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拍卖》2011,(11):12-13
100年前,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100年后的中国美术馆,两个与辛亥革命有关的美术作品展带领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100年前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变革和革命形势的发展,辛亥革命前后十余年间的妇女参政意识不断增强,并且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从而也表现出不同的参政方式。本文具体分析了辛亥时期妇女参政意识在不同发展时期中的具体形态以及所表现出的不同参政方式,并且对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参政意识作了客观的历史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王巍 《创业家》2011,(2):122-123
辛亥革命百年之际,海峡两岸都在举办各种活动纪念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在中国的诞生。我们对辛亥革命的政治背景、军事因素、制度变革以及文化变迁等都有比较丰富的研究和表述。但是,辛亥革命背后的商业要素特别是金融动力却是知之甚少,这就是这篇短文的由来。  相似文献   

4.
孔令颖 《现代商业》2011,(12):72-73
2010年,笔者有幸亲临上海,体验世博奇观。一番游览后,我开始思考,城市——这个给我们带来美丽生活的地方,是怎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苦思冥想后,"辛亥革命"深深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可以说,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几乎是与辛亥革命同步进行的。蒋介石统治时期,辛亥革命史基本上被纳入了国民党党史的范畴。新中国成立以后,辛亥革命史成为仅次于太平天国的研究课题";文革"以后,更是成为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规模最大并进而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国际性的重要史学分支。百密一疏,长期以来,相关学者比较注重研究辛亥革命对农村的影响,往往忽视了其对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促进作用。基于此,笔者著此文,试图阐释对"辛亥革命与中国城市现代化的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陈其美是辛亥革命时期显赫一时的风云人物,又是一位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本文论述了陈其美从事辛亥革命的历史实践及在谋求祖国发展中的作为。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出版界也出现了纪念辛亥革命热。一部重建辛亥记忆的经典之作、文史学者伍立杨的新作——《中国1911》日前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著名学者张鸣的新书《辛亥:摇晃的中国》也是写辛亥革命的著作。乱世百年,可谓是沧桑百年,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他对辛亥百年的反思。《民国诸葛赵凤昌》作者为故宫博物院创办人吴瀛之孙,吴祖光、新凤霞  相似文献   

7.
曹贱保 《华商》2011,(3):84-87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中国民主先驱孙中山先生及先烈前辈,特刊载此文,希望海内外中华儿女加强团结,促进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之前,由于自然灾害、苛捐杂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物价大幅上涨。辛亥革命之后,物价上涨的情况并没有改变,尤其是粮食价格的上涨带动了整体物价的进一步上升。军政府为了缓解财政困难,滥发纸币,引发了严重通货膨胀;滥增赋税,导致了税收混乱;这二者是物价上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梁慧 《华商》2008,(20):138-138
辛亥革命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中国现代化的真实起点。本文试着从国民政治观念的转变看辛亥革命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正年 《理财周刊》2006,(4):92-93
清王朝1636年建立至1911年辛亥革命终结,共经历了275年的历史。清初时期对画院问题也经历了从有实无名到有名有实的阶段。顺治、康熙两朝,当时皇帝自己身边就集中了一批知名画家,为皇家专职画家,直到乾隆元年才正式成立了具有清代特色的画院。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时间节点的日益临近,各地纷纷推出以颂扬红色精神、重温红色历史为主题的“红色活动”,这些活动不断升温并悄然走进会议市场。  相似文献   

12.
《中国报业》2011,(11):22-22
即将过去的2011年,对于中国报人来说,意义深远,回味绵长。在这一个,我国宏观经济平衡运行,国家盛事多喜事多:十七届六中全会成功召开,“十二五”规划启开序幕,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报业在资本市场崛起……  相似文献   

13.
广电总局29日公布《2009年12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通知说,希望备制作单位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迎接党的十八大“调整好创作题材,抓好进度,确保质量”。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100周年,而就在10月9日这天,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百年锐于千载。这是孙中山先生在《民报》发刊词中对19世纪的描述。而20世纪初由孙中山直接领导的那场革命及革命后至今的一百年,更何尝不锐于千载?我们该如何打量辛亥革命这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创举?在中国百年现代化征途中,这场打响亚洲民主第一枪的伟大革命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一不同于以往王朝更迭的社会巨变之下,蕴藏着怎样的时代逻辑、提供了怎样的历史得失,又凝聚着怎样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5.
王巍 《商务周刊》2011,(1):23-24
100年前,全世界都要来买中国,用的是枪炮,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一直到辛亥革命,背后都是洋人来强取豪夺的买。最近三十年,洋人也是要来买中国,资源、市场、人力等等,用国际规则和法律契约来买。忽如一夜春风来,伴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突然强劲增长,中国经济突然积累了巨大额度的外汇储备。  相似文献   

16.
《中国报业》2011,(12):21-21
即将过去的2011年。对于中国报人来说。意义深远,回味绵长。在这一年,我国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国家盛事多喜事多:十七届六中全会成功召开,“十二五”规划启开序幕,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报业在资本市场崛起……  相似文献   

17.
邓涛 《中国报业》2011,(10):33-34
辛亥年间,革命党人通过办报纸、写文章,散播革命思想,策动反清起义。有道是“辛亥革命是报馆鼓吹起来的”,并非虚言。中国一旦动起来,整个世界将为之震动!”这是拿破仑·波拿巴的名言。1911年的中国就处在这样的社会震荡前夜。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是一场低烈度的革命。这很大程度是因为立宪派的高度参与,降低了革命的破坏程度。徐琳琳:为什么想写《辛亥:摇晃的中国》这本书呢?张鸣:我一直觉得,辛亥革命在人们心中就是个符号,谈到辛亥革命,就是民主共和、就是国父。背后很多信息被消解掉了。这样解读历史、纪念历史事件,显然是有问题的,让人们看不懂真正的意  相似文献   

19.
《商》2015,(52)
在孙中山的一生中其思想随着中国国情与世界格局的变化而变化,尤其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缔造共和民国之后,使他放松了对封建王朝复辟的警惕。直到宋教仁案发生后,他开展了一系列反对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思想也随之变化。在此主要对新文化运动时期和十月革命前后孙中山的思想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今天从中国模式形成后回溯历史,社会发展的规律一直在提醒我们:如何去理解中国的发展?如何去理解辛亥革命所留下的宝贵财富?如果用大历史观理解辛亥革命及其对现代国家建设的影响,就是把自辛亥以来的历史大致看作是一个整体。而若从中国崛起的角度看待这段历史,也许可以这样来概括: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