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分阶段推行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构造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负面清单制度对上市公司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机制分析表明,该制度通过优化企业要素组成和提高劳动要素分配发挥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以及处于进入壁垒较低、营商环境较好地区的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效应更为明显,且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最终还有助于改善企业经营绩效和投资效率。本文从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的视角验证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政策效应,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提升劳动收入份额以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是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内在要求。本文构建包含政府补助的扩展型CES生产函数模型,基于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政府补助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倒U型影响。结果显示,政府补助显著增加了劳动收入份额,但存在一个临界值,当政府补助低于临界值时,政府补助有利于劳动收入份额增加,但当政府补助高于临界值时,情况则相反。机制分析表明,政府补助引致的融资约束改善和营业利润增加是其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途径。随着政府补助规模增大,促进效应逐渐减弱,而过高的政府补助引发企业寻租成本上升等抑制劳动收入份额提升的效应却随之增强,这是政府补助对劳动收入份额呈现倒U型影响的重要原因。本文不仅从微观角度阐释了政府补助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为劳动收入份额决定机理提供了模型解释和经验证据,也为新时代深化现代财税体制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通常认为,劳动收入份额过低是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而我国的税收制度及其结构是否有效影响了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呢?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现行税制结构对劳动收入份额有显著的影响。其中,货劳税不利于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所得税中的个人所得税会降低劳动收入的份额,而企业所得税对其有正向影响;财产税和其他税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有正向的影响。为此,我国需要优化货劳税制度,进一步降低货劳税在整个税收收入中的比重;改革所得税制度,加快推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完善财产税制度和其他税收制度,提高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额,进而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4.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推行赶超战略的国家倾向于采用金融抑制政策以扶持工业部门、压制服务业部门,造成经济结构工业化的扭曲,而由于工业部门的劳动收入份额偏低,这种结构扭曲致使其劳动收入份额不断走低。使用理论模型与基于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针对中国的研究发现,样本期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显著低于模型预测值,且缺口趋于扩大;中国严重的金融抑制与经济结构扭曲状况可以解释劳动收入份额约1/3的下偏。  相似文献   

5.
客户是企业经济利益的主要来源,对企业的经济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企业内部资源配置视角,探究了客户集中度对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以2007-2020年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客户集中度显著降低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机制研究表明,客户集中度主要通过抑制创新需求、增加债务融资成本以及提高真实盈余管理削弱了资源在劳动要素中的分配。进一步研究发现,客户对于企业劳动资源的侵占效应主要体现在员工层面,且当企业资本—劳动替代弹性越小、产品独特性越强以及企业经营效率越低时,客户集中度对于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越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一方面补充了客户集中度的经济后果及劳动收入份额的微观影响因素,另一方面也为提升企业效率,调整客户结构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碳达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战略目标势必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深刻影响。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劳动收入份额的视角探讨碳达峰压力的收入分配效应,构建数理模型并通过实证检验发现:碳达峰压力显著降低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在替换核心变量、控制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果仍相对稳健。资本深化是碳达峰压力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重要的渠道机制,企业通过资本深化以应对碳达峰压力,进而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异质性检验表明,碳达峰压力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影响仅在高资本密集度企业和国有企业样本中显著。本文对于充分理解碳达峰压力背景下企业收入分配格局变化、保障劳动收入份额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秦闻 《中国外资》2012,(6):211-212
针对当前诸多学者关注的中国收入份额下降的问题,本文在对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对数分解的基础上,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进行了测算。研究认为:当前我国收入劳动份额大约在0.5左右,从横向上比较,这一数值与发达国家的确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使用状态空间变量模型对1991-2010年我国劳动收入份额进行估算发现,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呈现出一种倒"U"型形状,说明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波动性更符合"库兹涅茨事实"而不支持"卡尔多"事实,这与大多数学者结论基本一致。从趋势上看,我们认为现阶段我国已经过了劳动收入份额上升的时间段,未来劳动收入份额可能还会继续下跌,劳动在产出中贡献有可能继续降低。  相似文献   

8.
以劳动收入份额作为衡量企业收入分配的指标,利用200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降低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抑制作用在非国企、服务业企业、高融资约束企业中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产生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效应、市场垄断效应以及内部控制强化效应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可见,企业数字化转型难以兼顾“效率”与“公平”,需优化再分配机制,避免因经济绩效的改善而导致收入分配恶化。  相似文献   

9.
于井远 《税务研究》2024,(1):113-119
本文以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劳动收入份额视角,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表明: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融资约束缓解效应是其主要作用机制;政策实施后,试点企业相应增加了员工雇佣人数并提高了平均薪酬;此外,政策效应对非国有企业更加显著。为进一步释放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红利,建议扩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适用范围,提升政策覆盖面;进一步降低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门槛;试行分类管理,进一步优化退税流程,更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1993~2006年中国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对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政府财政收支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的间接而持续的双重挤压作用;而整体的产业结构变迁效应不具有显著的作用。这证实包含政府部门的内生增长过程中劳动收入份额受到财政收入和支出行为的间接负面影响,财政收入的资本依赖和扩张性支出的资本偏向有利于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水平,扩张产出规模,同时提高了资本的产出效率和回报份额,间接地导致劳动收入份额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察了融资约束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首先基于文献提出了一个假说,面临融资约束的企业,通过信贷获得流动资本的能力受到限制,它们倾向于减少劳动雇用或降低工资水平,从而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对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国企业数据进行系统GMM估计和稳健性分析,我们找到了这一命题的支持性证据:私人企业的负债资产比(融资约束的代理变量)与劳动收入份额显著负相关,而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则没有类似的结论。出现这一差异的关键原因是,在中国,只有私人企业面临着融资约束的困扰。  相似文献   

12.
企业作为初次分配的微观主体,其经营决策直接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因此企业金融化行为或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影响。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7-2021年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企业金融化对于劳动收入份额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该结论经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不同属性企业的金融化行为对其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效果不同。通过嵌入市场化程度和管理者能力的调节效应检验发现,市场化程度发挥了抑制调节效应,即削弱了企业金融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而管理者能力则发挥了催化调节效应,即强化了企业金融化对于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基于此,应全面、客观地认识企业金融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根据非金融企业配置金融资产的实际情况,引导企业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1997~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以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我国教育人力资本以及健康人力资本的存量和投资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作用及地区差异。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存量和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性;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将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采用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基于文本分析方法衡量上市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实证研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这种影响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促进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来促进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促进作用在高内部治理水平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中小规模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对于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而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沪深港通交易机制开通,以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期DID方法研究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会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更换变量衡量方式、更换样本选择区间以及PSM-DID等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仍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制造业企业以及受融资约束程度较高的企业中表现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92~2009年资金流量表数据资料,分析收入分配格局中居民部门收入份额变动情况。结论显示,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居民部门收入份额呈下降趋势;初次分配中功能性分配结构失衡是其主要原因。扭转居民部门收入份额下降趋势的关键是提高非金融企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占比,减轻非金融企业和居民部门税负是未来结构性减税政策的方向和重点,增加居民部门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使用双重差分法和2008—2020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劳动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加计扣除政策促使劳动要素收入占企业增加值的份额提高0.9个百分点,增长约2.15%。机制分析表明:(1)加计扣除政策产生了显著的人才集聚效应,包括研发人员数量的扩张,以及针对非管理层、非研发人员的普通员工的引致需求。(2)相对于管理层,研发人员具有更高的人均薪酬增幅和更大的劳动收入份额,普通员工则因为数量扩张也提高了劳动收入份额,在收益共享中实现了偏向非管理层员工的劳动收入分配。本文为深入认识研发税收激励政策,兼顾企业技术创新和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主要文献的梳理,在分析国外收入分配理论演进的基础上,考察了国内对影响收入分配格局形成诸因素的研究,同时对国内在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我国未来收入分配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现象是要素收入分配结构中劳动收入占比的持续下降。本文以全球化为视角,运用1999-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讨论我国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决定因素问题。根据劳动力与资本讨价还价模型,得出劳动收入占比的方程式,深入分析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如何通过影响动者讨价还价能力及劳动生产率对劳动收入占比因素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劳动收入占比之间存在“U”型关系,且我国仍处于下行区间;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会显著提高劳动收入占比;出口与进口会对劳动收入占比有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本文基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乡居民收入总量数据、人均收入数据、不同分组居民收入数据,分别对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量在城乡之间的分配状况、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状况、城乡居民收入来源构成及来源差异状况、城乡居民不同收入分组收入差距状况等进行统计测度,测度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2010年开始回落,新的城乡收入分配格局或将出现;我国初次分配存在劳动报酬占比偏低且持续下降的问题;我国收入再分配机制存在城乡之间、高低收入人群之间逆向调节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