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共同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配套指引》与2008年5月五部委共同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共同构成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又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现结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简单谈一下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五个步骤。  相似文献   

2.
2008年,财务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2010年五部委又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学习.笔者对内部控制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内部控制不等于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的实质是以人为本,制定合理发展目标。提高效益,实现企业发展目标。防止内部舞弊,防范外部风险。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一些企业仍然存在对内部控制理解认识、实质把握上的偏差,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在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指导下,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其中《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第四十六条指出,“企业应当结合内部监督情况,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第十二条指出,”企业应当按照内部控制评价办法规定的程序,有序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纵观内部控制在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变迁,主要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框架、企业风险管理整体四个阶段。内部控制作为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已不断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完善企业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2008年6月28日,我国首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的印发,  相似文献   

5.
一、背景2008年5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单位提前执行,高校等事业单位参照执行。  相似文献   

6.
如何设计更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在政府、学界和企业界倍受推崇,尤其是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简称《基本规范》)后,内部控制热度进一步升温。《基本规范》第六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制定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事实上,企业或多或少地都制定有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是多数企业没有冠以“内部控制制度”这个名称,  相似文献   

7.
一、研究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的前提和立足点 1.以财政部等五部委2008年颁布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为基本点。尽管《基本规范》只对上市公司进行了强制性要求,没有针对不同产权企业进行细致的划分,但由于该规范基本体现了COSO在1992年颁布的《内部控制一整体框架》的五要素思想,且我国的基本规范也是综合考虑了所有企业的基本情况,因此,以内部控制规范为原则进行内部控制效率的研究是合理的,也是目前条件下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基于内部控制的内部审计理念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4月,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门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18个应用指引,1个评价指引和1个审计指引),连同2008年6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我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已经建成。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被称为“中国版萨班斯法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已于2010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规范》的制定和发布.是我国继新企业会计、审计准则发布实施之后在会计审计领域的又一重大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一件大事。《规范》为上市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了基础性、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2008年6月12日,财政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草拟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征求意见稿)、《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和《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征求意见稿)。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发布会暨首届企业内部控制高层论坛,会议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2006年7月,由财政部、证监会、国资委等来自监管部门、实务界、理论界的专家和学者组成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成立。该委员会期望研究、制定一套具有公认性、统一性和科学性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2006年11月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拟定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讨论稿)。在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相似文献   

12.
潘佳 《财会月刊》2013,(2):125-125
2006年7月,我国财政部、国资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发起成立了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同年11月,该委员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22个具体规范的征求意见稿。2008年6月28日,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于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定义与内涵 2008年5月22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财会[2008]7号文件《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通知》中定义了内部控制,即“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李兴 《质量春秋》2014,(4):36-42
管理和控制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为规范上市公司及中小企业内部控制,2008年5月22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计七章五十条,描绘了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体系必须建立的框架结构,规定了内部控制的定义、目标、原则、要素等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受托者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完成受托责任的一种手段,在企业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规范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财政部于2001年6月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会计法》第27条也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这些规范的发布和实施,对于强化企业内部监督,整顿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已于2009年7月1日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内部审计为适应不断提高的企业内部管理要求,必须不断扩展内部审计的范围.延伸内部审计服务.转变审计的职能。在全面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环境下,内部审计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企业内部控制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如何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谈谈自己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2010年4月,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5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共同构成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8.
借鉴美国自2001年安然事件发生以来在内部控制规范建设方面所取得的经验,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于2008年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于2010年进一步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从而构建了一个与我国实际情况相适应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9.
关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文章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关于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定义以及内部控制的目标阐述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及局限性,介绍了现代企应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李玉环 《会计之友》2008,(22):F0002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与中国证监会等五部委在北京联合举行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发布会,宣布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施行,同时鼓励其他国有大中型企业试行。《基本规范》的发布,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对促进我国企业及其他单位开展内部控制.防范风险.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将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