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环保水平的提升,开征环境税的条件已渐趋成熟。纳税人对环境税的遵从度如何直接影响到环境税政策效应的发挥,如何形成一种环境税的和谐征纳关系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2008年我国环境税的研究工作正式开始,5年时间,不论是在理论学习还是工作实践中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环保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领域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环境税的开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事实证明,仅凭行政手段已无法解决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通过课征环境税来保护环境已成为必然.本文通过介绍开征环境税的必要性,分析环境税的经济效应,并就当前我国开征环境税所遇到的现实困难提出相关建议,为进一步促进环境税的立法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开征环境税是保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现实选择,学术界对环境税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根据环境税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理论演进脉络,从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中国开征环境税研究三个方面全面梳理了环境税、税制设计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方面的已有成果。理论研究方面,Gradus和Smulders于1993年开创性地在经典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们在内生增长框架下引入环境税因素,并将环境税税率内生化。实证研究方面,研究者们定量分析开征环境税的各种经济影响。中国开征环境税研究方面,研究者们模拟中国开征环境税的各种经济影响,并结合发达国家经验提出税制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外环境税收制度的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征环境税是运用市场经济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的方式之一。发达国家在推行环境税制度方面已先行一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开征环境税不仅能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还能发挥持续刺激功能,激励生产者以环保的方式开展生产并不断进行技术革新。与直接管制的手段相比较,环境税收制度还有见效快、费用低等优点。在我国推行环境税收制度的过程中,应解决好环境税与其他已开征税种、环境税与相关收费制度的协调问题,搭建好环境税收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5.
在治理环境问题的经济手段中,环境税尤其受到重视。本文首先分析了开征环境税的现实意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外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关于我国开征环境税的思考,并从制度设计等方面对我国开征环境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前环境税的开征问题日益被我国所重视,而开征环境税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讨论,故本文对环境税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借鉴外国经验针对我国国情对环境税的开征提出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可持续发展又为环境保护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当前,社会上存在两者相冲突的现象,这源于企业自身责任感缺失、生产技术落后、管理缺位、某些政府部门监管不力及环保政策设计存在漏洞等多重原因.从环保角度来看,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外,政府、司法机关应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和服务,积极推广排污交易权制度,开征环境税.  相似文献   

8.
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红 《企业经济》2012,(5):156-159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新兴经济增长模式,为了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西方各国纷纷采用不同税收手段,如荷兰、丹麦、瑞典等国纷纷开征名目众多的环境税;美国联邦和地方政府分别开征不同的环境税;日本也在各不同环节开征环境税,与此同时,各国纷纷采用包括加速折旧、税收减免、税收抵免等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循环经济的发展,不断"绿化"本国税制。在借鉴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应完善立法、改革现行税制,开征新的税种,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开征环境税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税是政府为改善环境所采取的一种经济手段,可分为广义的环境税(环境税体系)和狭义的环境税(即独立环境税)两类。环境税的概念与能源税和资源税的概念既联系紧密,又有区别。我国开征环境税既要吸收国外经验,又要体现中国国情。环境税体系的建立要应分步进行,首先是根据绿色税制的要求微调税收结构,其次是完善收费制度和推行“费改税”,最后是开征独立环境税。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环保和生态形势非常严峻。根据国家环保部公布的全国环境经济核算研究,2004年~2009年,污染退化成本已从5118.2亿元上升到9701.1亿元;2009年环境退化成本和生态破坏损失成本合计为1.39万亿元,较上年增长9.2%,约相当于当年GDP的3.8%。其中,水污染、大气污染、生态破坏为环境退化成本的主要构成因素。一、我国环境税收体制的现状我国现阶段没有开征独立的环境税。现行的一些税种,如资源税、消费税、车船使用税、城建税、土地使用税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对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按照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环境税的定义,税基为交通燃油、供暖及加工燃料、废弃物和污染排放等与环境相关的税收都可以归类为环境税的范畴,主要有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运用经济手段解决环境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环境保护税种,只是在一些税种的规定中直接或间接地含有环保因素。文章从税收理论角度出发,就环境税立法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中国开征环境税既具有必要性,也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加快推进“费改税”,开征独立的环境税,进一步调整现行与环保相关的税种.构建我国环境税制的完整体系,是我国当前税制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上时环境问题重视程度的增强,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西方发达国家环境税实施的实践证明,环境税的征收对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我国目前已经具备开征环境税的基本条件,但开征后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是设计环境税制度时不客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一、开征独立环境税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环境问题是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滥用对经济的发展起着滞后的负面效果。在多种环境保护的手段中,环境税收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环境税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许多经济发达国家纷纷推行利于环保的财政、税收政策,进行综合的环境税制改革,一方面通过征收环境税取得收入,另一方面将环境税收入用于减轻社会福利费的负担或降低其他具有扭曲性质的税收,以期能够实现保护环境和改善福利的“双重红利”。  相似文献   

15.
环境税 可交易排污权及其交易成本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税和可交易排污权都是以市场方式运作的政策工具,因为它们都是依靠价格信号引导污染者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减少转嫁给社会的外部成本。我国政府首次明确开征环境税是在2007年6月,在国务院颁布《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有一项具体政策措施即为“研究开征环境税”,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8~2015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公众环境关注度对企业环保投资规模存在正向影响;绿色形象能够提高公众对企业环保投资行为的包容度.进一步研究发现,与企业治理性环保投资相比,公众环境关注度仅对企业前瞻性环保投资规模产生正向影响,绿色形象仅对公众环境关注度与企业前瞻性环保投资规模的关系存在调节作用,说明企业差异化和预防性环保战略能对企业产生积极影响.研究为政府部门制定环保法规、企业履行绿色责任、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谭媛元 《财会通讯》2021,(5):80-83,88
本文选择2008—2018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其财务数据对网络媒体关注和环境税征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与影响机理加以实证检验.发现:环境税征收会通过"倒逼"效应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两者显著正相关;网络媒体关注通过提升公司治理等多种方式促进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两者显著正相关;网络媒体关注显著增强环境税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剖析了我国环境税费制度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思考了开征环境税的可行性,并借鉴了国外的经验,提出了我国开征环境税和完善旧有税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环境税税权分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环境税开征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但是对环境税税权分配的问题却很少有人进行研究。本文对环境税的立法权、税收征管权和税收归属权的分配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对税权分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析城市更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社会风险,并找出有效化解的措施,以北京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为例,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借助因子分析和多群组结构方程对城市更新风险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城市更新伴生诸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风险,公众对客观风险的主观性认知显著影响其行为倾向,其中,利益性风险认知和信任性风险认知比安全性风险认知对公众行为倾向的影响更大,安全性风险认知和信任性风险认知在利益性风险认知与行为倾向之间发挥着部分链式中介作用;部分人口特征变量显著调节公众风险认知对其行为倾向的影响效应。为有效化解社会风险,应注重主客观风险相统一,科学与人文思维相结合,提升公众风险认知水平,构建多主体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