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加强劳动用工管理,规范劳动用工秩序,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现就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重要意义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履行社会管理和市场  相似文献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加强劳动用工管理,规范劳动用工秩序,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现就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天气转暖,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陆续迎来返程高峰。新年务工“钱”途如何?欠薪问题、用工纠纷怎么面对?为了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新发布了《关于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通知》,要求各地从2007年起推行用工备案制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日前对用工备案制度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4.
《企业世界》2008,(1):20
劳动保障部部长田成平说,要加快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等七项措施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要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建设,加快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提高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和《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劳动保障部令第19号),现对受理非法用工单位与伤亡人员劳动争议案件的有关问题做出如下通知:一、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非法用工单位(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与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为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提高劳动用工的基础管理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对劳动用工管理的规范化要求,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针对哈二局劳动用工管理复杂、多元化的特点及临时工、农村电工用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从2007年8月开始,哈二局人资部在全局范围内实施劳动用工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根据管理需要和用工性质,建立各级各类用工的审批和备案制度。根据劳动定员标准,控制企业用工规模,优化企业组织机构,加强岗位管理,建立企业岗位分类体系,完善岗位动态管理制度,提高劳动用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健全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使企业用工真正做到可控和在控。  相似文献   

7.
随着《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为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提高劳动用工的基础管理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对劳动用工管理的规范化要求,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针对哈二局劳动用工管理复杂、多元化的特点及临时工、农村电工用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从2007年8月开始,哈二局人资部在全局范围内实施劳动用工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根据管理需要和用工性质,建立各级各类用工的审批和备案制度。根据劳动定员标准,控制企业用工规模,优化企业组织机构,加强岗位管理,建立企业岗位分类体系,完善岗位动态管理制度,提高劳动用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健全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使企业用工真正做到可控和在控。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非标准劳动关系主要包括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两种形式。由于《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这一用工模式进行了超标准劳动关系的规范,使得用工单位在采用这种用工模式时,存在了巨大的劳动用工风险,承担超标准劳动关系的劳动管理义务。因此、基于对《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诸多法律规定的梳理,提出企业在采用这种用工方式时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并提出企业应探索采用外包这一新的劳动用工模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为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提高劳动用工的基础管理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对劳动用工管理的规范化要求,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针对哈二局劳动用工管理复杂、多元化的特点及临时工、农村电工用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从2007年8月开始,哈二局人资部在全局范围内实施劳动用工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根据管理需要和用工性质,建立各级各类用工的审批和备案制度.根据劳动定员标准,控制企业用工规模,优化企业组织机构,加强岗位管理,建立企业岗位分类体系,完善岗位动态管理制度,提高劳动用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健全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使企业用工真正做到可控和在控.  相似文献   

10.
劳社部发[2005]3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为贯彻落实《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建立和规范企业年金制度,现对企业年金方案和基金管理合同备案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企业年金方案和基金管理合同备案的报送(一)企业建立企业年金,  相似文献   

11.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用工上的"宽进严出"使企业用工成本明显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劳务派遣这一用工模式,以期减少用工成本。但是《劳动合同法》修改稿已经公布,正待通过,也就是说,法律规定会越发趋向严格,如若企业使用不当,不仅达不到预期减少用工成本的效果,反而会加大用工成本,得不偿失。那么,企业到底该如何使用劳务派遣,如何防范劳务派遣所带来的法律风险呢?这些问题是企业无法回避且必须要解决的。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特约记者谷会青) 1996年lO月28日至11月6日,佛山市采取以会代训的方法,在南海市西樵镇分三期对800多家市直用人单位全部进行了劳动年审的专门动员和培训。这是该市落实劳动部《关于建立劳动用工年检工作制度的通知》、省政府《关于实行劳动年审制度的通知》和《广东省劳动年审实施办法》的有力举措。据悉,这是该市开展的第一次劳动年审工作,今后每年都将定期开展一次。年审的范围和对象是市直各类及其下属(挂靠)企业;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总体规划的通知粤劳社[2002]94号各地级以上市、顺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局、社保局):为尽快提高我省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水平,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广东省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总体规划》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和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划要点》,结合我省劳动和社会保险工作实际,我厅制定了《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总体规划》,现予印发,请贯彻执行。二○○二年四月二十九日  相似文献   

14.
用人单位在用工过程中,与员工除了建立受到《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调整的标准劳动关系外,还会建立受到《民法》与《合同法》调整的非标准劳动关系。本文就非标准劳动关系在企业用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做一个阐述,供参考。非标准劳动关系是相对于标准劳动关系而言,标准劳动关系对应的是"有关系有劳动",非标准劳动关系对应的是"没关系有劳动",即由于用工对象不具备订立劳动合同的主体条件而导致其与用  相似文献   

15.
自《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有关《劳动合同法》导致劳动力市场灵活性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增加争议不断,甚至当前经济形势下滑亦有《劳动合同法》的原因.那么,《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用工成本有哪些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  相似文献   

1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根据中央关于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2]17号)提出,要加快包括社会保障在内的12个重点业务系统建设。为进一步加快劳动保障信息系统(金保工程)建设,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金保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建设金保工程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劳动力市场“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正>灵活用工模式的核心在于将具有强管理性质的劳动关系转变为平等的合作关系,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实现轻量化、灵活化运营,进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近几年各行各业都开始进行灵活用工模式的转型。然而,在用工模式转型的过程中,部分企业对于劳动关系的构成出现认知偏差,认为将《劳动合同》改为《承揽协议》或协助C端用户设立个体工商户就不用承担相应用工责任。  相似文献   

18.
从明年元旦起,业主和物业服务公司签订的物业服务合同,都要在房管部门备案。北京市住建委近日发出《关于开展物业服务合同备案工作的通知》,要求备案合同中的关键内容都要进行公示。  相似文献   

19.
<正>规章制度贯穿于用人单位的整个用工过程,是用人单位行使管理权、合同解除权的重要依据。《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对企业的劳动用工产生了深远影响,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发展的保障。刘  相似文献   

20.
高校后勤依法用工中的困惑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实《劳动合同法》不仅有观念上的冲突,更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客观矛盾。高校后勤只有正确认识本单位的用工特点,仔细分析依法用工困惑背后的原因,深入领会《劳动合同法》的内涵,才能正确制定依法用工的措施,才能与时俱进率先垂范,全面实施《劳动合同法》,促进学校后勤与劳动者关系的和谐稳定,保障后勤工作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