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和世界经济环保化、低碳化、可持续化的发展趋势下,新能源已经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在对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产业分布、产业规模、融资渠道、政策体系等角度界定了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河北省应细化产业规划,推动新能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衔接京津规划,谋求京津冀新能源协同发展;推动技术研发,提升新能源产业自主创新能力;采取多种措施,拓宽新能源企业融资渠道;搭建服务平台,全方位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电网企业布局电动汽车充电站市场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丹 《中国市场》2010,(13):9-10,13
大力发展新能源与低碳经济已成为构建两型社会的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加快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步伐必将成为21世纪符合中国国情的战略考量,而在技术和价格的坚冰逐步消融的过程中,最后一项制约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因素便是配套充电设施的建设。为此,电网企业积极筹划,加快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的步伐,以期从企业形象、品牌传播、企业利润、技术实力等方面取得该领域的先发优势,这种先发优势的获得对于电网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柳钦 《中国市场》2010,(20):84-93
新能源汽车是低碳的必然选择和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就是国家的相关扶植政策。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技术高度重视,从汽车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的战略出发,颁布制定了优惠的政策措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在政府支持下开局、破局和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纷纷将发展新能源汽车列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相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汽车产业迎来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相比于传统燃油汽车,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与国外的技术差距较小,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汽车产业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先机的战略选择,也是我国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一)多重产业定位加大发展压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  相似文献   

5.
美国新能源政策是一个以能源结构变革为先导的经济全面复兴计划,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各个层面都有广泛影响,对中国发展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本文详细总结了奥巴马政府新能源政策的内容和特点,并从中归纳美国的战略意图,结合中国现存新能源发展问题和美国新能源政策做法,提出我国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措施,努力使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我国21世纪最具潜力和活力的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6.
当前,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纷纷将发展新能源汽车列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相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汽车产业迎来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相比于传统燃油汽车,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与国外的技术差距较小,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汽车产业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先机的战略选择,也是我国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低碳战略及其发展路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全球范围内低碳化趋势的愈演愈烈,国内外学者对发展低碳战略道路的研究日益丰富。低碳战略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社会发展新模式,是产业转型和产业机遇的生态化创新策略。对实施低碳战略的必要性、国内外关于低碳战略的研究以及中国实施低碳战略面临的挑战与可能的路径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罗勇 《中国市场》2010,(24):78-82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是在我国当前社会条件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而进行的复杂的经济社会过程,要通过开放和创新实现产业的超限式跨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要全面融入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必须讲求理性,并在产业结构的生态化、工商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公众的理解和参与、促进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9.
新能源产业将成为未来保证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新能源产业越来越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竞争焦点和战略制高点。由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带来的新能源专业人才缺口巨大,高职院校抓住这一机遇培育优秀人才不仅有利于解决新能源领域人才匮乏的严重问题,而且对于缓解当前毕业生就业压力大、薪酬低的状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于高职院校如何应对这一重大机遇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能源产业对国家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是中国解决能源环境问题重要突破点之一。从新能源产业发展环境与成长能力角度入手,综合分析新能源产业发展能力,将为进一步发展新能源产业、提升新能源发展能力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时代,新能源产业是一项重要的发展。发达国家不仅在国家战略层面上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新能源产业的市场化与产业化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空间。我国必须研习发达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策略,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使得妻国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指的是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等多种科学方法,对高碳能源实行有效控制,如煤炭石油等资源,以减少其消耗。将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结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随着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解决我国的新能源的供给问题,优化我国的资源配置,更好地进行资源利用。本文对我国有着代表性的四种能源进行了分析,分别是太阳能、风能、核能和生物能,主要是对目前这些能源的商业利用情况,以及这些新能源在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李丹  赵欣然 《中国市场》2010,(32):142-143
大力发展新能源与低碳经济已成为构建两型社会的重要课题,《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在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的比例中占到15%,中国太阳能发展的定位已经由过去的补充和辅助能源逐步向替代能源过渡。武汉火车站作为一座新建的大型现代化高速火车站和京港高速铁路的重要站点,其屋面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工程的实施对湖北地区太阳能项目建设及太阳能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4.
蒋巧艳 《商展经济》2023,(11):140-14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推动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企业的共识,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后补贴时代”,而且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要获得竞争优势,战略成本管理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战略定位分析、价值链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三个方面对我国BYD新能源汽车战略成本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改进BYD新能源汽车战略成本管理的对策,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生物质能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新能源,农林资源禀赋地区发展生物质能产业潜力具大。加快发展生物质能产业,需制定发展生物质能产业规划,因地制宜对生物质能产业布局;加大对生物质能技术研究和开发,增强核心竞争力;运用财政、市场机制等手段.确保生物质能产业。  相似文献   

16.
周卉 《中国市场》2012,(2):39-40
现代物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围绕辽宁物流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通过深入分析金融危机后辽宁省物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境与机遇,提出了未来辽宁物流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两个部分均涉及新能源,表明新能源在我国不仅是国民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具有双重战略功能。产业链长、技术创新活跃以及明显的制造业属性是新能源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重要力量的基础;新能源清洁低碳的利用特点则成为推动我国绿色发展、促进绿色转型的新动能。由于新能源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其制造端,而推动绿色发展则主要体现在利用端,新能源制造端与利用端的技术经济差异使其协调发展面临内在困难。未来,应提升新能源自身的产业水平以及终端利用能力,强化行业内部协调,通过市场或价格机制创新,实现新能源双重功能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商》2016,(9)
新能源产业作为传统能源产业的替代产业,是现代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新能源价格机制是产业发展的基石,贯穿产业发展始终。分析我国新能源产业当前的定价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定价机制、创新补贴机制、鼓励税收优惠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能源产业关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是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本文着眼于目前发达国家新能源发展的态势,并对可以借鉴的国外新能源发展经验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传统化石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对我国家电产品在环境保护方面提出了一些更为严格的要求,给众多家电企业带来直接的产业技术升级压力;另一方面,企业自觉减少碳排放,低碳发展的行为也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是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因此,我国家电企业要认清并抓住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政府的低碳经济发展扶植政策,及时构建低碳技术创新的战略平台,使低碳发展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