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能源革命是煤炭的主体能源地位被逐步削弱和替代的过程。具体而言,一是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能源开发将以风、光、水等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发电;二是终端能源消费的电能替代。电能消费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将逐步提高,并替代煤、油、气等一次能源。这"两个替代"是能源发展的大趋势,也是能源革命的重要特征。新能源将替代化石能源成为我国的主体能源,就是能源革命的要义,是大势所趋。未来煤电受碳约束而不会大规模发展,煤电企业必须走清洁高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以优势能源替代稀缺能源、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我国能源替代战略的重中之重。电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优质二次能源,虽不可再生,却在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载体作用。“电能替代”,不仅能破解能源瓶颈和环保问题,更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拓展电力营销市场,实现社会与企业效益的双赢。因此,作为供电企业,必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大力推广“电能替代”,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效率,建设低能量损耗的智能电网,服务新能源产业发展,用电让城市清新转型。  相似文献   

3.
6月8日至9日,《中国电力企业管理》杂志社与上海决策者经济顾问有限公司共同在京主办了“第二届替代能源与电力国际峰会”。替代能源包括水能、核能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目前,替代能源特别是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在我国电源结构中的比例很小,而落实党中央制定的能源发展战略,节约化石能源、降低单位能耗水平、推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大力发展替代能源,以确保能源产业特别是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促进替代能源的宣传和推广,本刊将对本次峰会上演讲嘉宾的发言,分专题作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际油价高企,作为替代能源的煤化工产品正日益受到各方关注。在全球对替代化工原料和替代能源的需求越发迫切的背景下,煤化工产品将成为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能源替代、电力替代与经济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替代是能源领域科技进步和资源合理利用要求的反映。在人类历史上已经出现过用煤炭替代薪柴 ,用石油、天然气替代煤炭 ,用可再生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过程。可再生能源要大量方便地利用和输送 ,最好的办法是将其转变成电力 ,因此可以说现在已经进入了用电力替代矿物能源的时期了。一、我国电力替代其他能源时要追求经济效益、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效益到目前为止 ,虽然我国在装机容量和发电总量上居世界第 2位 ,但人均装机和人均发电量的水平很低 ,仅为美国的 1/ 18,法国的 1/ 10 ,日本的1/ 6;我国在头两个能源替代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一…  相似文献   

6.
备受各方关注的《能源法》终于掀开了“神秘的面纱”。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公布了《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国家鼓励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以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  相似文献   

7.
发展替代能源的重要性 应当将替代能源问题作为一个前瞻性、战略性、长远性问题,从国家的战略角度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电能相对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具有更加便捷、安全和清洁的优点。国家电网公司从改善民生、建设生态文明、做优秀企业公民的高度出发,于2013年8月,出台了“电能替代实施方案”,在其经营区域内,面向终端能源消费市场,加大电能替代的工作力度,积极倡导“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的能源消费新理念、新模式。农村地区实施电能替代的必要性电能替代是终端能源替代的发展趋势,在人类的生产生活历史上,先后经历过用煤炭替代薪柴,用石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的能源体系正在面临一场革命,源自三个因素:能源供给安全、雾霾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能源革命的核心是两个替代:通过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形成以可再生能源为绝对主体的电力系统,通过电力替代石油和煤炭,形成以电力为枢纽的能源结构。这两个替代的核心是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规模。由于分布式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间隙性等特点,使得电网负荷峰谷差加大、安全运行稳定性降低、供配电效率减小、电能质量问题更加严重,从而导致电网接纳分布式电源的能力受到限制。在  相似文献   

10.
《广西电业》2006,(6):5-5
近日,第二届中国替代能源与电力国际峰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主题为"国家能源新战略下中国电力市场的机遇与挑战".会上,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信息中心副主任孙耀唯做了题为"加大改革力度,促进替代能源发展"的发言,对电源结构调整和替代能源改革思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统筹全球能源资源开发、配置和利用,构建包括洲内互联、洲际互联和全球互联的能源互联网,有两个重要前提:其一是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两个替代"的实现;其二是全球能源观的形成。前者是物质条件,后者是理论基础。当前,能源和环境问题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日益凸显,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保障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工作组会议上提出能源革命的重要思想。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快能源战略转型,保障能源的安全、高效、清洁供应,是实现能源革命的关键。为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电联理事长、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提出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构想,全面推进"两个替代",以提供更安全、更高效、更清洁、  相似文献   

12.
<正>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促进新能源发展的根本保障应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诸多挑战,必须实施"两个替代",即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全球能源互联网实质是"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清洁能源",也是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开发、配置、利用的基础平台。只有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  相似文献   

13.
石油资源和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一旦石油用完,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将如何延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短期和中长期战略措施,重点分析了天然气水合物、太阳能、核聚变能、月球资源等石油替代能源开发的进展情况和应用推广前景.分析认为,随着石油价格的逐步上升,各种替代能源将会陆续进入市场,进而呈现一个能源多元化竞争的局面.最后究竟哪一种能源在市场上占有优势,将取决于先进科学技术首先在哪一个新能源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只有加大力度研发石油的替代能源,争取在地球石油用尽前实现替代能源尤其是太阳能和核聚变应用的"商业化",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方有可能得到根本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
替代能源:唱响发展主旋律核电:期待更加开放风电:产业化新阶段节能减排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替代能源已成为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角色,开始唱响发展主旋律。  相似文献   

15.
二甲醚作为一种新型清洁替代能源正日益引起广泛关注,在我国“多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环境下,煤基二甲醚成为优先发展的替代能源,在改善我国以煤和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格局上被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原油价格大幅飙升的情况下,发展石油替代能源战略意义重大,但道路并不平坦,过渡期可能会比较长。替代能源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只有充分考虑投资开发石油替代能源所面临的负面影响,力求减少乃至消除各种不利因素,做到科学开发、科学利用,发展替代能源才能走上正确的轨道。综合分析,石油替代能源开发和投资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风险,即资源风险、技术风险、经济风险、环境和安全风险以及政策风险。  相似文献   

17.
核电新时代     
2008年是中国推进节能减排与发展可再生能源战略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国际油价突破每桶140美元以及中国大范围遭受冰雪灾害所显现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都进一步突出了替代能源发展的重要性。目前,替代能源在中国电力工业发展中仅占很小的比例,中国电力工业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发电等替代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节能减排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中国的能源结构和国家能源安全的保障因素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在此过程中,替代能源已成为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角色,开始唱响发展主旋律。2007年5月17~18日,《中国电力企业管理》杂志社与上海决策者经济顾问有限公司在京共同举办了“第三届替代能源与电力国际峰会”,主题是节能减排背景下的替代能源发展,会议分可再生能源、核电和CDM专场,来自国内外众多专家分别对我国替代能源发展的现状和政策动向进行了深刻分析。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是中国推进节能减排与发展可再生能源战略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国际油价突破每桶140美元以及中国大范围遭受冰雪灾害所显现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都进一步突出了替代能源发展的重要性。目前,替代能源在中国电力工业发展中仅占很小的比例,中国电力工业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发电等替代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节能减排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中国的能源结构和国家能源安全的保障因素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在此过程中,替代能源已成为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角色,开始唱响发展主旋律。 2007年5月17~18日,《中国电力企业管理》杂志社与上海决策者经济顾问有限公司在京共同举办了“第三届替代能源与电力国际峰会”,主题是节能减排背景下的替代能源发展,会议分可再生能源、核电和CDM专场,来自国内外众多专家分别对我国替代能源发展的现状和政策动向进行了深刻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