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疏救房瑁事件是杜甫一生最大的祸事,对诗人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消极影响。在这些影响中.心理影响是根本的,它导致了杜甫政治道路和生活境况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本文通过爬梳、分析杜甫在疏救房瑁事件影响下所创作的诗歇作品,探寻出诗人在该事件打击下所出现的两种显著的心理变化:忧惧心理和失望心理。  相似文献   

2.
团体心理辅导中的人际沟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体心理辅导是近十几年来在高校逐渐兴起的一种解决大学生心理感冒,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最佳形式之一。为了保证团体运行顺利,达到助人自助的效果,我们应了解团体心理辅导中所存在的人际沟通特点。因为人际沟通贯穿于整个团体心理辅导之中,它既可推动也可阻碍团体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除体制因素外,还因为它获得了非廉文化因素持续、有力的心理支撑。当前,要切实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坚决遏制和消除非廉文化思潮的影响,营造良好的反腐倡廉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4.
房晓莉 《大众商务》2005,(12X):20-20
顾客的心理需要是其进行购买活动的思想先导,它必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购买行为。市场操作中,厂商可以运用以下心理营销策略来“攻城略地”。  相似文献   

5.
以心理契约留住新员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契约是双方(组织与员工)对于相互之间责任和义务的期望,它包括六大特点。用心理契约留住新员工,一是尽早行动;二是热情接待;三是科学管理,包括解释薪酬制度,建立归宿感,开发职业发展计划,实行导师制,鼓励参与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刘萍 《全国商情》2007,(5):80-81
交际回报心理表现在每个人的行为上是不尽相同的,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1.心存感念。当一个人受了别人的恩惠,心中总是颇为感激,一直牢记于心。这种回报心理不太直露,没有直接表现在行动上,有时并不为人所注意,甚至被视为有恩不报。但它同样是深沉的,这种回报心理促使这个人对对方始终保持一份感激,是形成双方良好关系的基础和酵母。  相似文献   

7.
和谐是支撑企业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而促进企业和谐的力量源泉则是企业职工的心理和谐,它是企业实现健康科学发展的基础。企业职工的和谐心理是企业和谐发展环境的重要精神支撑,是企业稳定的客观需要,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因而,构建和谐企业就必须以促进企业职工的心理和谐为中心,积极促进职工的心理健康发展,为企业的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积极心理学理论以及心理暗示、积极情绪等观点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对于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积极教育环境的创设都起到积极的效果,它拓宽了高校德育的渠道。文章指出积极的理念有助于大学生积极道德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心理暗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在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那么,如果我们要采用心理暗示来影响孩子的话,就要做到比较自然,并且让孩子在无意中接受。  相似文献   

10.
提高大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实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质教育已全面推行,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目的有步骤地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质,而心理发展水平是体育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该文对它目前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概括与分析,并运用体育锻炼的方法是高大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从而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浙江海宁金庸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9月,金庸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海宁——金庸故里隆重召开,金庸先生出席了会议并发表了讲话。与会专家学者主要从金庸小说的民族文化精神与地域文化情趣,作品内蕴、人物形象及其渊源与其他名著的比较,金庸小说的价值评定、传播和修订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研究与讨论。  相似文献   

12.
《金庸小说母题及中外比较研究》一书,从多种母题、主题、意象来探讨金庸小说的民族文学特征、民族文化内蕴生成以及外来佛经故事影响。注意在一个武侠文学传统的传承性链条上,发掘金庸小说的多重文化价值。在具体母题、意象的实证探究中,非常重视主题学理论方法的运用,拓展了主题学研究的视阈与空间,进一步验证和提升了主题学研究方法的学术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3.
金庸为处于现代文化虚根危机中的中国人提供了一种象征性的文化认同模式,从传播学视角而言,金庸现象的出现与传播环境息息相关,是特定的传播时代的产物。20世纪50年代香港特殊的文化际遇孕育并形成了金庸热;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内地,由于社会转型的变化,伴随着大众文化的崛起而出现了金庸现象;金庸满足了20世纪全球华人对中国文化根基极其强烈的反思意识和认同渴望,为我们审视自己民族文化心理提供了一个完整而独特的视点。  相似文献   

14.
鲁迅金庸初步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试图从“鲁迅现象”与“金庸现象”、“鲁迅精神”与“金庸精神”、鲁迅的《铸剑》与金庸的武侠小说、鲁迅的阿Q与金庸的韦小宝、鲁迅的杂文与金庸的政论、鲁迅的写实手法与金庸的虚幻写法等方面进行异同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两位世界级大作家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鲁迅不朽,金庸不倒。  相似文献   

15.
金庸小说的悲剧艺术相通于世界,又极具民族与个性特色。其类型大致有英雄悲剧、家庭悲剧、小人物悲剧和命运悲剧四种。悲剧成因多数来自于人的自身,悲剧主角不存在好坏的截然分野,悲剧冲突各有合理性与片面性,悲剧结局具备民族与文体特征。对于最后一点,文章从“大团圆”“庄与谐”“意象化”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金庸小说研究热闹非凡,而其散文研究却冷冷清清。金庸散文有独到的艺术特色:语言浅白而富于变化,构思简练却又暗藏机锋,重民族形式又加以创新,于博古通今中熔铸情思。金庸散文不仅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有重要的文献意义,对“金庸研究”有很强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7.
作者从“走近文学家金庸”,“走进金庸世界”,“金庸小说风行天下”三个方面,深入地阐释了金庸作品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全方位、多角度地论述了金庸及其作品在汉文化圈和世界范围的影响;金庸度其作品正以经久不衰的魅力一步一步地走向世界文学之林。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内地接受金庸小说经历了从大众阅读到经典命名的过程,是民间狂欢式的阅读促使学术界的部分精英以审美的眼光定位金庸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从最初的评议赏析到审美研究,到最后的“经典化”命名,充分体现了这些知识分子在自己的阅读中领悟到了金庸小说所蕴含的某些审美意义,体会到了其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9.
易卜生和曹禺的家庭剧都成功塑造了一批出走型人物。易卜生笔下的突围人物以易卜生式的个人主义、人道主义为探寻动力,在对现实问题的揭示中昭示出走人物的决绝态度,表现出对个体与自我精神向度的开掘;曹禺笔下的出逃人物以个性解放、自我拯救为动力,在对现实问题的解答中昭示出走人物的迟疑态度,表现出对群体与社会物质向度的拓展。这种与他们各自生活的时代背景和文化传统有密切关系的差异性导致了不同的戏剧张力。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传播学的角度对金庸小说热进行了剖析,首先分析了金庸小说传播的信息魅力在于,将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融于一体;其次,满足了受众复杂多样的心理需求,能够与民族心理和审美情趣高度契合;再次,充分利甩大众传媒,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网络媒介齐兴并举,获得了令他人难以企及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