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徐方 《改革与战略》2014,(1):79-81,89
文章认为,在建设生态文明这一目标的指引下,从根本上转变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方式成为首要的问题。优化产业结构体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要求。以建设生态文明为契机,推动现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以区域协作、产业集聚、产业融合和产业转移为优化思路,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
成宇涛 《中国高新区》2013,(12):168-172
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集聚区,是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受历史条件制约,目前我国多数园区存在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约束趋紧等问题。循环化改造是提高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而实现园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发展绿色经济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手段。我区正处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转型期,这是我区传统产业加快迈向绿色产业的重要契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内容就是由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包括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转变。建设绿色经济要根据我区自然资源状况、生态战略地位、产业特点、文化社会特征等因素统筹谋划。  相似文献   

4.
李茜  毕如田 《科学决策》2011,(12):72-83
煤矿区作为城乡经济发展集聚区,构建煤矿区城乡生态化建设中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煤矿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城乡生态化建设的内容,构建煤矿区城乡生态化建设内容:依据煤炭资源开发中经济变量,遵循可持续发展、生态产业及城市和农村生态系统复合生态系统发展规律,提出煤矿区城乡生态化建设中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寻求山西省煤矿区资源的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稳定协调。为优化资源环境经济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对保障煤矿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药产业是洋县传统产业,也是洋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大力发展现代中药产业,把洋县丰富的资源、生态优势转化为商品、经济优势,对于实现洋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能源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技术资金密集、与环境友好等特点,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对于抢占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实现江苏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生态省份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总结了江苏省新能源产业的产业规模情况,分析了新能源产业在省内的区域分布情况和产业集聚程度,对江苏省新能源产业的骨干企业、创新资源、重大成果、关键技术等情况分别做了分析,为今后江苏省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经济新常态就是要求在经济结构对称基础上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山西作为全国重要的资源型大省,长期以煤炭资源为主要产业带来拉动经济的发展,使得山西的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亟待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分析山西当前经济发展的现状,从而提出新的发展路径,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振超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8):27-31
我国煤炭工业城市既需要为国家能源需求提供产品,也需要寻求自身可持续发展路径,而低碳经济是重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可以有效解决煤炭工业城市过于依赖资源型产业和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发展难题。文章以典型煤炭工业城市——淮南为例,在分析我国传统煤炭工业城市经济结构特征和传统发展方式的基础上,提出符合煤炭工业城市特点的低碳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环渤海地区发展创意产业集群的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炜  陈景新 《特区经济》2008,(11):61-63
20世纪90年代以后,创意产业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创意产业作为文化、经济、科技高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需要形成集群化的外部发展环境,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对环渤海经济区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解决复合型环境问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福利的陕西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使生态代价和社会成本最低的经济发展。生态福利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中生态资源投入与福利产出之间的关系,是衡量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本文综合应用人类发展指数和生态足迹的方法,构建生态福利指数,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评价了陕西省近20年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9年间,陕西省人类发展指数、人均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生态福利指数呈现先波动变化再平稳上升后下降的变化。陕西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经历了可持续性减弱到可持续性增强再到可持续性减弱的转变,总体趋势仍是可持续性减弱的。陕西省为了实现社会经济全面综合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关注经济增长,更要关注教育、医疗等非经济福利的提升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倡导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产业集群正在成为推动湖北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但也面临来自资源环境的约束。政府积极推动和政策引导是产业集群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无不把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程和战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本文在分析新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的基础上,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新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冯泽明 《特区经济》2007,226(11):225-226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保证。本文阐述了水资源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水安全问题,提出水安全是一种比较客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理念,同时着眼于在一定时间内重构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态,对合理利用水资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小源 《特区经济》2013,(1):108-110
生态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全球资源濒临枯竭,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的现实下人类必须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选择。本文通过描述目前西藏环保工作取得的成效,论述资源产业在当地的发展态势,进而论证西藏选择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最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郭英  肖华茂 《特区经济》2011,(5):200-201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部地区目前已成为我国重要的产业集群,但是中部的产业集群由于历史原因存在着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三元结构矛盾,大大制约了中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就中部集群生态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生态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有色金属消费快速增长,其资源化循环利用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特别是"二次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够有效缓解资源紧缺,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提高我国二次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促进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阐述了多种熔炼技术在有色金属二次资源化方面的研发和工业化应用成果,肯定了其在二次资源循环利用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周进生  王浦 《特区经济》2012,(9):214-216
我国矿业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着双重难题,既要保证为国家所需矿产品的稳定供应,还需要寻求自身可持续发展路径。低碳经济发展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可以有效缓解矿业城市过于依赖资源型产业和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发展难题。文章通过借鉴国外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分析我国矿业城市经济结构特征和发展方式,提出符合矿业城市特点的低碳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以其独特的聚集优势在为区域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其大规模生产也造成了区域内资源短缺、集群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负效应,而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瓶颈制约下,循环经济又是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其中根据元胞自动机理论的计算机模拟结论为产业集群的生态发展提供了一个理论模型基础。现实中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集群发展需要政府、行业和企业三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产业集群"又快又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段禄峰  张鸿 《改革与战略》2012,28(6):8-10,17
在当今世界"生存和发展"的主题下,生态资源由过去经济发展的外生变量演变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人地关系日益失调,资源与环境压力空前加剧。只有加强生态文明理念,在生态建设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