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州市是一个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城市,曾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评为"中国最有活力、发展最快城市和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全球资本的运作与扩张,使苏州经济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苏州新区、苏州工业园区、昆山经济开发区等一大批国家、省级开发区相继建立,已有10000多家外企落户苏州,外资企业已成为支撑苏州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据统计,苏州约有60%的GDP、50%的财政收入、40%的就业岗位都是由外资企业提供的.  相似文献   

2.
诱惑不仅唐骏、刘存周、石萃鸣、张醒生、何经华,有调查数据表明有越来越多的高级职业经理人正在加入从“国企——民企”、“外企——民企”的流动浪潮。在上海、北京、东莞等地的调查都显示,有近20%~30%的外企高级人才愿意流动到民企。而据广州某猎头公司介绍,他们约三成业务是“猎取”外企精英到民企,其中以总裁、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门总监等高级职位为主。一位资深猎头分析,2004年人才在不同性质企业间的流向呈现出了非常清晰的两条路线:高层从外企流向民企、上市公司;中低层从国企流向外企、民企。看来,无论是高层还是中低层,民企都…  相似文献   

3.
我本人有近20年在外资企业工作的经验。我将20年前的外企称为“老式外企”,因为当时大多数外企进入中国的时间还很短,都没能实现本土化。当时的外企基本上没有实现本土化的可能性。因为当时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的文化差异非常大,中国人长期受计划经济的熏陶,无法理解市场是怎么一回事。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与外国人很难沟通。  相似文献   

4.
张苏新 《经营者》2003,(6):50-51
<正> 人才本土化的状况外企人才本土化的速度和广度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变化而变化。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即中国经济转型和改革开放的初期,外企在华的经营规模都较小,处于“探索型”经营阶段,那时基本上所有的管理层次的职位都是外籍员工担当,这些来中国准备干一番事业的老外们带领少数一般职位的本地员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中国经济学年鉴2010》出版发布会暨2011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在发言时指出,劳动力相对紧张或者劳动力出现短缺的情况,是今年的挑战同时也是对中国经济增长长期的挑战。他解释说:我们到东部地区包括上海、苏州和东莞做了调研,当地确实劳动力紧张、招工很难。  相似文献   

6.
<正> 进入知识社会、信息社会后,国企也好,外企、民企也罢,都在为人才问题发愁,国企愁的是留不住人才、人才流失严重,民企、外企愁的是聘不来合适的人才。企业的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企业领导必须善于聚拢员工人才,无才引得来,有才留得住。  相似文献   

7.
前传 人才服务最早可以溯源到1979年,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外企纷纷开始在中国设立办事处,由于当时外企用工受到政策的限制,类似于"外企服务公司"的机构应运而生,为外企招募当地员工,但这并不能代表人才服务的开始--因为招募的外企员工关系还被挂在"外企服务公司"名下,只不过是劳务派遣性质而已.  相似文献   

8.
新闻链接     
外企高管年薪曝光广州劳动管理协会公布的2001至2002年度广州外资企业薪酬调查结果显示,当地外企总经理的平均年薪为人民币39.9万元,副总经理的平均年薪为人民币32.5万元。外企总经理一职中,年薪最高的为154.67万元,最低  相似文献   

9.
外商投资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不仅有科技理论知识培训、业务技能培训,而且还有企业精神的培训。通过企业精神的培训,促使员工热爱企业,把自己的荣辱、利益、前途和命运与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尽心尽力尽职,多作贡献。这里介绍一下我国境内的外企对员工进行企业精神培训的几个事例,其他企业可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吃苦耐劳精神的培训。企业员工的吃苦耐劳精神是外企特别注重的。这关系员工对工作负荷和节奏的承受能力,以及工作效率。于是,外企采取种种形式培养本企业员工的吃苦耐劳精神。例如,中韩合资三星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对新招聘的员工首先就是进  相似文献   

10.
东莞产业结构升级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引言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东莞企业发生多米诺效应式的倒闭现象。对此,有学者认为,这是东莞外资企业主导加工贸易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结果。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的过度发展将使中国被锁定在比较优势的陷阱之中,阻碍了产业升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电信有限公司东莞市分公司的前身是东莞市邮电局。1998年开始邮电分营,随后移动通信业务、寻呼业务又从电信业务中相继剥离。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东莞电信在上级管理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东莞人特有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务实创新,创造了东莞电信飞速发展的辉煌业绩,用通信架起了东莞通向世界的金桥。  相似文献   

12.
外企进入中国已有数十年历史,通过前期的政策优惠,外企积累了相当深厚的社会资源,但至今仍面临与中国社会文化不尽融合之处,这就造成了中国人在观察外企的过程中抱有种种复杂心态。而外企的社会责任履行程度,亦经常成为众矢之的。  相似文献   

13.
《楼市》2006,(8)
杭州到苏州150公里的高速公路,已经将这两个天堂的距离拉得很近。但浙江人去苏州基本上就两件事:一是投资置业,二是吃阳澄湖大闸蟹。苏州相城区是苏州城北的一个新城区,阳澄湖大部分在其辖区内,这里既能吃到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又是置业投资的高成长板块,浙江人爱做的两件事,在苏州相城就能圆满完成了。因为,这里正演绎着的新版江南,是一出“宜商更宜居”的好戏。  相似文献   

14.
为配合本期策划报道,本刊编辑部对部分企业进行随机调查。结果发现,在华外企基本上都设有公关部门,至少设有公关专员,并且大多有固定的代理公关公司。与此相比,国内企业,包括国企、合资、股份制或民营企业,在设立公关部门以及使用公关公司方面,有不少仍然处于空白状态。  相似文献   

15.
正东莞商业近年来的发展迅猛,但很多人也觉得已经过剩,难以跨越发展。对此,我想浅谈一下我的认识。东莞城市化推动商业集约快速发展根据今年以来的各方面信息,大型综合体将在东莞城区尤其是东莞大道与鸿福路一段集中。我认为,东莞商业一直以来最缺乏的就是这种集约化和集中呈现。过去是由于东莞城市规划的特点造成的,现在随着东莞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镇区之间的城市空隙逐步缩小和减少,促成了与城市化进程最紧密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企业迅速增加,目前已成为我国劳动就业的主渠道之一。尤其是大中专院校、技校毕业生,大都希望能到技术先进、工作条件好、薪资水平高的外企就业,因而积极应聘外企。但如果求职应聘不了解各类外企的不同特点,在应聘面试中往往会弄巧成拙或造成差错,影响到应聘录用的成功。那么,求职应聘如何适合不同外企的口味呢?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17,(26):241-243
据广州警方在2016年6月25日发布的数据统计,广州全市共有在住外国人七万七千人,其中包括约一万一千实际在穗的非洲人员。有一些本地人看到非洲人就联想到贫穷、罪恶、欺诈和无家可归等概念,但事实上,在穗的非洲人当中不乏高学历者,他们在广州主要从事商业活动,同时也用踊跃于其它多种行业,和本地人一起从经济、文化上追求着"中国梦",是广州城市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尽管有文化隔阂,非洲人也能够与广州本地人和平相处。本论文旨在分析非洲人在广州的生活、事业、教育,以及他们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非洲人与广州本地人如何和谐铸造一座"巧克力城",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 未来10年计划总投资10 亿美元的英飞凌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正在大兴土木,这家封装测试工厂是为旁边的台联电“私生子”和舰科技提供下游制程的企业。德国芯片企业英飞凌(Infineon)今年刚被知名市场调查机构ICInsights评为全球第七大半导体供货商,它的落户苏州是国内芯片业界最近的投资盛事。业内人士称,英飞凌从苏州获得了1亿美元的财政配套资金,还可以从当地银行拿到占总项目投资300%~50%的贷款。  相似文献   

19.
<正>一、工程概况场地位于东莞市中心金融区东莞大道与鸿福路交汇处东南角,北邻东莞大道南,东部紧靠鸿福路西,交通十分便利,附近有东莞商务中心区第一国际、东莞国际会展中心等东莞市  相似文献   

20.
对苏州模式的争论重新掀起一个高潮。4月,《财经文摘》以《贫困的苏州?》作为封面文章指出,在苏州经济繁荣的背后,是普通市民的贫困,“世界工厂”的无奈以及土地、环境方面的代价。苏州模式其实就是当地老百姓的悲剧。其后,在4月中旬举行的2006科学发展观与开发区价值创新苏州论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