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6 毫秒
1.
12月9日,国家信息中心与<上海证券报>联合推出<2003中国经济十大预测报告>.这份预测报告从宏观经济总体、金融、财政、外贸、投资、消费、证券市场、产业、区域经济和国际经济环境等十个方面,对2003年我国经济的基本发展态势进行预测.报告认为,1998年以来我国实行的扩大内需政策的累积效应正逐步释放,当前中国经济开始呈现政府政策与市场活力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报告认为,2003年中国经济将承接2002年的发展势头,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国内生产总值有望增长8%左右,全年波幅可望控制在1个百分点以内.这份约8万字的权威预测报告,主要是为了帮助投资者准确把握明年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走势,并据此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机电工业》2003,(1):41-43
12月9日,国家信息中心与<上海证券报>联合推出<2003中国经济十大预测报告>.这份预测报告从宏观经济总体、金融、财政、外贸、投资、消费、证券市场、产业、区域经济和国际经济环境等十个方面,对2003年我国经济的基本发展态势进行预测.报告认为,1998年以来我国实行的扩大内需政策的累积效应正逐步释放,当前中国经济开始呈现政府政策与市场活力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报告认为,2003年中国经济将承接2002年的发展势头,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国内生产总值有望增长8%左右,全年波幅可望控制在1个百分点以内.这份约8万字的权威预测报告,主要是为了帮助投资者准确把握明年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走势,并据此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3.
林伯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经济学博士,专业涉及国际贸易和金融、银行与财政以及发展经济学等。现为亚洲开发银行能源部东亚及中亚局主任经济学家,参与并主持亚行确定、准备、评价、管理能源领域的贷款及技术援助项目,负责评估项目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可持续性,以及政策对话。林伯强的研究范围包括项目经济分析、亚行运行政策、中国宏观经济和经济政策,以及中国能源政策和应用等。近期在中国能源政策和应用方面的主要论文有《结构变化、效率改进与能源需求预测:以中国电力为例》(《经济研究》2003年第5期)、《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生产函数的研究》(《管理世界》2003年第10期)、(《电力短缺,短期措施与长期战略》(《经济研究))2004年第3期)等。  相似文献   

4.
世界银行11月25日发布了最新一期《中国经济季报》称,11月份中国推出的刺激内需的政策是2009年保持增长的关键,预计2009年中国GDP增长将在7.5%左右。在经济前景预测上,世行《中国经济季报》认为,全球GDP的年增长率预计将从2007年的4.1%降至2008年的3%,2009年进一步降至1%左右,而全球实际进口贸易增长在2009年将出现自1982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相似文献   

5.
《施工企业管理》2010,(2):113-11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月26日日发布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说,全球经济正在复苏,力度比预期更为强劲,但各地区复苏速度不尽相同,预计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3.9%,中国经济增长10%。与2009年10月份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相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把2010年的世界经济增幅上调了约0.8个百分点。报告还说,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复苏仍将可能乏力。美国2010年的经济增幅预计为2.7%,2011年为2.4%。  相似文献   

6.
《施工企业管理》2009,(3):115-115
交通银行研究部2月22日发布《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展望》,报告认为从近期信贷数据和一些经济先行指标分析,国家的经济刺激政策正在逐渐起效,中国经济最坏时期正在过去。报告认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连续两个月回升,发电量和工业增加值下降速度放缓,均传递出积极信号。  相似文献   

7.
国家经贸委产业政策司司长刘治提出,2003年重点将抓好以下工作:一、围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强产业政策的研究与制定工作1、研究制定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政策。在2002年工作的基础上,2003年要以振兴装备制造业和基础产业为重点,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研究制订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政策。同时选择一批有条件的企业做好示范工作。2、《关于促进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经国务院批准后,2003年着重组织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有关政策规定。同时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在投融资、税收、…  相似文献   

8.
《轴承工业》2010,(6):38-38
商务部近日公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0年春季)》认为,今年外贸形势的基本判断并不像一季度的数据那样乐观。《报告》提醒,今年要继续稳定进口促进政策,敦促有关国家取消不合理的出口管制,引导企业合理增加进15。商务部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遭遇贸易救济调查19起,涉案金额11.9亿美元,同比增长93.5%,与低碳经济相关联的技术贸易壁垒增多。  相似文献   

9.
国家信息中心推出的将近10万字的《2003中国经济十大预测报告》,相信大多数人都难以完整阅读。不过,只要略微扫描一下十大预测报告的摘要,就能从中感到有关部门对2003年中国经济的乐观预期。这种乐观的预期与一年前人们的忧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0.
长期经济预测和中国财政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的基本面:长时期,高增长我国经济经过了30多年的高增长期,在2011年有所下滑。很多部门和专家预测,2012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有可能比2011年还要低。在这种情况下,有人认为中国经济未来高增长的格局已经结束。  相似文献   

11.
2003年是中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的一年。以“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为主要内容的电子政务建设将全面启动,信息安全、电子签章、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与电子政务相关的市场也将活跃起来。2003年的电子政务建设将呈现十大特点。1.市场已基本形成。200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研究中心提出GRP概念,国内许多软件厂商开始研究推出GRP管理软件。2003年我国电子政务将形成现实的庞大市场。2.应用成为驱动力。2003年将全面铺开的“十二金”工程涉及的10多个政府部门将成为2003年电子政务市场…  相似文献   

12.
简讯总汇     
经济专家预测1993年我国经济仍将高速增长.最近召开的经济分析与预测座谈会上,百余名专家学者在讨论中得出结论:1992年中国经济在1991年全面恢复性增长后,已进入正常的高速增长,按照目前的增长态势和宏观调控政策,1993年中国经济仍将继续高速增长,并且增长速度将略高于1992年.我国经济加速运行,1992年中国经济已进入高速增长的新阶段.今年上半年,全国工业生产高速发展,夏粮丰收,农林牧渔全面增长.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工业经济将呈现新特征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发表的《中国工业发展报告一九九七》认为,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已由数量扩张转人提高素质的关键时期,在近期将呈现出一些新特征。《报告》认为,中国商品短缺现象将基本结束,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4.
未来50年世界经济格局将出现怎样的变化?总部位于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日前发布题为《展望2060:长期增长的全球视野》报告,对此做出了预测。报告认为,全球经济格局将在未来50年发生重大变化。新兴国家继续快速增长势头,在全球生产中所占比例日渐重要。报告称,中国将在一年左右超过欧元区,并最早在2016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相似文献   

15.
国家经贸委日前发布的《2003年经济运行工作指导意见》指出,2003年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长8%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5%左右,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不低于上年水平;工业结构继续优化,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继续提高。同时,还公布了2003年10个行业预期目标:石化行业:工业总产值(不变价)比上年增长13%;原油产量1.69亿吨,增加200万吨;天然气产量340亿立方米,增加20亿立方米。成品油消费量1.24亿吨,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费德政同志种棉、用棉、管用棉几十年,他认为:改革阻碍棉花发展和合理用棉的现行流通体制,实行扶农(棉)促工(纺织工业)的政策,从根本上调动科学种棉和合理用棉两个积极性,这才是《棉花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7.
经贸导航     
最近由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2003年春季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在对中国今年外贸形势作出全面分析后,得出了中国外贸今年将继续保持增势的基本判断。 《报告》预测,2003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将达6800亿美元至700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0%至13%。其  相似文献   

18.
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召开了“告别短缺经济的中国工业”研讨暨《中国工业发展报告》(1999)出版发行会。来自社科院内外的数十位经济学家及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就目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工业经济格局及发展趋势、工业发展与宏观经济政策及《中国工业发展报告》的出版发行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关于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即告别了短缺经济、进入了(相对)过剩的经济时代。目前,中国经济基本消除了短线,没有紧俏产品,失去了消费热点。新的经济发展时期以需求约束…  相似文献   

19.
专家观点     
2006年国内外环境有利于我国经济较快增长国家信息中心日前发布报告显示,从国际环境、国内体制政策环境和供给条件看,2006年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有利因素较多。从国际环境看,2006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据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预测,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与2005年大体持平,世界贸易增长率略高于2005年。从国内环境看,我国各个领域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特别是金融体制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保证了信贷和土地的调控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宏观调控的政策效果将进一步显现。全国各地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房地信息》2010,(7):78-79
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经济季报》中表示,仍然看好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维持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9.5%的预测。《季报》指出,中国宏观经济挑战主要来自资产价格上涨、地方财政和银行不良贷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