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海波 《化工管理》2015,(11):13+15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发展的速度显著增长,功能性聚丙烯酰胺类微球的制备方法有元皂乳液聚合法和分散聚合法.同时,还介绍了功能性聚丙烯酰胺类微球的应用与种类(磁性聚丙烯酰胺微球、温敏性聚丙烯酰胺微球及聚丙烯酰胺与无机微粒形成的复合微球),未来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功能性聚丙烯酰胺类微球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聚合物微球在储层中通过运移、膨胀、堵塞、变形、再运移、再堵塞的特性对油藏进行深部调驱。为了确定低渗透油田在高含水期聚合物微球合理注入参数,利用双填砂管并联物理调驱模拟实验装置,评价了聚合物微球注入浓度、聚合物微球注入量和注入时机对采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最佳注入浓度为2 000 mg/L;最佳注入量为0.3 PV;最佳注入聚合物微球乳液的时机是动态含水率为80%。  相似文献   

3.
双面神颗粒是一种具有微米或者纳米尺寸并且由2个具有不同形貌和化学特性的半球构成的胶体粒子,目前作为一种新型的表面剂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调研文献,简要介绍了近几年来研究的双面神颗粒的合成方法以及性能。Pickering乳液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双面神微球的产量,但难以精确控制粒子表面的改性部位,二维模板法简单直接但是不能够大批量制备双面神微球。  相似文献   

4.
日前,科技部组织专家对我国首个“长效和靶向制剂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进行了论证并顺利通过。该实验室由绿叶制药集团投资建立。实验室以微球、脂质体等长效和靶向给药系统及释药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以注射用长效缓控释微球给药系统、注射用脂质体给药系统等靶向制剂及相关关键技术、相关功能材料为重点研究内容。生物降解微球技术和脂质体技术是目前国际研发的热点技术,长效注射微球释药技术、靶向脂质体药物制剂研究仅美国、  相似文献   

5.
采用金属离子交联法联合物理包载法制备甘蔗渣纤维素-海藻酸钙-海泡石微球,研究其对罗丹明B水溶液吸附性能,并利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和热重分析仪对吸附前后复合微球形貌、结构和热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当罗丹明B初始浓度为25 mg/L,pH=8,固液比为10 g/L,温度为30℃时,微球去除率为84.5%,经过5次重复利用后,对罗丹明B的去除率仍能维持在68.89%,表现出良好的可重复利用性。SEM结果表明吸附前后微球为类球形,具有一定孔隙结构,FTIR结果表明复合微球可吸附罗丹明B,热重结果表明复合微球耐热性好,表明该复合微球可以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有机-无机复合吸附剂用于染料废水处理。  相似文献   

6.
低渗透油田储层具有非均质性,注水开发中后期储层非均质性越来越强,导致注入水窜流,为了封堵注水过程中较大的渗流通道,实验室内研发了一种新型深度调驱的聚合物微球。该微球具有膨胀性、弹性变形性和抗剪切性,在微球直径和孔喉直径相匹配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有效封堵。利用该微球对不同储层物性条件下调驱封堵特性进行室内实验研究,筛选出最佳调驱的渗透率级差范围。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微球在合适的渗透率级差范围内能够实现对高渗透通道进行有效封堵,从而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7.
<正>1中间相炭微球简介中间相沥青炭微球(Mesocarbon Microbeads,简称MCMB),是一种平面芳烃分子有序排列的有机液晶。最早发现中间相小球体可追溯到1961年,Taylor在研究煤焦化时发现了一些光学各向异性小球体的生成、长大和融并现象。1973年,人们才从液相炭化的沥青中分离出MCMB,并开始利用球晶制造无粘结剂各向同性高密度炭材料。2中间相炭微球的制备工艺简介  相似文献   

8.
以丙烯酰胺单体水溶液为水相、环己烷为油相、Span80和Op-10为乳化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的方式,制备出了一种具有体积膨胀功能的调剖剂-聚合物微球。研究了油/水质量比、乳化剂用量、单体总浓度、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引发温度等因素对聚合物微球有效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在模拟注入水中15天(60℃),膨胀15倍,在模拟地层水中15天(60℃),膨胀11倍。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分析壳聚糖修饰的牛血清白蛋白为载体制备包载鲎血蛋白的微球,考察制备微球的最佳工艺和活性。载药微球粒径大小较为均一,粒径范围为(285±54)nm。Zeta电位值为(-42.69±3.69) mV,包封率为(83.075±4.86)%,载药量为(34.25±2.41)%,在人工血液(pH=7.4)、肠液(pH=6.8)、胃液(pH=1.2)中24 h的累积释放量分别为55.63%、55.25%、48.75%。载药微球生物相容性高,稳定性好,药物释放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工艺改进,将局部麻醉药物装载于微球制剂,制成粒径均一、质量可控的局麻药微球缓释注射剂,这样不仅能够改善局麻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和作用时间,而且可减少给药次数,给患者带来极大便利。作为特殊制剂的开发,整个管理过程中涉及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使得研发项目过程中的可控性难度增加。文章通过对局麻药微球缓释注射剂开发过程中的项目管理过程和方法研究,总结出了一条特殊制剂研发的清晰管理框架,该框架通过梳理项目研发每个过程的具体工作和要求,明确了各个阶段的交付成果和关键属性信息,从而提高项目实施过程的产品稳定性和质量可控性,以期达到提高研发成功率和降低研发周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正>三元共聚冻胶微球调驱剂技术为中渗油藏深度调驱找到了出路。中原油田2.78亿吨的中渗油藏经过多年高速高效开发和注采调整,进入高含水期开发阶段,主力油层水淹严重,开发效果逐年变弱。针对中渗高含水油藏深部调驱难题,中原油田科研人员研制开发三元共聚冻胶微球调驱剂,创新形  相似文献   

12.
以尿素和氢氧化钠为沉淀剂通过共沉淀的方法合成了铁酸钴包覆空心玻璃微球的前驱物样品,经过热处理后,形成铁酸钴包覆空心玻璃微球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相结构、微观形貌和磁学性质由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振荡样品磁强计(VSM)进行表征。通过这些分析显示,以尿素为沉淀剂制备的铁酸钴包覆层比较均匀连续,其晶化程度和磁学性质也比较好。  相似文献   

13.
在碱性水溶液中添加乙醇来改变该电解液的表面性质,通过测定接触角来判断电解液与中空碳微球电极材料的相容性,进而探讨乙醇的添加对中空碳微球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乙醇添加量的增加,电极与电解液的接触角从133.21o变成了45.4o;但是电极的比容量随乙醇量的不断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这表明了适量的乙醇才可以提高碳材料的超级电容器性能。  相似文献   

14.
正西北油田采油一厂通过微球深部封堵、超能弹深穿透、新冻胶堵剂三项工艺,增效显著。2015年以来,西北油田采油一厂油藏开发从主动适应新常态,以"稳增长、保效益"为中心,以提高油田采收率为目的,截至2016年二季度末,开展先导性新工艺施工8井次,增产原油5583吨,增效显著。微球深部封堵扩大水驱面积新疆轮台西北油田采油一厂西  相似文献   

15.
本介绍了中频炉镁砂炉衬的粒度配比、维护、制作工艺及注意点。  相似文献   

16.
聚合物微球初始尺为纳米(或微米)级,能进入地层深部。膨胀后在孔喉处可以封堵住水流通道,能够满足深部调剖“注得进、堵得住”的要求,共聚的微球水化后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弹性,适当的压差,可以突破对孔喉的封堵,“可移动”到下一个孔喉处恢复形变再次形成封堵,逐步的改变水流方向,具有适应不同渗透率条件下的油层深部调驱作用。  相似文献   

17.
物料配比中的微机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由微机、ADC芯片、I/O芯片及其他辅助芯片来实现颗粒物料配比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硅固溶强化铁素体基球墨铸铁(或高硅球铁)的发展历程,对比分析了高硅球铁与传统球铁的拉伸性能、冲击性能、断裂韧性、疲劳强度、热导率、热循环体积变化、机械加工性能。分析表明:虽然通过控制残余镁含量、快冷等措施已经可使高硅球铁综合拉伸性能高于标准中的指标,但是常温和高温脆性的机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高硅球铁在疲劳强度、动态断裂韧性、热循环体积变化、机械加工性能方面要优于传统球铁。基于此,对高硅球铁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1)高硅球铁在常温和高温脆性机理方面的研究是今后的研究重点,脆性机理研究的深入与进步将进一步提升高硅球铁的综合力学性能;2)高硅球铁与传统球铁相比有更高的的屈强比、动态断裂韧性和疲劳强度,未来会更多地应用在有轻量化需求的铸件上;3)综合考虑全生命周期成本,高硅球铁在绿色化发展趋势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科学、高效、合理地降低作业危险性,提高同步注浆的生产效率,施工单位与工作人员应当高度地关注与重视工艺创新这一工作内容,借助新型工艺来进一步地完善施工步骤与施工效果,从而为建设良好、安全的工程项目提供高质量的工艺技术。为此该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配比调节技术—同步注浆泵无极配比调节技术,在根本上实现了同步注浆泵的无级配比调节,解决了注浆工艺中两种浆液进行无极配比调节的关键性难题,不断提高了我国配比调节技术水平,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20.
张尔力 《化工管理》2016,(30):104-105
免疫磁珠又叫免疫磁性微球,是免疫学和磁性微球结合而发展的一类新型材料,一般用于物质的提取和分离,由于其高效、低毒等特性,目前在生物化学领域、医药领域、食品检测领域应用广泛。本文主要应用EDC/NHS法活化羧基磁珠,再将人类精子特异性抗体与之偶联,最后制备成免疫磁珠,进行细胞捕获实验,分别捕获人类的上皮细胞和精子,提取DNA,进行PCR(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电泳,根据STR(短串联重复)图谱的对比验证了这种方法制备的免疫磁珠的偶联效果。实验证实,用EDC/NHS法活化制备的免疫磁珠能选择性地捕获到精子而不能捕获到上皮细胞,该方法制备磁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