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经历过两个高峰,第三个高峰也正初现端倪.每个投资高峰形成的背后隐含着深层次的日本企业对华投资战略的变迁,同时了非常明晰地看出日本企业为适应我国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竞争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所及时做出适应性的战略调整.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新加坡对华投资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分析新加坡对华投资的主要特点。提出我国要通过发挥两国政府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的作用,进一步优化我国外商投资环境,以吸引更多的新加坡对华投资。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分析了日本对华投资的动机,认为日本对华投资已经从单纯重视生产成本的资源、劳动力密集型转向生产与市场并重到研发机构的全方位投资时期。其次从规模、产业、区位、股权和战略等五个角度分析了日本对华投资的特点。最后给出了合理利用日资的建议,以期能更好的利用日资服务中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新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 2 0 0 1年开始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再度掀起新浪潮 ,对华投资企业的数量和投资金额急剧增加。这新一轮的日本对华投资热潮 ,在投资领域、投资动机、本地化程度以及竞争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论近十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的历史由来已久,虽然日本对华投资金额、项目数时高时低,但在对华投资国别(地区)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主要从日本对华投资现状、日本对华投资新特点及趋势以及日企在华投资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清楚、客观地分析了近十年日本对华投资的情况,提出要以“平常心”客观看待日本对华投资的发展趋势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从中国现状出发,提出相关对策,为更好地促进日本在华投资升级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日本是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上的群岛国家,其国内生产总值(GDP)规模约5万亿美圆左右,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中国自80年代开始一直是日本企业主要投资地之一,截至2001年年底,日本对华投资累计项目数为20365件,合同金额高达386亿美元,实际利用金额281亿  相似文献   

7.
美国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现状与对策朱晓勤近年来,美国对华直接投资方兴未艾。1994年美国四大联合企业——通用电气公司、电报电话公司、IBM公司和杜邦公司向中国增加投资8.4亿美元;美国第二大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于3月在华设立“中国业务部”,摩托...  相似文献   

8.
张锐 《经济世界》2001,(12):26-29
短短几年时间,我们忽然发现。许多曾经陌生的跨国公司已经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在不知不觉中中国的经济已经和世界发生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而在跨国公司眼里,中国变得比从前任何时候都要重要。 中国魅力吸引跨国公司 曾几何时,跨国公司对华投资还是慎之又慎,少之又少。在德国和日本的大公司中,最早只有德国大众和日本三详两家公司分别在上海、长春和深圳三城市伸展他们的投资拳脚。当卡尔,哈恩博士——这位德国汽车业“巨子”回忆起他1981年带着大众公司的投资意向到中国进行实地考察时,不无感慨地说“对于世界上绝大多数跨国公…  相似文献   

9.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战略在2002年后发生了重大转变,其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文章从韩国国内经营环境的恶化、中国投资环境的改善、制造业比较优势的提升以及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对华战略的调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趋势的迅猛发展,跨国公司为了适应变化的环境积极进行全球战略的调整,从全球范围内按区们进行资源和生产经营活动的重新配置,以加强其全球的竞争优势。中国由于其特殊的“区位优势”成为跨国公司合球战略调整的重点之一。跨国公司的对华战略呈现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樊宁 《经济世界》2001,(12):36-38
“苏州新区已成为中国最具魅力的开发区。多年来,不断完善的投资环境使绝大多数投资企业均能顺利地开展经营活动。有些已经获得了理想的经营效益。进区投资企业均对投资环境满意。特别是苏州新区正努力为进区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提供更多具有高附加价值的服务。这将成为21世纪苏州新区和投资企业共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苏州新区吸引外资发展迅速,已列入国内最主要开发区之前列。”这是世界权威评估机构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对苏州新区的评估报告。 无独有偶,在世界著名的美国标准普尔公司和穆迪公司进行的经济和资信综合评估中,苏州新…  相似文献   

12.
刘磊 《经济前沿》2006,(8):29-33
从日本开始对华直接投资以来,两国在这一领域的合作就不断加强。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入世后明朗的发展前景,对日本新一轮对华直接投资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本文通过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特征以及新世纪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产业转移趋势后,提出了优化日本对华投资产业结构的对策,旨在吸引更多的日资,使其在中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美国在华企业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企业对华投资呈现出与其他国家明显不同的特点,为中美贸易的发展发挥了独特作用。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美国自1980年开始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90年代初对华投资每年还不到4亿美元,1990年也只有45家企业,至2004底,中国已经累计批准设立了45265家美国投资企业,实际投资额累计超过480亿美元。虽然美国对华投资只占其对外投资的微小比例,但是通过对华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14.
日本对华投资特点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对华投资始于20世纪70年代,30年来,对华投资策略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日本增加了对比较优势产业和服务行业的投资,使中国转变为市场导向型的研发基地。同时,日本对华投资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引导、利用日资,结合新变化和问题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对外直接投资动因为理论框架,根据对230家日本在华投资企业母公司的应答问卷分析,对日本在华投资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开拓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利用中国的低成本生产,以及实现母公司全球战略及其业务活动一体化,在日本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驱动因素里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根据因子分析,其在华直接投资的动机可以归纳为市场寻求型动机,资源寻求与转移型动机,以及竞争压力与效率寻求型动机,并以市场寻求动机为主。  相似文献   

16.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方式的决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新健 《经济管理》2001,(20):65-71
进入外国市场的方式是国际商务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但至今此类研究相对匮乏,基本局限于国际管理与营销范畴。本文谋略建立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方式的决策模型,由此清晰展示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方式抉择的影响变量和框架。本文首先描述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方式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其次分析影响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方式的区位变量;再次分析影响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方式的企业变量;最后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构筑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方式的决策模型。本文在结论中指出,这一模型不仅对于外商投资者投资方式的抉择有益,而且对于投资方式历史曲线的诠释及其变化趋势的判断均有一定的价值。外商独资经营企业在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方式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将成为主导方式。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日本商会"日前发布的《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2012年白皮书》显示,2011年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同比增长49.6%,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了78.3%。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造成母国就业状况恶化的评论曾经甚嚣尘上。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证方面的分析结论表明,日本对中国的投资不仅没有使母国的制造业就业甚至总就业下降,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对后者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总的来看,导致日本失业增加的原因仍在其国内而非对华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19.
赵放  陈阵 《经济纵横》2008,(5):64-66
"入世"后,外商对华投资战略开始转型,中国产业转移趋势也初显端倪,引进外资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对吉林省在引进外资方面的优势、劣势及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并依此做出相应的策略调整。  相似文献   

20.
日本对中国大陆直接投资起步于1979年,当年日本对大陆直接投资总额只有0.14亿美元,此年几年投资额一直徘徊在低水平上,到1984年,它对大陆直接投资又突然“热”起来,投资额连年突破1亿美元,1986年已猛增至2.26亿美元,1987年更进一步猛增至12.26亿美元。但是,这种增长势头在1989年度特别是入夏以后,又出现了大曲折,日本对华投资几乎陷入停顿状态,双方投资谈判甚至完全停止。尽管这只是暂时的现象,但它却说明日本对中国大陆投资目前尚处于试探性阶段,许多日本企业还在观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