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方金融》2005,(8):71
央行8月9日宣布,已于8月2日下发《关于扩大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扩大办理人民币对外币远期业务银行主体,并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通知》取消了对远期结售汇业务的审批,只要银行具有即期结售汇业务和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备案后均可从事远期结售汇业务。  相似文献   

2.
段琳琳 《海南金融》2010,(11):82-84
自1997年以来,远期结售汇业务在我国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尽管业务量呈增长趋势,但发展仍较为缓慢。究其原因,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远期结售汇仍受到利率平价理论缺乏成立的基础、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定价缺乏吸引力等制约因素的影响。随着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量的进一步扩大,远期结售汇业务将迎来更大发展,本文对此提出了业务营销和风险管理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远期结售汇和远期外汇交易业务自在吉林省开办以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为深入研究当前远期结售汇和远期外汇交易发展变化情况,特别是人民币汇率改革对其将要产生的影响等有关问题,近期我们对吉林省远期结售汇业务和远期外汇交易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货币市场》2005,(8):33-35
作为规避汇率波动风险的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近年来发展迅猛,日益受到银行及外贸企业的重视。文章指出国际市场汇率波动程度、人民币升值预期及远期汇价贴水幅度是影响远期结售汇业务量的主要因素;分析了远期结售汇业务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促进该项业务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5年8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扩大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扩大办理人民币对外币远期结售汇业务的交易主体范围,允许银行根据自身实力自行对客户报价。远期结售汇报价放开后,各家银行的报价差距越来越大,目前有些期限的价差甚至接近200个点。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为满足企业居民的经济主体规避汇率风险的需要,外汇管理部门扩大了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本文通过对外汇指定银行远期汇价管理及远期结售汇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当前远期结售汇业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2005年7月汇改以后,中国人民银行全面开放了远期结售汇业务并在银行间市场开办了人民币外汇远期交易。远期汇率的定价和风险管理在新的汇率形成机制下成为日趋重要的问题。本文基于利率平价理论分析了目前人民币远期汇率的定价机制,并结合商业银行在远期业务开展过程中头寸抛补的的主要途径和遇到的问题,分析了现行体制下远期汇率定价和风险管理所受到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2005年7月汇改以后,中国人民银行全面开放了远期结售汇业务并在银行间市场开办了人民币外汇远期交易,远期汇率的定价和风险管理在新的汇率形成机制下成为日趋重要的问题。本文基于利率平价理论,分析了目前人民币远期汇率的定价机制,并结合商业银行在远期业务开展过程中头寸抛补的的主要途径和遇到的问题,分析了现行体制下远期汇率定价和风险管理所受到的制约,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外汇管理》2005,(12):I0001-I0003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外汇管理部,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市分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扩大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的通知》(银发【2005】201号)的有关要求,为指导国家外汇管理局分支局和外汇指定银行顺利开展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的备案工作,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了《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备案操作指引》(见附件)。  相似文献   

10.
远期结售汇是目前国内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主要金融工具。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远期结售汇业务虽大幅增长,但与即期交易相比,所占比例仍然偏低。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远期汇率的定价与风险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先智 《新金融》2008,(1):61-63
2005年7月汇改以后,中国人民银行全面开放了远期结售汇业务并在银行间市场开办了人民币外汇远期交易.远期汇率的定价和风险管理在新的汇率形成机制下成为日趋重要的问题.本文基于利率平价理论分析了目前人民币远期汇率的定价机制,结合商业银行在远期业务开展过程中头寸抛补的的主要途径和遇到的问题,分析了现行体制下远期汇率定价和风险管理所受到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2005年7月汇改以后,中国人民银行全面开放了远期结售汇业务并在银行间市场开办了人民币外汇远期交易,远期汇率的定价和风险管理在新的汇率形成机制下成为日趋重要的问题.本文基于利率平价理论.分析了目前人民币远期汇率的定价机制,并结合商业银行在远期业务开展过程中头寸抛补的的主要途径和遇到的问题,分析了现行体制下远期汇率定价和风险管理所受到的制约,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金融双语     
远期结售汇和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8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扩大外汇指定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两者作为汇率风险管理的主要工具,人民银行此举将重构中国外汇市场机制,使之发挥更重要的调节和防范汇率风险的作用。那么,如何理解这两项具体业务?人民银  相似文献   

14.
贺捷 《银行家》2022,(2):134-135
汇率避险工具应用的现状 金融机构提供多种汇率避险金融服务 远期结售汇业务成为企业避险首选.目前,银行汇率避险业务主要有远期结售汇和外汇避险衍生产品,具体包括远期外汇买卖、订单融资、出口商业发票贴现、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以及期货、各种外汇融资等产品.衍生产品则覆盖了外汇掉期、货币掉期、外汇期权以及结构性衍生...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远期结售汇市场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如远期售汇量大大高于远期结汇量、远期结售汇业务发展不平衡,市场参与度低,远期结售汇价格偏离实际汇价水平的程度较高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外汇管理》2005,(9):45-46
政策出台的背景 远期结售汇业务自1997年由中国银行试点办理以来,目前已包括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和二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近期结售汇业务的平稳发展.不仅锻炼了银行对衍生产品交易的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而且为管理部门积累了相应的监管经验。近年来,国内银行衍生产品交易和管理能力逐步提高,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货币市场发展日渐成熟。  相似文献   

17.
张琦 《中国外汇》2006,(6):34-35
随着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我国金融市场上推出了一些新的规避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如不涉及利率互换的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比起银行、企业所熟悉的远期结售汇业务,掉期业务则是一个新面孔。同样是避险工具,掉期业务与远期结售汇业务有何不同的“避险之处”呢?它能为银行,企业带来哪些好处?银行、企业在运用时该注意哪些问题?编者认为,在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加大、汇率风险无处不在的今天,这些问题值得银行、企业及相关学者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自2003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更富弹性,适应这一变革,央行扩大了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开办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调整了汇率管理政策。本文分析了目前远期结售汇市场的价格特点及定价机制, 并针对问题提出完善人民币远期汇率形成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凡 《中国外汇》2006,(12):12-12
为进一步满足境内机构逐步增长的规避汇率风险的需要,结合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新政策实施一年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按照便利交易、简化操作、科学管理的原则,国家外汇管理局目前发布了《关于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有关外汇管理问题的通知》,明确了以下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自2003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更富弹性,适应这一变革,央行扩大了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开办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调整了汇率管理政策.本文分析了目前远期结售汇市场的价格特点及定价机制,并针对问题提出完善人民币远期汇率形成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