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亚  柳会  刘铁鹰 《农村经济》2008,(3):102-104
本文认为四川省在小城镇建设上应以循环经济理论指导,经循环济理论指导建设的小城镇应该是生态循环型小城镇,并对四川省生态循环型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四川省生态循环型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谯薇 《农村经济》2006,(3):49-52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倡导人与环境和谐并存,因此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首先介绍了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其次概述了循环经济在国内外的实践情况;最后依据四川省现状,阐述了四川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并借鉴国内外已有成功经验,提出了推进四川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农业全面化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分析法对四川省农业资源的情况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总结四川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3种发展模式。挖掘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中存在的农业自然资源制约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循环经济技术水平薄弱、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成本较高、农村劳动力匮乏等瓶颈问题。并提出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努力提高农业循环经济的科技水平,建立健全农业循环经济服务体系,加强农业循环经济治污理念等加快四川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措施,以期为四川省及其他地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理论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本文阐释了循环经济的概念与一般特征,论述了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并就如何发展循环经济以协调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提出了七条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周华  李嘉 《水利经济》2006,24(5):54-56
针对四川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结合四川省水资源的特点,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分别从政府、企业、公众和科学技术等4个方面,分析环境经济政策,提出加强水的立法与水资源循环经济管理机制;运用经济杠杆,促使环境基础设施提供者财务独立运行;提倡建立节水型社会,提高水的利用率;推行清洁生产,循环利用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建立排污许可证的交易制度,促成企业节能、增效和技术创新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云和县地处浙南山区,境内层峦叠嶂溪流纵横,水流急,落差大,水力资源非常丰富。据1978年水力资源普查资料推算,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为52.52万瓩,其中,大溪流在县内河道长47.8公里,集雨面积648.7平方公里,水力蕴藏量7.95瓩;小溪流域长124.6公里,集雨面积5044.9平方公里,水力蕴藏量41.32万瓧。可供本县开发的水力资源有28.7万瓩,目前已开发的只占本县小水电可开发资源的5.01%,尚有95%的水力资源有待开发利用。 建国以来,特别是三中全会以来,云和县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开发山区水力资源,小水电象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目前,全县已建成小水电站201座,装机量共达14,277瓩,其中国营11座,5,815瓩,社队190座8,462瓩,1982年发电量为2,658.89万度,人均耗电  相似文献   

7.
建立健全农业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是促进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保障.本文阐述了农业循环经济法的内涵,并在分析了我国农业循环经济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循环经济法制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前,贫困地区的开发问题巳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四川省近几年经济发展较快,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还存在不少贫困地区,影响了全省经济的增长速度。因此,这些地区能否尽快脱贫致富,对振兴四川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四川省武陵山区系指涪陵地区所属的九县一市。该区以中低山貌为主,又大部分属灰岩山地。区内山峦起伏,沟河纵横,气候温暖,农业、矿产和水力资源丰富。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指导政策的失误,使该区经济发展缓慢、文化技术落后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人民生活仍十分困难。1985年全区人平农村社会总产值比全省低40%,每个劳动力创造农业产值560元,全区10个县、市中,农民人均收入低于150元的7个。面对四川省武陵山区的客观实际,如何使该区尽快脱贫致富呢?  相似文献   

9.
实践证明发展循环经济会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本文介绍了循环经济的内容和特点,论述了循环经济和同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了推动同安林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证明发展循环经济会使经济和环境双赢.文章介绍了循环经济的内容和特点,论述了循环经济和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了推动我国渔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四川秦巴山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及高耸的地形在四川盆地北部构成了一道天然生态屏障。该区自然资源禀赋充足,有以丰富的森林资源为主的生物资源,盛产银耳、木耳、核桃、杜仲、油橄榄、猕猴桃、苍溪雪梨、野生天麻、野生食用菌等天然有机或绿色食品,并蕴藏丰富的药材资源。对该区域丰富的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从该区生物资源特点、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挑战等方面综合分析了该区发展特色生物资源的潜力;提出了在该区发展生物资源的产业化发展方向,并提出资源开发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加强组织协调领导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不仅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保证,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资源对经济增长束缚越来越突出,经济能否实现稳定、可持续增长是各国普遍关注焦点。本文基于经典的索洛模型和Romer(2001)的经济增长模型,考虑土地资源的限制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影响,通过建立模型测算我国四川省经济增长的土地资源"阻力",计算出的阻力值大约每年0.0143,也就是说因为土地资源的限制,四川省经济增长平均每年降低了1.43%,并对这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这对于掌握四川省经济增长中的资源约束影响,合理预测四川经济增长态势,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循环经济的矿产资源开发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保障。矿产资源在开发过程中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减少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与污染,应该采取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文章针对矿业特点,从企业、产业园区、城市和区域三个层次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海洋科学技术平的日益增强,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资源开发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海洋资源自身的可持续性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论文论述了我国目前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现状,从海洋观念、法律法规及海洋管理三个方面分析了存在海洋资源开发过度现象的原因,并从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海域使用管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海洋资源监测及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提出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稀土资源分布、勘查开发、冶炼分离、行业产销格局以及产业相关政策等方面分析我国稀土资源勘查开发和综合利用现状,稀土行业存在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价格背离价值、出口走私猖獗、国际话语权被削弱等问题。建议:⑴遵循“四项基本原则”,确立稀土发展目标;⑵强化稀土产区管理,严格勘查开发行为;⑶实施冶炼企业重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⑷加大市场调控力度,规范产品流通秩序;⑸大力推进技术进步,促进稀土产业升级;⑹建立战略储备体系,确保国家资源安全;⑺严格行业准入管理,促进环境协调发展;⑻秉承科学发展原则,实现经济繁荣;⑼抓住市场发展机遇,构筑南方稀土辉煌。  相似文献   

16.
我国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的布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对支撑区域乃至于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重点开发区的布局受矿产资源的分布、矿业开发的区域优势和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东、中、西及东北地区共划分为13个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各重点开发区在资源分布及未来开发利用方向上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7.
发展乡村社会林业是实现山区综合开发的有效途径。论述了发展乡村社会林业是促进山区综合开发和从整体上搞活农村经济的重要方式。是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指出了发展乡村社会林业必须始终以环境资源保护为前提,坚持协调性和保护性开发理念,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西藏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在分析西藏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的基础上,对西藏可开垦和可复垦耕地后备资源的潜力进行了调查评价,分析了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正面与负面影响,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农业能否持续发展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影响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资源,因此探讨分析资源的利用情况对于促进农业及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鉴于四川省农业资源的特点,构建合理的四川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四川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最终得分为62.79,在可持续性利用很好得分范围内;权重结果显示准则层中6个指标的大小依次为水资源(0.284 1)经济资源(0.257 4)生物资源(0.172 6)社会资源(0.168 4)土地资源(0.067 1)环境资源(0.050 4),其中水资源和经济资源对四川省可持续利用的贡献较大。[结论]四川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水平潜力较大,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综合考虑土地资源的监管、环境资源保护以及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互相促进,协调发展,从而保持并促进四川省农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