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初,甘肃省庄浪县曾出土一枚“顺天元宝”钱,但已残半。2010年7月,该县民间又发现一枚“顺天元宝”钱(如图)。其直径36毫米,穿边长9毫米,重21克,质地为青铜,铜质精细,传世品。钱文“顺天元宝”四字旋读,隶书,书体更见纤秀,制作工整,字口峻深,拙朴明晰。钱体重、形制、色泽均同“得壹元宝”钱。钱背为上月文饰。  相似文献   

2.
一、有关中国铅钱及越南铅锌钱的基本概况研究越南古代铅锌钱,不得不先了解一下中国的铅钱。因为越南古钱和中国古钱关系密切,经常相互交流、相互补充。中国的铅钱始于何时?由于史料不足,至今仍难以定论。有考古资料表明,在汉代就有“大泉五十”铅钱;最近,又有广东甘曙光报道发现秦“半两”铅质大钱,该币直径4.5厘米,重37克;也有考古资料表明,在唐武宗(公元841年)时期的窖藏钱币中就发现了有少量的铅质开元通宝。但目前在学术界比较一致认可的铸行铅钱作流通货币,应该是公元909—924年五代十国时期的王审知。  相似文献   

3.
1993年有人提出“对子钱”要有两个标准(即分“高标准对子钱”和“低标准对子钱”)。1998年《中国钱币》第一期(总第60期)刊出了牛达生先生的《浅议对钱一兼述西夏对钱》一文(以下简称“牛文”)称:“我很赞成两个标准的提法”,还称“我对西夏对钱的搭配正是按低标准进行的”。这就给钱币界提出了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4.
前两年,人们有点儿钱,就想着去炒股,似乎进了股市就能赚大钱;这两年,股市跌得厉害,“钱找钱”难了,与其进去等着套牢,还不如买房子,送孩子上学来得实惠。这“投资”的转向还颇有点儿意思呢  相似文献   

5.
反冠半两     
王泰初 《西安金融》2003,(11):60-60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反冠半两可谓半两钱中一奇。篆书“半”字上两笔呈“八”字形,反冠半两的上两笔呈倒“八”字形。拓图反冠半两是笔者数年前从西安地区出土的一坑数百枚秦钱中捡选出的。该钱文字规整凸突,尤其“半”字上两笔反冠明晰高突,半两钱中有不少字体怪异者,多因铸造不  相似文献   

6.
曾飞 《税收征纳》2013,(2):56-56
中国历史上减税一般从汉代说起。西汉立国之初,久经战乱,穷得宰相坐牛车,皇帝找不到纯色的四匹马驾车。刘邦及后来的吕后、惠帝、文帝、景帝,基本实行十五税一的田租率,税负较轻。尤其是汉文帝,他两次下诏“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实际税率减为三十税一。前元十三年(公元前167年)汉文帝又免除了百姓一年的田租。汉文帝还将每个成年人每年负担120钱算赋的人头税,减为40钱。  相似文献   

7.
政府采购中寻租行为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采购中的寻租包括设租与寻租,实际上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因此,政府采购中的寻租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权——钱”交易过程,设租是从“权”到“钱”,寻租则是从“钱”到“权”。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钱币上各种书体丰富多彩,钱文的精妙无比吸引着众多集币爱好者。首次在钱币上书写钱文的人是秦丞相李斯。“半两”、“两甾”钱文均是他采用小篆书写的,其体势修长,遒劲有力。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铸行钱币上的隶书“开元通宝”是著名书法家欧阳洵所书,四字平正古朴,结构开朗爽健。五代南唐书法家徐铉用篆、楷两体书写的钱文“唐国通宝”,真可谓珠联璧和,新颖别致。“淳化元宝”集真、行、草于一体,钱文出自宋太宗赵光义之手,该钱又称“御书钱”。宋徽宗赵佶精通书画,擅长行、草、真书,尤以铁线条最为得名,又称“瘦金体”,“大…  相似文献   

9.
马聪 《西安金融》2008,(2):84-84
近年,合范半两在西北地区时有发现,但不多见。合背半两更少见。笔者有幸获得四铢半两合背钱1枚。现介绍如下,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10.
任崇海 《新金融》1991,(12):42-42
不久前,我到盐城市农业银行城区办事处的一家储蓄所存款,问起存款利率下调的事,储蓄员微笑地回答说:“一年期的十块钱存款一个月不过少了二分半钱利息。”听了她的话,我不觉想起了前几年在利率上调时,我来打听利率变化情况时,她却这样告诉我:“一万元一年定期要增加270元利息,三年定期要增加342元利息。”  相似文献   

11.
钱的忠告     
《理财》1994,(5)
钱的忠告钱可以买到“婚姻”,但买不到“爱情”;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钱可以买到“美食”,但买不到“食欲”;钱可以买到“床”,但买不到“睡眠”;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钱可以买到“娱乐”,但买不到“愉快”;钱可以买到“书籍”...  相似文献   

12.
有一枚玄武厌胜钱(见拓图),其钱文《钱汇》释读为“常平五辰”。“常”、“五”二字较明晰,而其余二字我感到释读有些疑惑。钱面穿下谓之“平”字与常平五铢钱“平”字结构不同,该字中竖与内郭不连;下半部与常平五铢钱文“平”字下半部有异,下半部与平划、与中竖划均不相连并且  相似文献   

13.
《钱币研究》2002年第9期刊发林染同志《新发现的开元奇钱》一文,笔者基于林文所说“很有探讨研究的必要”的意见,与林染同志探讨对此钱的看法。首先林文认定此钱:“明显属于初唐铸币。”我们看法是相同的。然有以下几点持不同观点:首先此钱《中国钱币》2001年第1期50页俞凉亘同志《唐东都西苑遗址区开元通宝钱窖藏清理简报》一文中称:“星纹开元……Aa型:21枚。光背。‘通’字下一星。‘通’字甬部上笔开口较大,走部前三笔呈三撇不相连。‘元’字首横较短,次横稍显左挑,且两横较近。‘宝’字尔部末两笔为两点。贝部较窄,内两横…  相似文献   

14.
鹤壁市本级是省财政厅确定的全省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单位。2002年4月,我们按照财政部改革方案的要求,结合鹤壁实际,确定了自己的改革方案,在市级全面启动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基本模式是:建立单一账户体系,实现收支两“直达”.财政与单位之间职权分设,相互监督,做到“分钱的不拨钱,拨钱的不花钱,花钱的不见钱。”经过几个月的运行,改革进展顺利,运行平稳,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钱币有的文学错位,例如:“半两、五铢、货泉、大泉五十”等本应是右读.但个别却有的左右错位,叫“傅形”。还有的正背面钱文相同叫“合背”或“合面”。文字也有的变异“咸丰重宝”的宝字.宝盖下“双王”(宋钱多见),有的是“尔”、“缶”“勿”宝字写法不同。太平天国的“国”字没点。这是文字写法之不同。也有的钱文错缺笔叫“异分”。版别千变万化表现在规制方面尤多,有“悮造”也有“非惧造”。  相似文献   

16.
钱生钱     
邹志英 《新理财》2014,(4):20-20
“钱生钱”是资金管理对盈利性的诉求,反映为降低资金运作成本,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资金收益最大化”。任何企业对利润的追求都不应以牺牲安全为代价。但为什么要“钱生钱”呢?因为现金是王,增值是金。“钱生钱”就是使筹资来的钱,经过管理者的经营,通过理财升值,使企业盈利,这才是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7.
郑南 《财会学习》2010,(4):56-56
“债转股”与“股抵债”是两个并不经常发生的特殊会计业务。简单地说,“债转股”意味着本公司欠着债权人的钱,因为不能如数归还付息,只好协商吸收该债权人成为本公司股东,将所欠债务转化为对方对本公司的股权投资,本公司会计记录为“应付账款”减少与“实收资本”增加的对应关系;“股抵债”意味着本公司的股东因为欠着公司的钱,实在还不出钱给本公司,只好将他拥有的本公司股份抵作清偿公司债务之用,本公司会计记录为“实收资本”减少与“应收账款”减少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明朝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的二百七十六年间共铸有十种年号钱中)。这十种年号钱中最少见的是穆宗朱载后所铸的“隆庆通宝”,而最常见的是崇祯、洪武,永乐,万历钱。十种年号钱中质量最上乘者笔者以为当属万历,只有万历钱才真正称得上“金背、火漆、镟边”。万历钱不光质量上乘,且字体变异微妙,版式纷繁多样,泉币界称之为异品者,“万历异品,易被忽视,常隐于普品之中。”(王健舆、邹志谅《王荫嘉品泉录》)。  相似文献   

19.
《钱币研究》2000年第2期刊王军、喻战勇先生《浅议“宣统通宝”大样钱》一文(以下简称“一文”),文中关于宣统大样钱“……又点通版式单一”,和“……双点通满文‘宝’字出头等”的论述,笔者对宣统钱并无专题研究,见“文中”详细介绍宣统大样钱各版式的区分,给我很大启发,我也将收集的四枚宣统大样钱逐一与“文中(图一)”进行对照,发现我的四枚钱全是双点通,其中,三枚版式与“文中(图一)各不一样,由此,说明双点通宣统大样钱数量较多,版式也并不单一,现将三枚宣统大样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黄静 《理财》2008,(12)
常规说来,厂家业务员在与卖场采购建立关系中,“钱”是一种最常见、最有效的一种沟通“武器”。在许多业务员看来,“有钱能使鬼推磨”。要想搞定采购,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钱”来收买采购。也许从短期的效果上看,“钱”的确可以起到某种“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钱”却并非最好的方法。而且,单纯地依靠物质利益——“钱”,来拉拢采购,很可能会给双方未来的“合作”留下诸多“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