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并财务报表时子公司超额亏损的会计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简称"新准则")规定,如果企业在持续经营的情况下,资不抵债的子公司也应纳入合并范围。鉴于会计实务中对子公司超额亏损在合并报表时的诸多困惑以及财政部的相关处理规定也只是一个指导性意见,并没有明确指出子公司超额亏损在合并报表时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本文将对此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合并报表抵销分录的编制有一个简单的内在逻辑,可以总结为两个"视角"(如果涉及合并报表中所得税的会计处理,还须增加一个税务视角,即关注所有内部交易的所得税影响之抵销)和一个"抵销方法"。两个"视角"即报表编制者要同时站在"合并个体"与"合并主体"的角度思考问题。一个"抵销方法"就是从"合并主体"的视角来看"合并个体"的会计处理,重复记录的分录都应该抵销。  相似文献   

3.
经济迅速发展,企业合并行为也越来越普遍.本文基于对合并报表编制的"所有权理论"、"母公司理论"、"实体理论"三种合并理念的介绍,对比各自在会计处理方法的差异,以及每种理论存在的局限性.基于案例分析2014年财政部发布新的合并报表准则与2006年暂行合并会计准则在会计处理上的差异,结合三种理念,分析会计处理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要求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进行后续计量,同时要求以"实质重于形式"的控制权界定为基础来确定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主体及合并范围。当子公司已资不抵债时,实务中对个别报表层面如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后续计量以及合并报表层面如何处理资不抵债的子公司均存在诸多疑问。本文拟对资不抵债子公司的相关会计处理问题加以探析,以期引起关注和思考。一、母公司个别报表层面相关会计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相关后续规定,当子公司发生了持续的、大幅度的亏损时,应对该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相应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在会计处理上存在很大差异,那么在税收处理及相应确认"递延所得税"方面是否也有差异呢?文章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两个层次,合并方、被合并方、被合并方股东三个角度概述了企业合并中的会计与税收处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两种主要的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同时结合我国当前换股合并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简称"企业合并会计准则")下换股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并对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营改增"在全国推行以后,按照新政策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的财税处理应作相应调整,笔者基于控股合并涉及的同一控制与非同一控制两种情况进行举例,详细阐述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实现企业合并的财税处理(不涉及合并报表层面的相关处理),以期达成共识,并指导"营改增"后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相关实务。  相似文献   

8.
当被收购方属于具有"单一资产实体"特征的项目公司时,一般不将其认定为构成一项业务合并,其实质上更接近于一项资产购买交易,应依此进行相关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3月财政部修订了长期股权投资和合并财务报表等准则,修订后的准则规范了"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等内容,但对于"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未做出明确规范。本文拟探讨其会计处理。一、新增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确定及其会计处理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涉及两种情形,一是因增资由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达到控制;二是因增  相似文献   

10.
孟娟 《电子财会》2010,(3):35-39
业务合并,是新准则规范的企业合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被合并方不是企业法人.而是企业的某一组成部分。进行业务合并的会计处理时。既要依据一般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又要充分考虑业务合并有别于一般企业合并的特点。本文介绍在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下,业务合并分别采用吸收合并或类似于控股合并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1.
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对于前期内部交易所产生的资产或者负债需要在本期对期初未分配利润进行调整。对于上期内部购进商品全部实现对外销售的情况下,由于不涉及到内部存货价值中包括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抵销处理,在本期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不涉及对其进行处理的问题。但在上期内部购进并形成期末存货的情况下,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进行抵销处理时,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抵销,直接影响上期合并财务报表中合并净利润金额的减少,最终影响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不同方法进行简要辨析后,结合国内应用情况,指出我国采用"二元结构"处理企业合并的现实选择,重点讨论了在实施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企业,在需要对合并中涉及的资产、负债等的公允价值进行调整时,会计处理比较复杂。本文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分别介绍在吸收合并和控股合并的情况下,购买日后按规定应对购买日原确认的资产、负债等的公允价值进行调整的会计处理,包括账务的调整、个别财务报表的调整和控股合并时合并财务报表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2014版《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第四章在相继规范了部分减持但未丧失控制权以及部分减持且丧失了控制权情形下的合并处理原则的基础上,又对"一揽子减持"并丧失控制权情形下的合并处理做出了原则性规定.本文拟对"一揽子减持"相关问题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5.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控股合并,合并方在合并日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只需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但是合并方对被合并方在进行企业合并之前所产生的留存收益中,按持股比例计算的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应仅以合并方在合并过程中产生的"资本公积"科目贷方发生额为限,将其从"资本公积"项目转入"留存收益"项目。  相似文献   

16.
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业务合并是企业合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被合并方不是企业法人,而是企业的某一组成部分。进行业务合并的会计处理时,既要依据一般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又要充分考虑业务合并有别于一般企业合并的特点。本文介绍在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下,业务合并分别采用吸收合并和类似于控股合并的合计处理。  相似文献   

17.
吴赛 《财会月刊》2014,(5):41-42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对取得构成业务控制权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且明确指出其不适用于企业收购"不构成业务"控制权。因此,本文将重点讨论在被购买的子公司不构成业务的情况下,购买方取得其部分股权并对其形成控制时,对该项收购业务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和报表列报。  相似文献   

18.
新准则对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中长期股权投资的抵销处理做出了不同以往的规定,使得在编制时合并报表比之以往有较大难度。现通过一个企业合并案例对其中的长期股权投资抵销处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针对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和报表编制作了具体规定。许多上市公司应用会计准则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碰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会计准则未予以明确规定导致实务处理中存在随意性,有的则是虽然在会计准则中有明确规定但实际执行时存在明显不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20.
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企业,在需要对合并中涉及的资产、负债等的公允价值进行调整时,会计处理比较复杂。本文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分别介绍在吸收合并和控股合并的情况下,购买日后按规定应对购买日原确认的资产、负债等的公允价值进行调整的会计处理,包括账务的调整、个别财务报表的调整和控股合并时合并财务报表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