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辉  华欣 《港口经济》2006,(5):34-36
当今世界,生态工业园作为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其建设与发展方兴未艾.美国、日本以及丹麦等国家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起步较早,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模式.近年来我国开始启动多个生态工业园区工程,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泰达)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也已起步.因而,根据泰达的具体情况,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构建生态工业园区,是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分析国外生态工业园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泰达生态工业园建设的借鉴意义,并就泰达生态工业园的快速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生态工业园:我国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云莲 《特区经济》2007,216(1):193-195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我国开发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开发区的实际,我国开发区生态工业园的建设需实施以下推进战略:运用关键种理论建设特色生态工业园、政府发挥协调指导作用、推行“补链”战略完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建立技术支撑体系、精心设计生态工业园区和以生态工业园的新形象招商引资,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SWOT分析法,对景德镇建设陶瓷生态工业园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详细透彻的分析,明确了建设陶瓷生态工业园的有利条件和困难因素.并且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的对策建议,希望对景德镇陶瓷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开发区在生态工业园建设过程中应首先解决制度障碍。如果没有制度变革超前的“孤岛”式生态工业园模式,则中国诸多确定性和不确定的制度成本,足以使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对生态工业望而却步,没有动力;政府部门也会因此而无法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所以,在尚不具备全部解决制度差异所带来问题的条件下,在沿海开发区率先进行制度创新,再造制度“孤岛”,实现区域内生态工业链网联结,是一种必然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介绍生态工业园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滨海新区进行产业区生态化改造,建设生态工业园的必要性,并针对现有工业区和规划工业区的不同特点提出了不同的生态化建设建议.力求最终在滨海新区建成覆盖新区的虚拟生态工业园——循环型社会。  相似文献   

6.
刘飞  穆献中 《特区经济》2009,(12):285-286
我国生态工业园区效益低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失灵在生态工业园建设上的具体体现。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等市场失灵的存在是政府对园区实施社会规制的必然要求。因此,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生态工业园建设过程中的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并从社会规制角度探索改进道路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我国追纸工业目前存在资源、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废纸回收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建立生态工业园,是从企业群层次上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重要途经。借用生态学中“关键种”理论和生态产业链理论,分析了我国追纸业建设生态工业园的可行性,并运用实例分析,证明了建立造纸业生态工业团是实现我国造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8.
建设中国生态工业园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工业化是中国实现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阶段,但面临着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本文结合世界生态工业园的理论与实践,分析了中国建立生态工业园的必要性,认为庆加强中国生态工业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生态工业园正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存在着规划设计问题、技术问题、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问题、监管问题和观念问题等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和采取保障措施促进生态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来促进我国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康定华 《特区经济》2010,(9):211-213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和关键时刻,开展生态工业园建设是北部湾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对北部湾发展生态工业园进行SWOT分析,并从政府行为、园区规划与布局、管理与运行机制、生态产业链构建以及生态文化与园区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工业共生网络是生态工业园内企业生态合作的主要组织形式,是生态工业园建设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共生网络能否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生态工业园的成败。本文旨在对工业共生网络系统稳定性的表现和风险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从政府层面提出相应的治理机制,并结合沧江工业园的案例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2.
生态工业园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工业园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文章调查了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发展状况,在总结现有指标的基础上,根据生态工业园的特征,建立了包含经济、资源、环境、技术支持和管理五个系统的发展状况评价籀标体系,确定了评价模型——距离函数模型。将该指标体系应用于某综合类生态工业园,识别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生态工业园是工业园发展的高级形式,是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作为地区经济新的增长极,内蒙古工业园区在生态化进程中仍存在工业发展模式线性、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制度缺位、信息化建设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只有通过观念、制度、机制、技术层面的不断创新才能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进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区域工业共生网络作为区域工业生态系统的特征和构建途径成为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然而,目前区域工业共生网络尚处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阶段,大致形成了区域工业共生网络形成动因、区域工业共生复杂性的度量、生态工业网络的柔性及稳定性、区域工业共生系统的演化、基于社会网络系统视角的研究、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实践等几个方面,这些研究可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以及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施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试用外部性理论分析生态工业园的经济学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外部性理论分析解决环境问题的内部化方法.并以工业生态学的实践产物生态工业园为例,从环境经济学角度分析了生态工业园的外部经济性及外部不经济性的内化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生态工业园是根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原理建立的现代工业系统,生态工业园竞争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生态位的基本理论,分析了生态工业园竞争力的内涵,从生态位的角度提出了提升生态工业园竞争力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生态产业链研究对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目前国内外对生态产业链研究的还处于起步阶段.文章在对国内外生态产业链文献资料进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生态产业链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述评,并提出了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高珂强 《特区经济》2013,(1):117-120
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态工业园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对当今国内外生态工业园构建情况进行论述,得出生态工业园构建的两条关键因素是共生链的建立与废弃物的处理。本文围绕两条关键因素,对生态工业园构建进行分析。根据生态工业园所需要完成的功能,列出达到共生链所需要六个条件,应用向量内积公式的方法,按照六个条件对企业进行两两内积运算,找出传统工业园中存在的或者潜在的共生链。传统工业园内的企业经共生链相连,形成传统工业园网络,可通过网络有向图表示。对传统工业园中的各个节点企业进行中心性分析,得出各节点企业的共生链占有率。分析和论述传统工业园中的企业废弃物的可用性以及污染度,研究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将生态工业园构建两条关键因素分析向结合,对传统工业园内的节点企业进行优选,并给出处理对策,进而完成生态工业园的初步构建。  相似文献   

19.
生态工业园(Eco—Industrial Park,EIP)是工业生态系统的体现,也是工业生态学理论的具体实践之一。在我国,生态工业园被认为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后的第三代产业园区。2006年6月2日发布,  相似文献   

20.
谭延巍 《中国经贸》2008,(20):25-26
我国的生态工业园正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存在着规划设计问题、技术问题、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问题、监管问题和观念问题等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和采取保障措施促进生态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来促进我国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