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毅  何辉 《商界》2003,(7):82-83
多米诺骨牌是一场可以制造无穷能量的游戏——华润蓝剑在糖酒会上漂亮地玩了一把,谁知道它的寓意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三联竞争力》2008,(6):25-25
一场关系两大啤酒巨头命运的较量以礼尚往来的方式拉开帷幕。 2008年6月11日,英博啤酒集团(Inbev,下称英博)正式抛出绣球,向美国安海斯·布希公司(AnheuserBusch,下称AB)提出463亿美元的无约束力收购报价。  相似文献   

3.
趵突泉啤酒的保卫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久前,一向躲在暗地的青岛啤酒济南分公司老总再度易人——业界分忻,这意味着今年夏天青啤在济南市场出招将会更为“生猛”。不过,一向是本地老大的趵突泉啤酒自然不甘示弱,放出话来,随时愿奉陪青啤鱼死网破……  相似文献   

4.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此次堪称盛大且欢乐的青岛啤酒节上.有一位记者猛地冒出这么一句诗来,乍一看显得极不合时宜.但大家当即就明白其感慨的深意。时逢青啤百年华诞,可同时也是青啤原总经理彭作义逝世两周年忌辰——只是此时此刻.已经鲜有人去提他!这位两年前还在整个中国啤酒业叱咤风云的青啤英雄.难道说这么快被人遗忘了么?  相似文献   

5.
北国的三九寒冬,真正的“冷酷到底”。相比啤酒淡季中其他的低调啤酒品牌,总部设在北京的华润啤酒集团却在严冬里忙得不亦乐乎。两个月内,华润三次动员全北京的各类媒体,一改往日一谈数字就退避三舍的做派,对外界就一年来的经营状况作了详尽的阐述。其主要“头儿们”也不失时机地频频出镜,到处宣称:“雪花啤酒新年必将会有大动作!”2004年1月9日,豪华的香格里拉饭店内,雪花啤酒牵手世界营销巨头科特勒营销集团,与华润啤酒的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照雪花啤酒新闻通稿的说法是:旨在联手再塑雪花啤酒全国性强势品牌形象。看似轰轰烈烈的高调出声,其实背后是雪花啤酒不为人知的苦衷……  相似文献   

6.
韦京汉 《广告大观》2007,(7S):32-33
华润雪花啤酒公司是1994年由香港华创和世界著名酿酒企业SABMiller合资成立的。1994年收购的第一家工厂就是沈阳雪花公司,经过12年的迅猛发展,2006年华润雪花啤酒的全国总销量已达530万吨,成为中国销量最大的啤酒公司。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啤酒市场上燕京、五星、北京三足鼎立,到了90年代中期北京啤酒市场燕京一枝独秀,虽然有青啤和洋啤众多对手的进攻,但燕京啤酒一直保持着市场老大的地位。2004年5月11日,北京啤酒朝日公司在京宣布,北啤怀柔新工厂投产在即,新北京啤酒即将登陆市场。得到提升的新北京啤酒无疑增加了北京啤酒市场的变数,同时也将增强整个京啤的行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近来沈阳地产品牌雪花一改往日与青啤“不动声色”的竞争方式,突然加快了针对青啤的进攻节奏,开始有针对性地买店,似乎有封锁青啤网络终端的意图。随着燕京的卷土重来,一场“2+1”的争夺战正在沈阳啤酒市场酝酿打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燕啤反戈     
  相似文献   

10.
沈坤 《商界》2006,(10):146-151
少了一个蹄钉,损了一匹战马; 损了一匹战马,伤了一名信使; 伤了一名信使,输了一场战争; 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错误的开始也许很小。但是总会在各种驱动因子的作用下演变为一场灾难。山本公司的失败就是这个古老寓言的现代版本。[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沈坤 《糖烟酒周刊》2004,(22):B008-B009
根本不是网络内的经销商,竟然自己出资,预谋了一场令人震惊的窜贷事件,将&;#215;啤酒在福建省的销售网络完全摧跨,这个始作俑者如此煞费苦心究竟为哪般?  相似文献   

12.
13.
当我们说起:“在亚洲,没有哪个国家的啤酒业竞争像日本这样富有传奇色彩。”有人也许会提问:“传奇色彩?这是真的吗?”当然,我们所说的只是一种“色彩”。如果抹去这些色彩,深入传奇的背后,你将会发现这只是由渠道和品牌变迁交织成的一个个富有意味的故事。最后,请别忘了,在这些故事的背后,还有一个始终存在的身影,那就是日本政府及其所奉行的一些经济政策———它们对企业营销策略的影响力直透过半个世纪,到达了21世纪的今天。  相似文献   

14.
黎初源 《品牌》2005,(9):33-36
<正> 2005年的中国啤酒市场注定又是一场龙争虎斗,特别是各大啤酒巨头重兵把守的华南,随着珠江、燕京、华润、金威等啤酒巨头布局华南的啤酒厂在2005年纷纷投产,为抢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各大品牌之间必将又是一场恶战,而这一切的开端首先由青岛啤酒的原生啤酒开始。青岛啤酒对原生啤酒寄予厚望。新年伊始,当竞争对手还在总结去年的成绩、筹划新一年的营销战略时,青岛啤酒集团已经宣布正式推出青岛原生啤酒新品,由此发动了它在2005年  相似文献   

15.
刘会民 《糖烟酒周刊》2005,(38):B0026-B0026
在济南市场,青岛啤酒和济南啤酒(品牌名称是趵突泉啤酒)竞争激烈,抬高了进入门槛,令外来品牌纷纷止步?然而,一个名为“趵青爽”的买断啤酒品牌,却在两强相争中不断扩大了市场占有率。趵青爽销售公司总经理田庆华认为,青啤和济啤的关注焦点都在对方身上,市场对策也都是针对对方制定的,对于新兴品牌的关注度不高?从细微处着手,找好切入点,新兴品牌就能够打开济南啤酒市场的缺口。  相似文献   

16.
8月18日晚8点,青岛。飞溅的啤酒泡沫和狂欢盛况正在把亚洲最大啤酒盛会青岛国际啤酒节推向高潮。而2500公里之外的贵阳,同样的一场与激情和狂欢有关的啤酒盛会华丽绽放,著名的贵阳市金阳世纪金源购物中心广场变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相似文献   

17.
鲁渝华 《商界》2006,(3):40-42
两个不同性格的对手,两家不同基因的公司。在楼宇电视广告这个陌生而新兴的领域,上演着一场场刺刀见红的对决。竞争以戏剧性的最后一战降下帷幕。这个行业从此也就天下太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吴勇毅 《广告大观》2007,(5S):66-68
背景链接:2006年1月19日,在福建雪津啤酒身上发生了惊天之举:比利时英博啤酒集团突然宣布,砸下巨资58.86亿元(约合6.14亿欧元)价格,收购中国福建雪津集团100%股权。2006年12月福建雪津啤酒有限公司更名为英博雪津啤酒有限公司。这看似“不起眼的变动”里面,却是中国啤酒业重新布局与洗牌的暗流在汹涌澎湃。  相似文献   

19.
济南和北京是青岛啤酒的两个战略性市场,占领济南可以一统鲁啤,稳固自己的后方。拿下北京可以提升自己的品牌力。但由于趵突泉啤酒和燕京啤酒的强势。这两个市场成为青啤最难啃的硬骨头。几番争夺之后。青岛啤酒在这两个市场上依然没有大的斩获,最近,青岛啤酒打出社区牌,开始采取攻心战略。  相似文献   

20.
《糖烟酒周刊》2005,(7):27-27
哈啤组团参展,青岛啤酒(平原)公司“老船长”开拓中高档市场,北京蓝宝仍力推PARTY桶啤酒,烟台朝日啤酒渴望刮起黑色旋风,唐山蓝贝携塑瓶啤酒参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