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劳动合同法》对我国劳动用工制度作出了更为符合新形势的修改和完善,进一步明确了用人单位的职责和义务,使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护,尤其是确保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权益,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但是也应注意到其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引起社会强烈的反响,尤其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各企业怪招迭出,目的在于规避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本文通过对企业与员工的博弈分析,提出了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企业愿意与员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临界值p0。同时,分析了在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后,企业与员工之间出现的四种博弈格局。由此推断出新《劳动合同法》不仅具有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效果,而且具有促进企业进行制度建设的作用。这样,通过在该环境下劳资双方不断博弈,就会促进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断完善制度,也能促进全体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对于初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来说,试用期是首先要面对的职场“挑战”。不过,在职场上,把“试用期”当成“剥削期”已经成了一些无良老板逃避法定义务的惯用伎俩。据天津市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的负责人介绍,在日常巡视检查中他们发现,部分三资、私营企业和餐饮服务业的老板,为了降低用工成本,利用求职者想急切上岗的心理,在劳动者“试用期”上玩花活。他们往往以“试用”为由,想尽办法延长员工的试用期,在试用期内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不为其办理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并在试用期快结束时把员工辞退,使劳动者合法权益严重受侵。为此,劳动…  相似文献   

4.
一是要在试用之前就签订好正式的劳动合同有的用人单位认为只要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就可以不受劳动法律的约束,在辞退劳动者时较为便利,并且不必经济补偿,于是他们往往以试用为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只签订一份所谓的试用期合同,许诺等试用合格后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校毕业生大都是通过与所在院校、将来的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协议》、《就业协议》来实现就业的。实际上,从就业协议签订到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这段时间是大学毕业生的一段“空白期”。此时,如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属于劳动争议  相似文献   

6.
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以后,由劳务派遣单位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将被派遣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参加劳动,用工单位对被派遣劳动者行使劳动指挥权和管理权的特殊劳动法律关系。近年来,这种用工制度在邮政、电信、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劳动者权益受损现状 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劳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劳动者权益受损现象非常突出。目前,我国各类劳动争议的数量急剧增加.并日趋复杂化.危及到劳动者的人身财产安全乃至社会的稳定。仅2005年,全围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立案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就有23万余件,涉及劳动者84万多人,呈逐年增长态势。企业职工权益受损的主要表现为:劳动关系难规范.用人单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未能得到有效落实。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其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不到40%,即使签订劳动合同的也很不规范;超时劳动成为普遍现象;劳动安全缺乏保障,有的民营企业工作环境恶劣,工伤事故频繁发生;侵犯职工经济权益问题严重,表现为分配不公,  相似文献   

8.
近来,刚毕业的大学生跳槽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有所增多,去年上海市第二中级法院审理了20多起,而过去这类案件很少.当前,大学生毕业后踏上工作岗位.都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应届毕业生留用任职协议》或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为能留住人才,防止被大学毕业生当作实践锻炼的“跳板”.一般在所签协议上都写明毕业大学生的最低服务年限,并约定如大学毕业生服务期未满而辞职。将赔偿单位数额不菲的违约金?但仍有不少大学毕业生因对单位的待遇或环境不满意而提前解除合同,且不愿赔偿违约金。而单位因大学毕业生不愿赔钱便扣留其档案,不办退工手续,从而引发劳动纠纷。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时常因用人单位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遭遇维权无门的尴尬事.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作出了许多与劳动者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新规定,该法从以下10个方面给劳动者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10.
新修改的《工会法》有一新规定:“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以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这是加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建立长期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必然要求,对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集体合同是相对劳动合同而言的一种劳动制度。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劳动合同是指单个或几个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就劳动合同的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  相似文献   

11.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往往存在很多问题,就其原因是由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当事人掌握劳动相关法规知识的程度不平等,劳动者明显处于劣势,因此,对于劳动者来说,签订一份完备、公平合理的劳动合同尤为重要。本文列举了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常见的问题并从实际操作的角度,介绍一些签订劳动合同的经验,供劳动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诞生了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从业人员。为保障新就业形态下劳动者的权益,2021年7月1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为维护新业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提供了制度支持。但要使这些制度落地,还需要明确劳动法的基本理论,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方面达成共识,从而用这些理论指导实践,解决现实中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七月已过,全国400多万刚刚跨出校园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们纷纷进入职场。面对这个朝气蓬勃的特殊群体,企业一方面对他们充满期待,另一方面也心存不安。在应届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解决户口等方面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同时,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对于新员工的录用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本期邀请知名的劳动法专家、长期致力于劳动法律实务与研究的张驰先生为大家详细解析录用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法律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因为忽略有关细节,劳动合同签订不规范,从而导致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本文就实践中劳动合同当事人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易忽略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引起重视,从而保证劳动合同规范、有效地签订。  相似文献   

15.
刊中报     
凭工作证可证明劳动关系今后,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凭用人单位发放的“工作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就可以作为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凭证。这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发出的《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规定的。通知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以及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源》2007,(8X):68-73
七月已过,全国400多万刚刚跨出校园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们纷纷进入职场。面对这个朝气蓬勃的特殊群体,企业一方面对他们充满期待,另一方面也心存不安。在应届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解决户口等方面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同时,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对于新员工的录用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本期邀请知名的劳动法专家、长期致力于劳动法律实务与研究的张驰先生为大家详细解析录用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法律风险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陈燕 《上海企业》2008,(1):20-21
由于我国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出现了一些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随意解除劳动关系、滥用试用期,为逃避法定义务签订短期劳动合同,限制劳动者自由择业和合理流动,集体合同签订率不高甚至流于形式等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的劳动法执法检查显示,由于现有劳动合同有关规定不具体,对用人单位合同中义务的规定不够,使劳动合同签订率偏低,内容不规范,已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8.
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是协调劳动关系的有效形式。工会作为劳动者的利益代表,其初始目的及其核心功能就是进行集体谈判、签订集体合同,这是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手段之一。《劳动合同法》的颁行就集体合同立法作出了一些创新性的规定,这些规定既为工会维权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对工会自身体制改革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9.
集体协商在西方国家被称为集体谈判,它是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制度的核心。通过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是调整集体劳动关系的基本手段和主要方法,它对于校正劳动关系内在的不平衡,克服劳动者的弱势地位,加强职工民主参与,实现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一、我国双倍工资赔偿制度的出台及目的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我国的劳动关系是由《劳动法》进行规制调整的。在1995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虽然明确了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之初,应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此外还对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这种行为,规定了明确的行政处罚措施。但是由于规定的是行政处罚责任,且对违法的企业通常是警告,并不会给企业造成较大影响,因此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