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委托代理为理论基础,对影响高管薪酬的问题进行阐述。一直以来高管薪酬问题被认为是解决股东与管理层之间委托代理问题的关键,文章对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综述与概括,并提出了高管薪酬现状存在的两个问题:高管薪酬与所持股份比例的确定;政治关系对高管薪酬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高管薪酬激励为视角,将高管薪酬激励、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绩效放在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下,以产权性质为依据,收集了 2007~2015 年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面板数据,分别实证检验了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股权集中度是否在其中发挥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高管薪酬激励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国有企业中的促进作用要强于民营企业;股权集中度在国有企业中对于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而在民营企业中不存在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劳动者是生产力诸多要素中最为活跃、最具能动性的因素。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才是企业成败的关键。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是实现企业战略的重要手段。本文从企业战略目标出发,对战略薪酬制度的构建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我国2005-2008年度沪深两市所有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投资者保护执行对高管薪酬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后,投资者保护执行对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保护执行制度没有对公司治理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剖析了企业创新决策的驱动机制, 并基于2010~2016 年的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 探讨了高管激励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高管所面临的内外部约束机制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显示: (1) 在制造业企业中,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创新呈倒 U 型关系, 薪酬激励与企业创新呈正相关关系; (2) 内部约束机制会直接影响企业创新活动, 并间接强化高管激励效果, 而外部约束机制仅直接影响企业创新活动; (3) 内外部约束机制的联合作用会强化高管激励效果。本文为如何调动制造业企业高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创新活动, 进而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薪酬制度,不仅要正确衡量员工的劳动成果,实现按劳取酬,更要以激励为导向,强调薪酬制度的激励作用,使激励成为企业薪酬制度的灵魂,使薪酬成为企业实现更大产出或价值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7.
国有煤炭企业薪酬激励与管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薪酬管理已是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对薪酬激励理论的综述,简要地介绍了目前的几种薪酬激励体系,对煤炭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几种薪酬体系的特点,提出了适合国有煤炭企业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方法。一、国有煤炭企 相似文献
8.
每当股价大幅上升时,高管们可以获取丰厚的收益;股价大幅下跌,却无人因此付出代价。由于期权资金沉淀压力小、风险较小,期权对于高管与公司的捆绑作用不断遭受质疑。相比之下,因要求高管在未来收益不确定时付出一定的成本,限制性股票单位近几年来在国外呈现强劲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影响企业薪酬设计的几个主要因素,提出了企业进行薪酬设计的主要方向,并就薪酬的公平问题和实现有效激励的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高技术企业研发人员非货币薪酬激励——基于北京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发人员是高技术企业实现持续创新的重要保证,吸引、留住和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是高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作为一种全新的激励形式,非货币薪酬在员工激励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北京高技术企业研发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非货币薪酬的各类因素对于被激励程度的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研发人员薪酬激励程度的主要非货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高技术企业研发人员薪酬激励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管理者薪酬、在职消费与公司绩效——基于合作博弈的分析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公司管理者的薪酬激励体系中,年薪、股权激励和在职消费是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地研究这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公司绩效影响,对于建立有效的管理者薪酬激励制度和完善公司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合作博弈的角度出发,在非对称Nash讨价还价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内生化的讨价还价力,构建了一个内生化的Nash讨价还价模型,并应用此模型系统地分析了管理者年薪、股权激励与在职消费之间的关系。本文理论模型分析表明:在给定年薪的情况下,管理者持股比例与在职消费之间存在替代关系。本文运用2005—201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对上述分析结果以及管理者年薪、股权激励、在职消费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管理者持股比例和在职消费之间存在替代关系,管理者持股比例的增加能够抑制在职消费,从而提高公司绩效。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样本数据,从高管人力资本产权实现的理论视角,考虑终极控制权情景因素,实证分析了高管股权激励的结果效应。结论显示,终极控制权影响高管薪酬激励方式的选择,高管薪酬激励方式影响企业绩效,具体控制权情景下高管薪酬激励方式间企业绩效存在差异。总体而言,不论国有性质还是非国有性质,低控制权强度下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绩效显著高于未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而高控制权强度下二者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O external directorate networks and CEO compensation. Drawing on previous research showing a link between executives' external networks, firm strategy, and performance, the study argues that executive external networks are strategically valuable to firms; thus, they should be reflected in executive compensation. The study further examines whether firm diversification, with its elevated demand for strategic resources,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O external directorate networks and pay. Hypotheses are tested using a sample of 460 Fortune 1000 firms. Analyses reveal that the rewards to CEO external directorate networks are contingent upon the firm's level of diversification.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practice are discussed. Copyright © 200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4.
Nandini Rajagopalan 《战略管理杂志》1997,18(10):761-785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of the fit between strategic orientations and incentive plan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 hypotheses are based on a framework that draws upon managerial discretion and agency theories to identify the links between firm strategy, managerial motivation and control, managerial risk-bearing, and incentive plan characteristics. A pooled cross-sectional, time series research design is used to test hypotheses in a sample of 50 electric utility firms. Consistent with theory, results indicate that annual bonus plans that use cash incentives and accounting measures of performance lead to better performance among firms with Defender strategic orientations. In contrast, firms with Prospector strategic orientations realize performance benefits when they adopt stock-based incentive plans and use market measures to evaluate managerial performance. © 199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5.
高管人员报酬激励与公司治理绩效研究——一项基于深、沪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选取深、沪A股上市公司1107家,分别从报酬形式、总经理来源形式、公司规模、行业竞争环境、地区分布、股权结构、代理成本等方面来对高管人员报酬(高管薪酬和高管持股)激励与公司治理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主要结论是:在目前的报酬激励体系下,非年薪制激励形式优于年薪制和股权性报酬激励形式;总经理为董事长或董事的公司治理绩效和激励机制优于其他类型;公司规模、行业竞争环境和地区分布影响公司治理绩效水平;股权结构的外生性扭曲了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理论;高管薪酬、公司治理绩效与代理成本显著负相关。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电力上市公司2005年年报为研究基础,考察了电力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与其高级管理层薪酬的关系,讨论了高管人员薪酬与管理绩效、公司规模、国有股比例等因素的相关性,并对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激励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从研发投入风险和决策者风险偏爱出发,以委托代理理论为框架,分析高管持股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股东比管理者更愿意进行R&D投入,高管持股对企业R&D投入有激励作用,但这种激励在持股比例很低时不显著,只有当高管持股达到0.1%时,R&D投入强度才显著提高。这说明对高风险的研发投入,只有那些与企业长远发展相关的利益群体,首先是股东,其次是持股达到一定比例的高管才有动机加大R&D投入.促进企业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创业网络推进创业成长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有的研究论述了创业网络对于创业活动的重要意义,但是对创业网络如何促进创业活动发展的过程却语焉不详。本文对于创业网络的经营行动和实施效果进行了探讨,同时指出基于不同的网络产出,创业者可以选择不同的战略模式以提升创业绩效,从而完整地构建了创业网络推进创业成长的作用机制链条。基于上述论证过程,本文指出创业网络的主要价值在于为新创企业的战略行动提供资源支持,因此创业过程的行动重点在于创业网络的开发和经营,创业者应当积极拓展创业网络,开发适宜的网络成长战略,以充分促进创业成长。 相似文献
19.
According to the perspective of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as‐experimentation,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EO) increases variability in innovation outcomes. Although increased variability in the innovation portfolio could increase performance, it could also lead to a decline in performance. We propose that absorptive capacity plays a role in both increasing and managing variations in innovation outcomes. Potential absorptive capacity enhances the effects of EO on variability in innovation outcomes, whereas realized absorptive capacity helps transform and exploit variability in innovation outcomes to enhance firm performance.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