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型工业化道路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市场化、工业化、信息化的互动与融合 ,市场化是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主要动力 ,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 ,信息化始于工业化的发展和结果。市场化、工业化、信息化的融合是实现我国生产力跨越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新型工业化既不是传统工业化的加快,也不是跳过工业化直接进入信息化,而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混合发展。因此,新型工业化最重要的就是要遵循工业化与信息化双向互动这一当代生产力跨越发展基本原则,同时还要全面把握这重双向互动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首次提出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以来 ,理论界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为全面把握对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理论的理解 ,本文就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研究观点综述如下。一、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内涵赵长茂认为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是落后国家在追赶先进国家的过程中 ,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助推力 ,加快提升经济结构 ,跨过传统工业化的某些阶段 ,加速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战略选择。我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实质是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 ,在同一过程中完成双重任务。庞跃辉认为 ,生产力跨越…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区别的角度 ,论述了新型工业化的内容以及特性 ,强调了我国在实现现代化走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 ,要依照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思维 ,这是中国目前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5.
郭力山 《经济师》2002,(12):34-35
文章从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内涵、根据、途径与方式三个方面 ,站在战略高度对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做了论述。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完全可以使生产力在一定时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是要在进步和先进技术应用上确立发展重点 ,选好途径 ,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型工业化发展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如何在这一时期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亟待认真探讨的重大问题。一、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一种观点认为,我国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就是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其主要内涵有:1.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道路,可以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从而大大缩短实现工业化所需时间;信息化使我国可以充分利用世界最新的科技成果,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问题讨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什么是信息化,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信息化能否带动工业化,政府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些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下面将有关观点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以信息化加快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它引领着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方向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针对目前我国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探讨用信息化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新型工业化具有创新与再造两个功能。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教育创新;再造包括再造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再造工业化与产业化的关系、再造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再造工业化与生态化的关系、再造工业化与市场化的关系和再造工业化与国际化的关系。创新是关键,是进步与发展的灵魂;再造是保证,是创新成果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只有在创新与再造中新型工业化才能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前,西部新型工业化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较,西部新型工业化具有自身特点,面临多层次的任务,要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西部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积极调整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工业与农业、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互动发展;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
工业化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体现,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量。从总体上看,吉林省工业化水平处在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推进工业化依然是吉林省经济长期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推进吉林省工业化,要搞准产业的市场定位,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用工业化理念统筹规划城乡经济;坚持资源整合、产业集中,使工业化与城镇化并举;发展强强联合,区域合作,构建大企业、大集团,推进企业信息化。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镇化、工业化与信息化三者之间互动关系具体体现在社会分工是农业发展的分离器 ,由此产生了工业和城市 ,工业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张则进一步推动了农业发展 ;农业革命使城市诞生于世界 ,工业革命则使城市主宰世界 ;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 ,信息化是工业化的延伸和发展 ;城镇化是信息化的空间形式 ,信息化是城镇化的经济内容 ;工业化是近现代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城镇化是近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后工业化是信息化的特殊表征 ,信息化是工业化之后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吕雁琴 《经济师》2003,(2):64-64,66
现代科技革命已经席卷全球。面对新的严峻挑战 ,要加快我国新世纪的现代化建设进程 ,必须确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与信息化互补并进 ;全面启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 ;以人口为中心 ,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战略 ,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可能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国内外新的形势 ,党中央提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随后又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其核心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使信息化和工业化互动融合发展。本文认为目前理论界对信息化能否带动工业化这一重要问题的研究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即信息化是否存在带动工业化的内在机理。为此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机制模型 ,从理论上证明信息化是能够带动工业化的 ,并指出我国已经具备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速推进,使我国必须在尚未完成工业化的基础上推进信息化,面临着既要加快信息化又要完成工业化的双重任务。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十五”期间,全面实施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必须正确处理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加快发展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我国经济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新型工业化的特殊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召开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这说明新时期的中国工业化是全球一体化下的新型工业化。它体现在四个方面的有效结合与统一上 ,包括在横向比较中吸收国外工业化先进成果和在纵向承传中国以往工业化历史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相交汇 ;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 ;工业化与科技进步相结合 ,把工业生产力、工业竞争力、工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建立在科技含量高、资源利用充分、与环境社会协调的内涵进步基础上 ;工业组织外延扩大与内涵素质提高相统一  相似文献   

17.
试论新世纪中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之初,我国在制定“十五”计划时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这是根据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任务和特点确定的新的重大战略目标和战略方针。正确理解和切 实贯彻这个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新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新世纪中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是要从什么发展阶段或水平跨越到什么发展阶段或水平上去?为什么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有无可能实现跨 越式发展?是否又要搞1958年的“大 跃进”和 1978年的“洋跃进”那样  相似文献   

18.
以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跨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是知识经济时代实现现代化和赶超发达国家的需要。为顺应时代潮流,中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丑必匕,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理论界围绕跨越发展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展开研究,发展和创新了唯物史观的社会发展原理。  相似文献   

19.
工业化和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先进生产力的现实选择;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党在领导中国发展经济的历史进程中,顺应世界经济从传统的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要求,对社会生产力发展所选择的正确途径和所设计的与时俱进的方案,是党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信息化开创了技术创新和生产力发展的新局面,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为此,要把推进信息化与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准确把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实现信息化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结合,大幅提高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