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人口问题主要是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人口老龄化速度逐渐加快。由于长达20多年晚婚晚育、计划生育等政策的实行,导致生育水平下降、性别比例失调、人口结构失衡等问题接踵而至,而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社会问题,而且对社会经济增长也具有重要促进意义。本文就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2013年,单独二胎政策的正式启动成为我国人口生育政策调整的重要战略。采用倡导联盟框架针对二胎政策进行系统的梳理及解析,认为二胎政策的变迁源于"支持二胎政策联盟"、"反对二胎政策联盟"、"政策斡旋人"在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围绕"单独二胎的政策利弊"三者间政策学习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经历了"不限制人口增长、节制生育"的人口政策演变过程后,到20世纪80年代初,确立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人口政策,有效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缓解了人口压力,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和妇幼保健水平,改善了青少年的教育。但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独生子女问题、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经济发展动力减弱以及家庭规模结构与功能变化等问题日渐突出。借鉴日本、印度的人口政策,我国要把人口问题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考虑,制定适合国情的人口政策,提高人口素质,应从加大社保投入、适时微调生育政策、分类实施放开二胎等方面调整人口政策。  相似文献   

4.
胡莹 《商》2014,(35):57-57
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等问题正成为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单独二孩”政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领域”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一政策已在全国所有省份明确启动实施。此举标志着中国逐步放开严控生育政策,向“放开二胎”过渡,这是中国人口和生育政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所作出的重大调整。“单独二孩”政策的放开,势必引起人口数量、结构的变化。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本文仅针对放开“单独二孩”政策时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5.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新起点。11月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的纲领性文件,回应了社会关切和民生期盼。2万多字的政策内容中,哪些决定会对你我普通人的生活产生影响?影响又会有多大呢?
  启动“单独二胎”
  《决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商》2016,(10)
在"单独政策"实施后,我国实际新增人口数远低于目标预计人口数,本文基于此现象,借助行为理论论证,如果没有现实条件支持,妇女将不会把生育意愿落实为生育行为,因此国家只允许开放二胎是不够的,还需提出相应政策保障女性二次生育行为。  相似文献   

7.
独生子女政策在中国推行了30余年,对我国在相对落后的历史时期抑制爆炸式的人口增长、促进经济增长做出了一定贡献,但也产生了诸多弊端,我国面临掉入"低生育率陷阱"的风险。随着我国人口生育率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未富先老"等问题不断涌现,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亟须进一步调整。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放开"单独二孩"政策,不到两年时间,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孩。本文主要讨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发展历程,在分析计划生育政策带来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全面开放二孩政策。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8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已30余年,在国家各部门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随着人口结构的逐渐变化和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劳动力缺失和养老负重等问题变得不容忽视。2015年10月,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实施全面二胎政策,这是我国面对人口新形势做出的又一重大生育政策调整。文章通过人口结构与规模、经济发展和社会现状这三个视角来分析了二胎政策实施的原因,并分别就政策对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论述,从而提出一些建议并希望能够为二胎政策的完善做出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9.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效果显著,妇女生育水平快速从1970年的5.81下降到上世纪90年代初的更替水平以下,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根据不断变化的人口形势,做出了<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标志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从降低生育水平走向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新阶段.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又进一步做出了《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对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统筹解决人口,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进行了新的部署.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的政策取向,对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全面二孩”政策是国家应对人口红利消退、劳动力成本上涨及人口老龄化的一项生育政策,该政策在农村如何才能有效落实、哪些因素是影响农村居民二胎生育意愿的主因则是两个待解问题.基于天津市农村418位已有一胎孩子居民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居民二胎生育意愿的人口统计特征、经济因素、家庭因素、工作特征、一胎孩子特征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居民的“兄弟姐妹数、月收入”对其二胎生育意愿呈正向作用;“受教育程度、一胎孩子年龄”对其二胎生育意愿呈负向作用;一胎孩子为女孩的居民比一胎孩子为男孩的居民二胎生育意愿更强;“性别、年龄、工作稳定性、孩子抚养费占比”对居民二胎生育意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单独二胎”政策坚持了可持续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公平性、合理性和过渡性。“单独二胎”政策可以有效缓解我国的老龄化趋势和人口性别比差异,同时还不会造成人口数量的反弹。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启动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是我国继单独二胎政策后作出的重大调整。文章分别从就业性别歧视和维护女性"生二胎"权益这两方面探讨了"全面二胎"政策对女性就业带来的影响,针对这些影响,参考国外经验提出"完善我国生育保险制度与反歧视法的意见、完善我国的生育制度与反歧视措施"的解决方案,以保证女性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  相似文献   

13.
咋整 《华商》2014,(6):7-7
多年来备受关注的“单独二胎”政策,终于有了定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不知道多少人盼苍天盼大地,总算盼来了二胎放开的决定。  相似文献   

14.
关注生育政策与人口结构的联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切实加强计划生育、大力控制人口增长以来,在经历了近十多年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之后,当前的人口再生产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突出特点是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流动人口以及出生人口性别比"五大人口高峰"的相继到来.如果说20年前我们面临的人口主要是数量问题的话,那么我们现在所面对的除了庞大人口基数下的低惯性增长外,人口素质与人口结构问题已经凸现.由于长期受生育政策的制约,我国人口问题的性质已从简单转向复杂,从单维走向了多维.人口结构变动,特别是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变动与生育政策的联动效应,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1 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以来,对于中国人口形势的认识逐渐出现分化,在生育政策调整问题上的争论也逐渐增多。每年全国“两会”期间围绕着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争论不绝于耳。而易富贤先生的《大国空巢》一书的出版更是将这种争论引向高潮。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急剧转型,中国人口也已进入一个重要发展阶段:生育率的持续下降,高龄化的迅速发展,已带来出生性别比失衡、人口"红利"期缩短等一系列问题.中国人口未来发展向何处去,决定于政府对未来生育政策的抉择;而如何抉择未来生育政策,又决定于对当前中国人口生育水平及其未来变动趋势的正确把握.但很遗憾,自1990年代以来中国生育水平就没有统计公布数据,成为一个难解之谜.一些学者只能瞎子摸象一般推测,估计范围竟在1.2-2.3之间①,根本无法作为决策依据.这给政府制定未来生育政策带来极大困难.在一定意义上,这是政府"种瓜得瓜"的尴尬,但也是学者们难以弥补的缺憾.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天门市地处江汉平原,是一个拥有163万人口的省辖直管市.近年来,由于社会抚养费征收难到位,群众普遍认为计划生育政策放宽了,都能生二胎了.这样,政策外生育逐年反弹,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其它各项措施的顺利推行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人口转变角度审视和分析当前中国人口发展的形势,提出中国的人口转变有一个独特的阶段,即低生育稳定期。分析了低生育稳定期的阶段性特征。这个时期问题复杂,趋向明朗,是主要矛盾转换期和生育政策调整期。还分析了这一时期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目标的转换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1 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进人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以来,对于中国人口形势的认识逐渐出现分化,在生育政策调整问题上的争论也逐渐增多.每年全国"两会"期间围绕着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争论不绝于耳.而易富贤先生的<大国空巢>一书的出版更是将这种争论引向高潮.  相似文献   

20.
由黎  丁淑芬 《中国市场》2010,(48):141-142
中国在过去30年里经历了生育率的快速下降。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人口学界对中国生育水平变动影响因素的研究更多地转向社会经济因素。本文基于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分析我国非计划生育政策因素对出生率影响的显著性,为我国科学合理地制定人口生育政策提供了一定的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