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玮 《时代金融》2013,(29):170-171,182
中小板上市公司银行债权具有一定的公司治理效应,根据期限结构对银行债权进行划分,探讨其对公司绩效、代理成本和自由现金流的影响。研究表明,银行债权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显著为负,长期债权对公司绩效的负面效应相对于短期债权较弱;银行债权具有降低企业代理成本的作用,尤其是短期债权的作用更加明显;银行债权并未起到约束企业自由现金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将银行债权、产品市场、经理人市场和公司控制权市场等机制作为市场治理机制,构成市场治理机制体系,采用深沪A股工业企业2006-2016年的数据,从检验中国市场化改革成效角度,以市场化体系中最为活跃的力量——银行债权为核心,考察其在市场化体系情境下对公司治理的作用机制及效应。研究发现:无论是否考虑市场治理体系,银行债权均发挥积极治理效应,且考虑体系时银行债权治理效应更强,动态优化幅度更大,优化趋势更明显;考虑体系时,除公司控制权市场外,银行债权与其他机制形成良性互动进而发挥积极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且直接效应占优。研究证明我国市场治理体系日益完善,市场化改革进程日益深化,但仍需进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研究对肯定市场化改革成效,坚定市场化改革取向,进一步发挥银行债权治理效应,形成协同高效的市场治理体系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满四  邵国良 《会计研究》2012,(11):49-56,95
本文以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广东的企业为样本,以相对较长时期的数据为证据,将银行债权细化为短期债权和长期债权,将上市公司细分为民营公司与国有公司,对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展开实证研究。研究进一步证明,我国银行债权在公司治理中的独特优势没有得到发挥,近年来银行对企业的财务约束虽然在不断加强,但财务约束仍只是简单的约束机制,可能进一步加剧企业融资难问题,并不能真正实现银企双赢。研究还得到了一些新的发现:银行债权对国有公司存在"财务软约束",而对民营公司则存在"市场软约束";在金融危机爆发时,银行债权对民营公司表现出更为有利的公司治理效应,而对国有公司却相反。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银行债权从公司总债权中分离出来,研究中国的银行债权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综合治理效应。基于上市公司2004~2007年共4408个混合数据样本,对银行债权的综合治理效应、银行债权期限结构的治理效应和银行排名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银行总贷款额度、短期贷款和银行声誉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基本上呈负相关关系,短期贷款和银行排名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效应有一定影响,综合治理效应主要是短期贷款的贡献;长期贷款的效应很微弱。结论表明中国的银行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能够发挥一定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银行债权所发挥的企业创新效应的分解区分及其与内部治理机制的互动视角,针对创新需求更为强烈的技术密集型企业,研究发现:银行债权对于企业创新的总体效应是积极的,但起主要作用的是其财务效应,公司治理效应弱化;在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机制中,银行债权仅与董事会治理存在显著正向互动,两者相互促进,对于推动企业创新具有协同效应,而与其他内部治理机制的互动较弱。进一步考虑制度环境,发现政治关联强化了银行债权对企业创新的财务效应,却弱化其治理效应。这表明我国银行债权对于企业创新并未发挥明显的公司治理效应,作为外部治理机制银行债权的治理作用尚需加强,使其与内部治理密切配合、相互协同形成合力,进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简泽 《金融研究》2013,(1):135-148
在一个自然实验的框架下,本文考察了银行债权治理对国有企业管理者偏好和绩效的影响。把2002年银行信贷部门的改革作为银行债权治理结构外生变化的源泉,我们发现,银行债权治理约束了国有企业管理者的规模偏好、花费偏好和平静生活偏好,抑制了国有企业的投资饥渴症和工资侵蚀利润的现象,促进了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而显著地改善了国有企业的绩效。这些结果表明,银行信贷制度的改革在国有企业里产生了显著的公司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7.
作为保障债权实现的手段之一,债权银行利用质押品质量的"激励效应"控制信贷风险,以降低债务代理成本。本文以2001-201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质押其股权获得贷款为研究对象,分析质押品质量在银行信贷决策中的治理效用,以及股权性质和金融发展对质押品治理效用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股权质押样本的质量显著高于配对样本;连续质押样本的质量显著高于非连续质押样本;股权性质所代表的政治关系显著影响了债权银行质押品质量控制效用;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债权银行质押品质量控制的效用越显著。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性质所体现的政治关系为控股股东通过股权质押获得贷款,利用"隧道效应"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提供了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出现了一个企业由“羞于破产”到“争相破产”的转变过程。企业希望通过破产赖掉自己的债务,同时为安置职工找到一个最简单的方法。这是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债权人对破产感到恐惧和忧虑,而债务人申请破产的积极性又异常高涨的这种矛盾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这其中对银行债权的冲击最大,企业破产几乎可以和逃废银行债务划上等号,银行破产债权的弱化现象令人担忧,亟待研究与治理。  相似文献   

9.
将银行债权治理从单一机制静态研究扩展到二维机制互动与动态研究,发现:我国银行以契约治理为基础的二维治理框架已经形成,其效应呈动态优化趋势,但维度间形成替代关系,产生挤出效应,协同性不足;相比民营企业,二维治理各维度在国有企业中的效应更显著,且各维度均不断优化,维度间的互动关系出现了由替代向互补转变的端倪,而民营企业中契约治理不断完善,关系治理优化幅度不明显,维度间的替代关系反而加强。研究表明市场化改革和从严治党的成效明显,但市场化改革进程与人们预期尚有差距,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规范化亟待加强。研究为进一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建立规范的银行债权二维治理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银行债权是各种债权中最脆弱的债权之一。因为,银行向借款人贷款是以完全单向先行让渡财产为基本特征的。正因如此,银行债权往往比一般债权更需要担保制度的保障。可以说,担保法律制度是银行债权安全的守护神。近段时间,因受邀为某商业银行主笔修订新版合同,泛阅了各商业银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