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誉会计的终结与核心竞争力会计的兴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商誉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这种混淆不仅可能掩盖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源泉,而且可能导致市场认知的企业价值与会计记录的事实发生严重扭曲,本系统分析了商誉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提出了商誉是组合无形资产,核心竞争力是合力无形资产的概念,并建议吸收商誉会计的合理内核,将核心竞争力理论融合于商誉会计中.建立核心竞争力会计。  相似文献   

2.
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的首要问题是解决其价值计量问题,使其成为核心竞争力会计的反映与控制的对象。本文总结了现有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方法体系,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指出企业核心竞争力与自创商誉的关联性,认为自创商誉计量评估的超额收益法,可以用来评价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自创商誉分析的基础上,大胆提出自创商誉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从资产定义等角度阐述了确认自创商誉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提出了计量自创商誉的若干方法和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从新古典经济学的角度,就人力资本与商誉的关系、商誉的本质以及商誉的会计处理等有关问题展开讨论,以寻求商誉本质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企业商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从新古典经济学的角度,就人力资本与商誉的关系、商誉的本质以及商誉的会计处理等有关问题展开讨论,以寻求商誉本质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企业合并商誉的减值测试是当前企业进行大规模变动时最常见的方式,本文从我国当前企业合并商誉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会计角度对合并商誉减值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为我国企业合并商誉的减值测试及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站在商誉拥有者的角度,改变以往为解决投资差额问题而规范商誉会计处理的被动思考方式,改进了商誉的会计处理方式,并详细举例说明,以为相关研究和实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站在商誉拥有者的角度,改变以往为解决投资差额问题而规范商誉会计处理的被动思考方式,改进了商誉的会计处理方式,并详细举例说明,以为相关研究和实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商誉会计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各国对商誉会计没有统一的认识和处理方法,特别是“商誉”与“外购商誉”的混淆表述,使人们对商誉的认识及相应的会计处理产生误区。本文从超额盈利能力角度出发,对商誉会计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认为商誉是企业拥有和控制的特殊优异的无形资源,在本质上代表了一种比较优势;外购商誉只有满足获取超额盈利能力才能加以确认;超额收益折现法是计量商誉价值的较好选择;同时提出采用定期价值重估与减值测试相结合对商誉进行后续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0.
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控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各种资源和能力整合的结果。并将无形资产分为经典无形资产、边缘无形资产、组合无形资产和合力无形资产等四类。核心竞争力作为合力无形资产,不仅与经典无形资产、边缘无形资产具有密切的关系外,而且与商誉、品牌、价值链等概念具有密切的关系,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与这些概念的关系,目的在于从理论上更进一步明确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控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1.
商誉作为会计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源于企业合并业务。商誉作为企业高效经营管理的产物,其价值将随着企业产权结构的变化、所有者的易人以及资源的重新配置而发生变化。商誉源于企业人力资源的使用价值,就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持续发展能力来说,都必须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加强对商誉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全球资本扩张激发无形资产的活力入手,较为全面地回顾了我国无形资产会计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以及无形资产会计准则建设的成就.从经济发展与无形资产的关系出发,展望了无形资产会计未来值得研究的十大问题,分析了无形资产的内涵与外延,辨析了无形资产与商誉的关系,描述了无形资产与智力资本的异同,提出了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的设想等.文章认为,应在进一步明确无形资产边界的基础上,强化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与企业无形资产研发的关系研究,厘清无形资产与企业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无形资产的价值并探寻其价值贡献的测度方法;应充分认识无形资产经营与品牌经营的联系,还应进一步加强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3.
自创商誉的确认、计量以及后续确认是商誉会计中争论最为激烈的问题之一。本文在对企业自创商誉的构成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确认自创商誉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阐述了自创商誉的根本来源——企业各种资源"光合作用"的结果,它是企业综合能力的体现。进而从财务指标的角度分别构建了企业综合能力评价体系和盈余质量评价体系,并分别运用这两个体系生成的"光合作用修正系数"和"企业盈余质量修正系数"对企业自创商誉的现有计量方法进行了修正,使修正后的自创商誉数值更具客观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一、商誉的定义 商誉的定义一直是会计界争论不休的话题."商誉"一词最早出现于16世纪中后期的英国.当时人们把商誉定义为企业经营活动中所取得的一切有利条件.20世纪40年代以来,会计界逐渐形成了超额盈利观、剩余价值观和无形资源观等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导致了对商誉的不同定义.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E?S.Hendrik-sen)在其所著的<会计理论>一书中,从会计的角度对商誉的性质作了以下三种解释,称作商誉的"三元理论":(1)对企业好感的价值;(2)超额收益价值;(3)总计价账户论.这种解释实际上融合了上述会计界关于商誉概念的三种具有代表性观点.  相似文献   

15.
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控制研究评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提出研究核心竞争力会计控制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入手,归纳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会计控制的已有研究基础,明确指出了现有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现有的核心竞争力理论是被经济学研究遗忘的角落、也是会计学研究的盲点、却是管理学研究的重点。笔者提出,应将核心竞争力理论与会计控制理论予以结合,以价值形式建立从核心竞争力的产生、识别、计量、培育、提升、评价等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进行监控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控制体系。其中事前会计控制主要控制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识别;事中会计控制主要控制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维护与提升;事后会计控制主要控制核心竞争力的报告与评价,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核心竞争力会计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6.
曹慧 《财会通讯》2008,(6):48-51
商誉是企业自身在长期生产、经营中逐步形成的重要资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商誉在企业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商誉会计还没有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如何对商誉进行科学的确认、计量和记录一直是会计界研究的焦点和难点。加强商誉会计理论的研究和探讨,对于规范和统一会计实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商誉的概念出发,对现有商誉会计理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自创商誉的会计处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业务的多样化发展,商誉会计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商誉会计的概念以及影响因素等相关理论出发,分析商誉会计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商誉会计的现状做简单的总结,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商誉会计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美商誉会计准则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美国商誉会计准则发展 美国是最早对商誉会计进行规范的国家,从1944年开始,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就发表了若干涉及商誉会计处理的文告。1944年12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所属会计程序委员会(CAP)发布了第24号会计研究公报ARB24《无形资产》,第一次对包含商誉在内的无形资产会计实务进行规范。该公报只解决了外购商誉的确认、计量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母公司在不丧失控制权的情况下部分处置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角度,分析商誉计量和减值的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按照实体理论确认商誉,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20.
关于商誉会计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商誉是会计界所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历来倍受争议。本文从对商誉本有关质诸多观点的分析出发, 得出商誉的再定义。同时,针对理论界与实务界区别对待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的现状,也分析论证了两者的内在统一性,提出当前更应重视自创商誉问题研究的建议,并对自创商誉的计量及后续处理问题予以探讨,以期有助于商誉会计的整体协调发展并最终达成科学的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