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藏在经历了“一个转折点,两个里程碑”15 年的发展后,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研究进一步做好新世纪新阶段西藏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西藏发展稳定工作的意见》为标志,开始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从西藏的发展史角度来审视,这一新的历史阶段的总体特征表现为,我们已经从过去以经营治珲为目标的治藏方  相似文献   

2.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中央非常重视西藏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问题,并给予了西藏诸多特殊的优惠政策。通过对中央五次西藏工作会议关于西藏特色产业的指导思想的梳理,今天的西藏更应该坚定"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产业发展战略,构建西藏特色优势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初,党中央作出实施西部大开战略的重大决策,西藏是国家在西部大开发中实行特殊扶持政策的重点地区。今年6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议提出了进一步做好新世纪初西藏发展、稳定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建行西藏区分行如何抓住机遇,在积极支持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实  相似文献   

4.
尽管历次中央西藏工作会议内容各有侧重,但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每个时期的目标任务始终贯穿党的治藏方略始终,也是长期以来中央西藏工作的核心内容.由稳定促进发展,出发展促成稳定,中央治藏方略始终一脉相承.应该说,历次西藏工作会议都在西藏发展的关键时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援助,使西藏与祖国内地同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坚持改善民生凝聚人心是西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抓住西藏的主要矛盾与特殊矛盾,提出解决西藏根本性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工作部署。关于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重要论述指明了西藏工作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路径,提出了西藏工作的基本思路,提供了西藏工作的根本遵循。西藏自治区党委始终坚持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进在各个方面的成功实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西藏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各方面的矛盾、处理好各领域的问题,促进西藏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6.
自治区八届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西藏自治区"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确定了未来五年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带领西藏各族人民在新时期新阶段艰苦奋斗、实干兴藏的行动纲领.《纲要》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西藏发展和稳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依据,以各类专项规划为基础,阐述"十一五"期间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集中体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意图和施政方针,是"十一五"时期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地各部门依法履行工作职责、编制实施年度计划和研究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是西藏人民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的行动纲领.为了更好地实现《纲要》目标,本文试对其作一读解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体视域下,立足于西藏特殊自然地理、民族宗教条件和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实际,深刻分析研判在国家一体化发展进程中西藏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并在系统总结自建国以来历届中央领导集体治理西藏的宝贵经验、基本观点和重要论断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发展,特别是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做好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西藏特殊实际相结合的重要理论成果和思想结晶。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构成部分,这一重要战略思想具有自身的生成逻辑、原创性贡献和鲜明的理论特质,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与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西藏发展作了战略部署.为了深刻领会新时期中央对西藏的发展战略,本文首先回顾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中央对西藏发展问题的丰富与发展;其闪,提出中央关于西藏发展基本思路和战略是对西藏发展规律的深度认识和把握;最后,阐释第五次西藏座谈会关于西藏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定位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9.
"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就新时期西藏稳定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重要指示涵义深刻、内容丰富,是新时期西藏稳定工作的重要方针,对于进一步推动西藏从基本稳定走向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务必要在深刻领会指示精神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当前形势,统筹兼顾,致力长远,扎扎实实地把各项维稳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维护西藏稳定的理念60年来经历了从“和平解放、暂维原状”到“稳定发展”再到“拨乱反正、落实政策”,最终确立了新时期西藏工作的指导方针.西藏的稳定工作也逐渐从政策层面走向制度层面,为西藏从基本稳定走向长治久安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西藏的发展和稳定问题,中央专门召开了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明确了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任务和发展思路,制定了加快发展、维护稳定的重大政策和措施。为了帮助西藏尽快形成发展经济的基础条件,继1984年中央安排43项重点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是西藏各族人民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的领导核心,是维护祖国统一、坚决反对分裂、加强民族团结的主心骨.发展和稳定始终是西藏的两件大事,与西藏党的建设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围绕发展和稳定的大局,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关系党在西藏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党和西藏各项事业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3.
何花 《魅力中国》2010,(26):76-76
本文从邓小平关于民族工作的主要理论和思想、对和平解放西藏的重要贡献,以及发展西藏经济,详细论述了邓小平同志的民族工作思想及其对西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依法加强对宗教的管理是促进西藏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实现西藏跨越式发展、和谐社会构建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然而,西藏和平解放五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西藏的宗教管理问题.本文结合西藏的历史和现实论证了依法加强宗教管理的必要性,同时简要分析了宗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为西藏的持续、稳定发展作一些微薄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稳定发展"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西藏特殊现实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西藏工作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也让后来人们将这一时期誉为新中国西藏社会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基于"稳定发展"方针在我党治藏工作中的特殊作用,笔者欲从"稳定发展"方针的提出过程,制定"稳定发展"方针的原因分析以及实施该方针的重要意义三个角度探讨这一历史性决策,以期为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党的西藏工作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在西藏工作的历史经验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西藏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党的西藏工作历史上树立的新的里程碑的新实践,也是搞好西藏发展稳定工作必须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从国家全局的战略高度结合西藏实际,对西藏工作进行了全面研究,给西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勾画出西藏发展的宏伟蓝图。全区各族人民欢欣鼓舞,迎接着西藏发展历程中的又一个春天。随着旨在贯彻落实“座谈会”精神的中共西藏自治区四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之后,全区范围内,一个深入学习、全面贯彻落实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热潮已经掀起。  相似文献   

18.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西藏发展繁荣稳定的根本保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西藏发展繁荣稳定的前提.坚持民族区域自治是西藏发展繁荣稳定的根本途径.坚持国家和有关省市的帮助是西藏发展繁荣稳定的基本形式.坚持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是促进西藏发展繁荣稳定的重要保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提高西藏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是西藏发展繁荣稳定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9.
大力进行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的积极作用,不仅是西藏发展与稳定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西藏发展与稳定的有效途径。这些路径和政策措施主要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西藏发展与稳定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加强文化传播建设,为西藏发展与稳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加强文化事业建设,为西藏发展与稳定创造有利的文化条件:加强文化产业建设,为西藏发展与稳定夯实更牢的物质基础;加强改进党的建设,为文化助推西藏发展与稳定提供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20.
西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程度事关国家的统一、安全和长期稳定,对于西藏的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关键性作用。加快推进西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基本要求,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重要论述的重要体现。进一步明确西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科学总结西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显著成效,对于实现西藏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切实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