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转移、隐匿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预算资金而私存私放的各种资金。近年来,国有大型企业的一些基层单位或部门私设“小金库”现象时有发生,有的还相当严重。以河南省某大型国有企业为例,据不完全统计,该企业1999年共清理查处6起私设“小金库”案,涉及资金480多万元,有12人受到罚款或党纪政纪处分。这种违法违纪违规行为,不仅给国家和集体造成重大损失,也导致腐败滋生,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对此必须坚决予以禁止。“小金库”行为的突出表现国有企业特…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中央三令五申不准私设“小金库”,各地查处“小金库”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据新闻单位报道,某省今年六七月份,在财税大检查中初步查出“小金库”违纪金额达4000万元,有效地制止了“小金库”现象的发生。但就审计部门对企事业单位的审计情况看,目前私设“小金库”的部门和单位仍然很多,金额也很大。仅某市今年1—8月底,就查获“小金库”22个,金额789.7万元,有的“小金库”资金高达百万元。并且,这些“小金库”资金随意支用,大都用于请客送礼,公款吃喝,拉关系,通关节,谋小团体利益,违控购买超标准小轿车,甚至有的进行行贿受贿,公款私分和贪污等违法犯罪活动。在22个“小金库”中,行政单位3个,金额197.7万元,分别占数量与金额的13.64%和25.03%;事业单位8个,金额为357.4万元,分别占数量与金额的  相似文献   

3.
一个应引起重视的问题——单位设立小金库现象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从查处的经济违纪案件的基本情况和具体表现看,在有的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设立“小金库”的现象比较严重。虽然中央、省及地方主管部门三令五申,明令禁止,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联合检查,遏制“小金库”的产生,但是有的单位仍在暗箱操作,“小金库”问题屡禁不止,所产生的后果也比较严重,应引起重视。一、“小金库”产生的特点1.“小金库”的主体具有群体性从查办的案件反映出,行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设立“小金库”具有严密的组织。有的单位主要领导、部门主管、会计、出纳等人共同参与的小群体,有组织、有领导、有分工、有…  相似文献   

4.
金燕玲 《中国经贸》2011,(20):135-135
国家三令五申严禁私设“小金库”,但“小金库”问题仍然屡禁屡犯,从近些午国家审计机关的相关结果来看,行政事业单位依旧是“小金库”治理的重要对象,也是当前我国“小金库”最聚集的部门。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对我国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小金库”检查方法进行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5.
汤莹 《中国经贸》2011,(22):224-225
“小金库”实际是一些事业单位为了个人或单位利益而设置的账外账,严重影响了社会利益与公众利益。从发生机制上看,“小金库”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依赖于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而产生的,其资金来源是截留、虚报、隐匿、违规单位收入或私收回扣佣金,违规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等。本文就如何治理事业单位“小金库”提出了几点对策,以期给广大读者提供可以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小金库为何屡禁不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家都知道.“小金库”是指将财政资金或其他公款私存私放的资金.这种行为使资金的运行脱离财务的统一核算和职能部门的监督。2007年。在李金华审计长向国务院提交的对各部委的审计报告中,有相当一部分单位设立了“小金库”。那为什么各部门单位的“小金库”屡禁不止、边查边设呢?纠其根由还是制度没有真正落实、处罚力度不到位的原由.  相似文献   

7.
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单位、各部门“一把手”是治理“小金库”问题的第一责任人,把单位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同行政处罚、经济处罚挂钩  相似文献   

8.
治理“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薇 《辽宁经济》2010,(9):50-51
“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或单位收入,化大公为小公、化小公为私有,未在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列收列支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建立“小金库”的资金来源包括违规收费、罚款、资产处置收入、出租收入、以会议费等名义套取的资金等等。“小金库”的存在是腐败行为的表现,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解决措施,会影响社会与经济的平稳、健康、  相似文献   

9.
肖永平  张增胜 《发展》2003,(12):52-52
私设“小金库”,是指一些单位违反国家财经纪律,逃避财政、银行的监督,私自设立账外“账”,用以进行公款私分、滥发奖金、请客送礼、乱开乱支等为小集体或个别人谋利的一种舞弊行为,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凡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的收入、化大公为小公、化公为私、未列入本单位财务收支、私存私放的资金都属于小金库。  相似文献   

10.
范红霞 《魅力中国》2011,(10):130-131
在审计实际工作中。“小金库”一直是审计人员的敏感话题。这一方面“小金库”的查处是我们审计人员的重要职责;另一方面对“小金库”的认识也存在一些模糊。有人说这是“账外账”,也有人说这是“私存私放”等。究竟对这些概念怎榉理解,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如何把握,怎样才能准确的进行定性和处理?现结合实际工作同大家再议“小金库”。  相似文献   

11.
今年9月28日,国家审计署发布了今年第3号审计结果公告,公布了外交部、发改委、财政部等32个部门单位2004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这次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依然是转移挪用或挤占财政资金、虚报多领预算资金、私设账外账和“小金库”、乱收费等,这也是近年来屡审屡犯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小金库”治理,“治”是过程,“理”是目标,“治理”的关键在于能否建立长效机制,从源头上杜绝“小金库”现象.文章结合铁路工务段“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从规章制度与管理体制的视角出发,对“小金库”现象易发部门进行调研,探求从源头上铲除“小金库”滋生和蔓延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3.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减少钱权交易机会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杜绝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现象发生加快财政制度改革,规范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福利待遇,制止党政机关自行“创收“、设“小金库”搞地方、部门保护主义等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14.
200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意见》;2009年-2010年,中央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联合部署,对国有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各地区及各相关单位经过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发现并处理了不少“小金库”案件。  相似文献   

15.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四部门最新通报的全国“小金库”治理情况显示,自2009年4月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率先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以来,全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国有企业共发现“小金库”逾4万个,涉及金额超过216亿元。数据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6.
闵兰 《中国经贸》2010,(12):91-91
近些年来,行政事业单位私设“小金库”的行为越来越严重,对于社会的影响也是十分大的,本文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的形成与治理做了一些探讨,希望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7.
9月28日,国家审计署发布了今年第3号审计结果公告,公布了32个部门单位2004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这次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有:转移挪用或挤占财政资金,虚报多领预算资金,私设“小金库”和乱收费等。  相似文献   

18.
9月28日,国家审计署发布了今年第3号审计结果公告,公布了32个部门单位2004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这次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有:转移挪用或挤占财政资金,虚报多领预算资金,私设“小金库”和乱收费等。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文章分析了“小金库”的形成及危害,提出了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的途径,对国有企业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20.
黄智刚 《中国经贸》2014,(19):257-257
行政性事业单位“小金库”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针对“小金库”的治理问题,本文将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对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的“小金库”的根本原因和相关的治理措施提出了几点措施,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