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儒商积极倡导以儒家思想作为商业经营的基本指导理念,形成了具有浓厚儒家文化特色的儒商精神,主要包括职业精神、商业价值观、商业道德、管理理念、人格理想等几个方面。儒商精神凸显了儒商的基本特色和本质规定,保障了商业经营的成功。深入探讨和分析儒商精神的主要内容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儒商的认识,并为当代商业经营者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儒商的商业伦理精神与商业伦理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 ,儒商是儒家伦理文化与商业经营实践契合的产物。建构儒家化的商业伦理价值体系是儒商的精神特质。扬弃儒商的商业伦理精神 ,实现由儒商商业伦理到现代商业伦理的转型 ,使之融汇于当今商业经营活动过程之中 ,是当前商业伦理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儒商"这一群体经过千百年的历练逐渐兴盛起来,并形成了独特的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表现为"诚信不欺"、"经世济民"等进步的商业文化精神。本文在分析儒商精神的基础上,探讨其对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借鉴价值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现在研究热门的儒商文化纳入到创业网络构建中,研究具有东方文化圈特色的创业企业的创业活动.通过对现有的关于儒商文化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整理,本文总结了儒商文化下创业网络构建所体现的显著特征,主要有:注重学习的商业精神、讲求诚信的商业精神.追求创新的商业精神、合作共赢的商业精神、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商业精神.期望对于后续关于创业网络构建的研究能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增强企业软实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中国自古以来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发展土壤。儒商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而且可以让后人可资借鉴的优秀文化遗产,能够经受历史长河的考验,为现代企业内部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持。在当代社会,现代企业经营者就应该努力去学习去传承仁者爱人的以人为本的经商理念,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义取利的商业道德,在推广产品的同时要心系经世济民的家国天下情怀以及坚守诚实守信的经商行为原则,对中国特色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优秀儒商文化的概念,再思考并提出儒商文化对现代企业经营的文化建设的帮助和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6.
儒家思想并非与商业精神天然对立,因为儒家本身也在追求民众的富裕。进而,儒家思想还可以形成对商业活动中人的贪欲的制约。儒商精神形成于明清,其核心内涵是:经世济民、强国富民,以义取利、诚信不欺,进取求新、为天下先。高校在培养学生儒商精神方面,要通过优化课程与考核体系,构造一种崇尚儒商精神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7.
儒商精神在现代管理境遇中能否内生,从其历史溯源、存在特质和实践内生等几个维度进行递进式分析。儒商(精神)的存在特质就是基于中国本土文化场,以商业文化的探讨为指向,探讨管理哲学视野下的组织文化的儒商(精神)向度。这种定位在儒家强文化势能塑造的惯习下,在管理学理论与实践导向管理精致化的管理文化时代体现的管理模式中,其存在有实践需求。它的根基是具有中国本土传统文化支撑的商业意识形态。中国古代的儒商精神内生是从广域单一儒家文化场内生出儒商精神,而面向未来的儒商精神内生是从多元商业文化备选境遇中选择儒商精神,两种内生状态、程度迥异。面向未来对儒商(精神)在商业实践中内生应保持谨慎的乐观,因为在强国家主义主导下的传统儒家的强政治文化资源若仍主导儒商精神的塑造与重构,其既可以导向积极的儒商(精神),也可以因传统儒家文化中的消极内容使儒商(精神)在面向未来中导向一种颓废的商业意识形态。儒商(精神)面向未来实践需要重构,面向儒家原生资源挖掘其创造性、生生不息、有情有义的精气神,这可以优化并更新儒商精神内涵,为新时代全球化中的工商业文明的塑造提供更多的希冀。  相似文献   

8.
从美国学人余英时、杜维明,日本学人涩泽容一等人关于儒商文化的相关论述中,可以探寻并创发出儒商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结合点及相关问题域。作为中国本土思想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商文化精神是本土自发的商业活动之内生、原发的动力,也是现代和谐社会建构中的重要精神资源。传统儒商文化是今天商道重建,新型商业伦理精神、现代和谐诚信式商业伦理生态秩序建构,现代经理人后备队的理想人格型塑的必要思想资源,对当今和谐社会建构的实践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9.
《商》2015,(32)
儒商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对中华民族历经千百年积淀而形成的民族价值观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随着市场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经济快速的发展,商业发展节奏的加快,市场中大部分经营者在逐利的过程中忽视了诚信、人本、义利的商业经营的基本价值观,而这些价值观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及民族价值观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新儒商的商业伦理观及其管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学者认识到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受到了当今社会环境的制约,企业管理应建立以新儒商文化为基础的商业伦理观与经营观之上。本文从管理理念与模式的角度分析了新儒商的伦理价值及其经营观,提出了"新儒商管理模式",旨在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传统儒商文化与现代社会的重要结合点之一,即是从传统商业文化的现代转型出发,将儒商文化作为现代商人理想人格型塑的必要思想资源,从商人精神的觉醒与儒商身份意识的自觉,以地方商帮为依托进行商业文化生态的现代性重建。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新儒商是一个有信仰、爱祖国、有理想、能创业、有道德、笃诚信、有良心、重责任的敢于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商人群体。培育千千万万中华新儒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支撑。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商业革命与管理创新的需要,更是我国企业适应全球化的战略需要。培育中华新儒商,需要继承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需要筑牢商业道德,塑造商业品格,培育商业品牌,引领商业风尚。  相似文献   

13.
诚信是儒商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天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文章认为,修身为本、诚信经营、义利并举、责任至上是儒商文化的体现,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今天,应特别重视诚信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新时代,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文化自信。我国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全国人民文化自信的思想基础。在新时代,我国正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全球政治格局的重组以及国内产业经济转型,必然对企业产生重大而深远地影响。我国要在世界舞台上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全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建伦理秩序,必须坚定不移地把企业做大、做强、做好。在新时代,我国企业管理的灵魂是儒商精神,儒商思想及其智慧将全面融入企业管理中,成为企业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儒"是新儒商的灵魂,"商"是新儒商的载体,儒与商融为一体才是活生生的儒商,才能造就新时代的企业。这需要将儒家的仁者爱人、义以生利、尚中贵和等思想融合在企业管理与社会经济生活之中,促进我国的企业迈向新时代。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文化的积淀之深厚是其他很多国家不可比拟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乏关于商业文明方面的文化蕴涵,他的精神价值现曾经濡润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商人,乃至形成了儒商传统.当代企业家同样也可以从几千年的文明中汲取营养,培育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立足于当代中国市场经济的现状,从儒商经济伦理精神,以及儒商商业价值观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粗略考察了传统儒商向当代新型儒商转型的可能性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商业企业要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竞争优势,不仅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思想、手段与方法,还必须继承并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新儒商精神”是继承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借鉴吸纳西方管理文化,促进东西文化交融、渗透、升华的结果。这需要构筑和谐营销模式,以实现企业与自然、个人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竞争这之间的和谐,推动商业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儒商是把儒家的价值理念与市场运行本身的法则相结合,并能遵循指导市场活动行为法则的商人;儒商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儒商和一般商人本质的区别在于非常重视商业道德,不义之财不取.事实上,以儒家思想作为经营理念来进行经商或其他经济活动,是没有可能的.从管理学的专业视角来看,"儒商"这一概念是虚无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商业企业要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竞争优势,不仅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思想、手段与方法,还必须继承并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新儒商精神”是继承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借鉴吸纳西方管理文化,促进东西文化交融、渗透、升华的结果。这需要构筑和谐营销模式,以实现企业与自然、个人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竞争这之间的和谐,推动商业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吴伟 《江苏商论》2005,(10):18-19
市场经济中各种观念崭露头角,互相竞争。哪一种能成为主流观念?西安近年来出现的新儒商精神有很好表现。新儒商精神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倡导诚信经商,注重学习和教育,对最新技术兼容并收,树立新儒商精神的企业也取得了很好的经营业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