地,人地矛盾突出。有的村调整土地方案没有征求大多数村民意见,多留机动地,甚至村干部以权谋私,自己多占地、占好地,引起村民不满。  相似文献   

10.
为谁叹息?     
有一片土地,农民们有的在上面种地,有的在上面放牧牛羊。来了几个人,对放牧牛羊的农民说,我们把你们的牛羊全买了,你们到城里去卖牛羊肉吧。于是农民没有了牛羊,就把土地交给了那些人。这些人在那些土地上面盖了很多房子卖掉,赚了很多钱。很多疯子看到可以赚很多钱,就蜂拥而采,从银行借了很多钱,买农民的土地。对农民说种地多苦呀,你们也去城里吧。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2.
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是解放农村生产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一个有效方法,是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农业科技含量的有力手段,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有效措施。分析昌邑市龙池镇的土地流转的现状、土地流转取得的效果、土地流转动因、土地流转存在问题,提出完善土地流转的建议,可以为土地流转的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大海 《上海改革》1994,(11):42-43
市郊农民眼下土地经营和收入状况如何?就人们关注的这两个问题.笔者最近对从1984年起被国务院列入全国农村社会经济固定观察点的青浦县盈中多陆湾村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以来,土地流转工作在各地大规模推进,农民群众对土地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土地流转从原来农户之间自发、少量地进行,逐步扩大规模。但这一过程并非易事,涉及诸多农民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论农村土地流转形式中的反租倒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延廷 《特区经济》2010,(4):174-175
反租倒包在农村土地流转的实践中脱颖而出。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农民自发的转让、转包、出租等土地流转形式几乎不能形成土地规模化经营;二是反租倒包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发展》2003,(4):42-43
“双会”期间在代表和委员们关心的诸多话题中,土地流转问题备受关注,他们认为,用法律的形式确认农民的土地流转权,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保护农民利益的最好保障。很多人大代表谈了下一步实施土地流转的原则和具体措施。江西人大代表、宜春市市长宋晨光说:“怎么样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这其中有一个土地流转的一个关键问题。我们还是主要是从政策上鼓励,从资金上引导扶持,从政府的服务上来做好。”人大代表刘永忠认为:“现在土地流转不是一个简单的数量问题,更重要是一个质量问题,(要能在基本利益的基础上)给他有一个增量的利…  相似文献   

17.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和城里人相比,土地之于农民,有种特别的意义,它替代了城市的各种社会保障而对农民的生活起到一种保障作用。很难想象,在当今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一旦农民失去土地那将意味着什么?更何况有些地方的农民失去的不仅是耕地,有时连居住的宅基地也被有关部门以极低的代价征去,食无口粮,居无定所,这样的农民如何能够做到安分守已?这样的农村又如何能够稳定发展呢?  相似文献   

18.
山西岚县上明村在1991年进行了第二轮土地承包。承包期为70年,如今,那些1991年以后出生的300多名年轻农民都没有耕地。这些年轻人要想种地就得去租种别人的,有的人家愿意租,有的人家不愿意租。即使这些农民租到别人的土地,也不能有长期打算,因为说不定哪天土地被原户主收回。土地承包70年不变,就会出现有的农民70岁了也没有土地种,因为农村的土地基本上是死人的了。那就成了,死人有土地承包权,  相似文献   

19.
土地之痛     
逃离土地和土地抛荒 农村问题说到底是土地问题,是土地问题造就了农村问题。尽管中国的农村问题千头万绪,可在所有的问题当中,土地问题是病根儿。 在谈土地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中国农民逃离土地和土地抛荒问题的现状: 这是关于安徽省六安市土地抛荒情况的调查报告: 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全市现有666.4万亩耕地中,去年非季节性抛荒面积达26.7万亩,抛荒率4%。部分县、区及乡镇、村的具体调查显示,实际存在的抛荒问题更为突出。有的乡镇抛荒率高达10%。 视土地为生命的农民为什么会抛荒土地?原因很简单:土地不仅不能不能给农民带来财富,反而成了农民的负担。南方某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东北粮食主产区的实地考察.对当前农业土地规模化经营发展出现的误区进行探讨.进一步加深了对农业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认识.并提出发展农业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