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焦文波 《活力》2012,(15):60-60
现场报道,是一种一对一的传播方式,是直接与新闻人物见面,直接与被采访对象交流,把新闻人物与新闻现场带到观众面前的一种报道形式,最能体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感,并且给观众以无懈可击的身临其境感。在电视现场报道中,记者是以采访者、目击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出现的,他与新闻事件同为新闻的主体,是节目与受众之间交流的纽带,在现场报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提高记者把握现场的能力,使现场报道更具现场感,是决定现场报道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受众接收新闻事实的距离,给观众以很强的现场感和时效感,具有很大的传播优势。同时,新闻工作人员要想较好的驾驭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这一优势,就必须注重报道艺术,使得受众和电视新闻报道节目有机融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3.
徐妍 《活力》2011,(24)
广播现场报道,是广播电台播报新闻的主要形式,它作为广播中的轻骑兵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新闻报道当中,广播现场报道除了具有交流信息、引导舆论的功能外,还因其逼真直观的现场感,小中见大的包容性,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恰到好处的现场报道可以使新闻节目的节奏富于变化,对听众的听觉感受形成强烈的冲击,使听众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空间,展示了平面媒体无法比拟的传播魅力.  相似文献   

4.
寇亚范 《活力》2010,(4):175-175
一、新闻的杜会影响力离不开策划 新闻节目是广播电视各类节目的龙头,是立台之本,是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争取受众的主要阵地。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目益普及,为受众提供了选择自由度相当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张广玲 《活力》2014,(3):61-61
一、广播新闻现场报道的特点 广播新闻现场报道受到两个方面的制约:一是广播形式的限制,二是现场播报的要求。前者约束了传播者和受众的交流渠道,仅仅通过声音这一种途径来传达所有相关信息,因此对播报记者的传达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后者则严格考验了新闻记者对报道现场和新闻内容的把握能力,需要记者对播报主题进行即时的描摹、评述和反馈。因此,对在新闻现场进行报道的广播记者来说,不仅要善于借助周围的声音效果,同时,也要充分发挥自身应变能力,在较短时间内组织一段详尽、形象、生动的现场报告,以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韩雪 《活力》2013,(22):90-90
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壮大,加之央视、省级卫视快速“扩充地盘”,受众可选择的电视新闻窗口不断增加,如今,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正处在于危机四伏的高危境地,如何在夹缝中占有一席之地,如何掌握一定的话语权,提升新闻节目的生命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笔者现结合本人工作实际,探讨如何在新形势下办好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电视新闻节目以其传递信息快、节目容量大吸引着受众.要做好新闻节目,编排是一门艺术.新闻编辑对稿件的选取、所发稿件篇幅的长短、配发评论还是编后、简讯怎样穿插等等,这对于发挥广播新闻的传播功能,提高电视新闻的收视率,办好电视新闻节目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牟维宁 《活力》2014,(23):48-48
当下,广播媒体发展已进入移动互联收听时代,用手机听广播成为潮流。在受众对媒体接触呈现碎片化、移动化的大趋势下,传统广播新闻节目该何去何从?怎样进行变革,才能不被时代抛弃?目前,各地广播传媒机构都在有针对性地积极探索实践。总结国内多家转型成功媒体经验,我认为,必须要学会运用“互联网思维”,做到“四个改变”,打造与移动互联高度融合的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9.
魏毓 《企业导报》2015,(6):60+54
电视新闻编排,就是依据新闻节目的内容价值以及观众的收看习惯,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新闻传播,具有报到快速、简短明了、范围广泛、主题鲜活等特征。消息类电视新闻的编排主要以受众为中心,坚持创新思路,在节目创作理念上以及表达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都具有创新理念。本文将从受众的角度来对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编辑技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崔亦宁 《活力》2012,(6):225-225
当前,众多电视媒体对新闻报道的可视性都极其重视.特别是面对各类新媒体的迅速崛起.传播渠道的多样化,电视新闻的传播途径受到了更加强烈的冲击,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视性,提高新闻节目的收视率,是吸引受众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杨平 《活力》2011,(8):175-175
现场报道是电视记者置身于新闻现场.出图像并用同期声向观众叙述、评论新闻事件的一种报道形式。在现代电视新闻传播中,现场报道已日益成为一种普遍的报道方式。现场报道越来越受到重视.更多的新闻被要求以现场报道的方式直播。在西方电视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凡是适合现场报道的新闻决不用其他形式的报道,理由是相比其他报道形式,现场报道最能体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感。因为在现场报道中,报道者进入画面,一边采访一边进行解说,原生态的现场声音、现场环境以及种种细节都在向观众传播信息,使观众仿佛置身于新闻现场,产生强烈的真实感和参与感。我国的现场直播报道的起点应该算是从1997年香港回归的直播开始的,那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次相对来说,规模很大,参与人数众多的现场直播.虽然现在回头来看.当初的电视直播还存在着不少的瑕疵,还有很多细节有待提升,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那次现场直播奠定了日后中国电视直播的一个基石。  相似文献   

12.
所谓导语,是指新闻的开头部分,新闻教科书上的定义是:用最简洁、最概括的语言对新闻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提示和评点的第一段话.一条准确无误的导语,并不就是最优化的导语.新闻工作者奉献给广大受众的应该是不仅正确无误而且引人人胜的导语.一个新闻节目中,有很多条新闻,如果每条新闻的导语都是一个模式,缺少变化,听起来就很单调,吸引不了受众的注意,所以说新闻导语是每条新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周秋来 《活力》2011,(19):57-57
一、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内涵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的重要形式之一。电视台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样式,称为现场报道。它是由记者“采摄合一”向“采摄分离”发展,记者直接“出镜头”——在镜头前采访,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内外很多成功报道证明,现场报道是最适合电视特点的报道形式,本文从分析现场报道对电视记者的要求入手,探讨了记者在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应把握的环节.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全国几乎每家电视台都设置了自己的"民生新闻"节目,一时间,这种报道形式独特、新颖的新闻节目创造了收视新高,而这其中,主持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之,要在节目主持中起到舆论监督、引导受众的作用,带动民生新闻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使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宋先智 《活力》2012,(8):170-170
要成为一名合格广播记者需要具备十八般武艺,其中,练就做好现场报道的本领必不可少。好的现场报道不仅能体现时效性、真实感、现场感,更能发挥广播特色。突出广播“以声夺人”的特点。俗话说:“学海无边,书山有路。”任何事情都是有规律和方法可循的,以下,我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谈如何练就现场报道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7.
宋锐佳 《活力》2014,(5):60-60
随着社会的快速变革与发展,新事物与新观念层出不穷,电视传媒发生了质的变化,电视新闻受众的心理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电视新闻已经由原来的录播式发展转变为直播式,电视新闻编辑的职责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由对新闻报道进行简单的排列组合转变为复杂的创作,由一般的审稿、改题和编排新闻节目转变为关注和研究社会事件以及受众心理,操作系统的现代化程序等,这些都对电视新闻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所以电视新闻编辑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才能适应发展需要以及受众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8.
张蕊 《活力》2013,(14):101-101
近年来,媒体竞争日益激烈和残酷。尤其是地方媒体的新闻节目,在与中央电视台竞争中,更多是处于劣势。为了获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迎合本地观众的收视心理,确立有限的受众市场,在摸索新闻本土化过程中,使用本地方言进行新闻报道的节目形式诞生了。  相似文献   

19.
李丽 《活力》2013,(6):108-108
为了响应国家提出的“三贴近”的宣传方针。各地方台纷纷开办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新闻节目。大兴安岭的综合新闻《今日播报》也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推出的。虽然大兴安岭有5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30万人口的本地受众。但面对众多的实力强大的上星省台的冲击.  相似文献   

20.
沈伟利 《活力》2012,(23):86-86
早间电视新闻类节目要突出大信息量的资讯、较强的时效性、贴近性、服务性和灵活性.早间新闻节目编排要突出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持续关注;强调“昨夜今晨”的第一时效性;贴近本地受众的衣食住行;强化电视媒体的新闻现场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在同时段具有较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