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劳务派遣,就是由具有法人资格的劳务派遣机构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务人员的一种用工方式,劳务人员与派遣机构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务派遣机  相似文献   

2.
<正>一劳务派遣概述劳务派遣是随着我国劳动力资源配置市场化而逐渐产生的一种新型就业服务和企业用工制度,具体指派遣机构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由派遣机构根据用工单位的要求,与用工单位签订派遣协议,将劳动者派往用工单位,受派劳动者在用工单位的指挥与管理下提供劳动。其包含了派遣机构、用工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三方主体,在用工方式灵活、降低招工费用、减少人员储备、节省人工成本、降低管理成本、进行员工筛选、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3.
劳务派遣又被称劳动力租赁、劳动派遣、人才租赁、人才派遣等,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和被派遣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关系则是存在于劳务派遣机构和被派遣人员之间,但劳动力运用的事实则发生于派遣劳工与要派企业(即实际用工单位)之间。劳务派遣因其具有灵活便利等特点逐渐被较多的用工单位采用,作为今年最主要的劳务输出方式,劳务派遣既有其便利之处,同样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文将对劳务派遣这种形式的用工及其对用工单位的利弊和应对办法做一些简单探析。  相似文献   

4.
劳务派遣是新形势下出现的一种人力资源配置方式,是一种新的用工方式,是劳务派遣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推荐符合用人单位条件的人员并签订劳务派遣合同,派遣到用人单位工作的活动。本文对此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企业用工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各种新的灵活用工形式不断出现,劳务派遣就是其中的一种。劳务派遣是指派遣机构(派遣公司)与派遣人员(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而后将劳动者派遣到要派机构(实际用工单位),在实际用工单位的指挥监督下从事劳动的一种用工形式。它是企业人力资源职能实施的一种新模式,是人力资源管理分工日益细化的表现。但随着劳务派遣用工的普遍化和用工比例的大幅上升,这种用工方式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严重影响到被派遣劳动者(以下简称劳务工)工作积极性,民主权利的履行,降低了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进而影响到企业劳动关系的稳定。笔者结合南昌铁路局福州客运段劳务用工实践,对如何规范劳务工问题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企业用工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各种新的灵活用工形式不断出现,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制度应运而生. 劳务派遣用工是指派遣机构(派遣公司)与劳务派遣人员(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而后将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第三方),并在用工单位的指挥监督下从事劳动的一种用工形式.因受用工总量控制和编制员额的限制,这种用工形式目前已被我市企事业单位广泛采用和推广.但随着劳务派遣用工的普遍化和用工结构比例的大幅上升,这种用工方式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被派遣劳动者工作的积极性和民主权利的履行,降低了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进而影响到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劳务派遣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和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化,劳务派遣作为我国建立劳动力市场机制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用工形式,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劳务派遣是专门的劳务派遣机构通过将员工派送到用人单位工作的方式进行的劳务活动。雇佣关系与劳动使用关系分离是其一大特点,即派遣机构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负责员工的劳动关系、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等权益,用人单位只是用工,与劳务人员之间只有使用关系,没有劳动合同关系。劳务派遣的优势:一是可以降低用人成本支出。用人单位在核算租赁劳务的总支出时,主要考虑岗位效益,以市…  相似文献   

8.
白立川 《现代企业》2013,(12):62-63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是市场经济下劳动力资源利用的必然结果.劳务派遣是一种招聘和用人相分离的劳动力经营模式,它是指依法成立的劳务派遣公司根据企业(用工单位)的需要,派遣与其建立了劳动关系的劳务工(劳动者)到企业工作,企业支付用工费用的行为.一、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劳务派遣是由派遣机构与派遣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然后向要派机构(用人单位)派出员工,使其在要派机构的工作场所内提供劳动,接受要派机构的日常管理和监督,以完成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的一种特殊方式.劳务派遣中传统的一种劳动关系分割为派遣机构与派遣员工之间以劳动合同为载体的形式,劳动关系和要派机构与派遣员工之间的事实劳动关系,这种特征使其兼具了灵活性和保障性.它在我国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我国灵活就业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吕莉 《河北企业》2013,(7):98-98
<正>劳务派遣是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型的用工形式,它与不断成熟的市场经济、大力推进的用工制度改革及劳动力市场上劳务供求有紧密关联。劳务派遣用工是由劳务派遣机构、用工单位和劳动者组成。从派遣机构来看:可以增加营业收入,增加员工的薪酬、各项福利,提高员工培训项目开展等辅助业务开展能力。对劳动者来说,降低就业压力,可以使部分人员能获  相似文献   

10.
<正>劳务派遣起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现已被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用,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劳务派遣用工形式在我国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是我国劳务经济中新兴的一种用工形式。劳务派遣又称人才派遣、人才租赁、劳动派遣、劳动力租赁,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由派遣劳工向  相似文献   

11.
<正>劳务派遣用工是事业单位缓解人手不足压力、降低劳动用工成本、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方式。由于劳务派遣用工涉及事业单位、劳务派遣公司与劳务派遣人员三方,为了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避免出现劳动纠纷,必须建立健全劳动派遣用工制度。因此,相关部门要通过制度的约束力,让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让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开展,让劳务派遣公司的经营利润最大化,真正实现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12.
钢铁企业协力队伍现状 协力工是劳务派遣机构向用工单位输送的顶替正式岗位的人员,这种用工形式作为钢铁企业用工制度的有益补充,其作用已日益彰显。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满足了企业的灵活用工需要。劳务派遣协力工这种弹性用工方式可减少人员储备,快速解决企业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的用工问题,以及单位既需要用人但又不能增加编制的问题。二是降低了用人单位的争议风险。  相似文献   

13.
浅谈劳务派遣中劳务人员的权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务派遣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型用工模式。其基本运作程序为:劳务派遣组织招用人员(以下统称劳务人员)并签订劳动合同,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务合同,派遣劳务人员到用人单位工作,向用人单位收取劳务费用,向劳务人员支付劳动报酬,最终达到赚取劳务管理费用的目的。其突出特征是实现了人员所有和使用的分离,即"管人单位不用人,用人单位不管人"。劳务派遣这种新型用工模式,加速了劳动力的有效配置,促进了社会就业,受到广泛欢迎并得以迅速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劳务派遣中,劳务人员的权益常常未能得到全面、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一、劳务派遣的概念和出现原因首先,笔者认为研究之前要先明晰劳务派遣的概念,劳务派遣是指由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然后由派遣劳动者向用工单位提供劳务,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动  相似文献   

15.
劳务派遣是指专门的劳务派遣机构将劳务派遣工派送到用人单位(派遣工的使用机构)进行工作,劳务派遣机构赚取一定服务费用的民事活动。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灵活的用工方式,在美国、日本及欧盟等西方工业国家出现较早,有比较完善的立法。我国劳务派遣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近几年得到迅速发  相似文献   

16.
欧成中 《经济界》2012,(2):16-17
劳务派遣在国外也被称为临时雇佣服务(temporary help service),是指劳务派遣机构将与自己签立劳动合同的员工派往有需求的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向派遣机构支付派遣费,派遣机构向派遣员工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特殊雇佣关系。我国劳动合同法认定劳务派遣是用工合法途径,同时也明确限定了它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劳务派遣也称人才派遣或者人才租赁,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劳务派遣可以作为一种用工形式,而对于员工来说,它则是一种就业方式,同样对于派遣机构来说,劳务派遣则被看作是一种经营活动。同劳务派遣一样,劳务外包也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如何将这种特殊的雇佣关系处理好、做好防范工作是有必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8.
A初识劳务派遣劳务派遣是用人单位将人力资源外包给劳务派遣机构的一种形式。即用人单位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向劳务派遣机构提出所需人员的标准和工资待遇,由派遣机构通过市场招聘、查询人才库等方式搜索合格人员,把筛选合格的人送交用人单位,由用人单位确定最终人选,然后,用人单位与派遣机构签订《劳务派遣协议》,被聘人员与派遣机构签订《劳  相似文献   

19.
《劳动合同法》中对劳务派遣从严规制的法律条文没能遏制其爆发性增长,形成了一个劳务派遣的制度困局.西方上百年的发展史表明劳务派遣是一种企业正式用工的补充形式.要解决劳务派遣的制度困局,除从制度层面把劳务派遣限定为企业正式用工的补充形式外,更要从体制层面上大力发展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用疏导的方式使劳务派遣卸下其不应承担的重负.  相似文献   

20.
劳务派遣是一种新的用工形式,其因灵活多样,成本低廉、效率较高、用工风险低等优势被广大企业认可。然而,当企业在享受劳务派遣用工形式带来便利的同时,在用工过程及劳务派遣员工管理等方面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劳务派遣员工整体素质不高、队伍稳定性不强、对用工单位归属感低等。以制造企业劳务派遣用工模式的现状为基础,分析劳务派遣用工模式在制造企业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更符合制造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科学管理对策,旨在充分发挥劳务派遣对制造企业的积极作用,为解决制造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相关问题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