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是一种公共物品,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具体表现在:农村低保的责任主体与提供者是地方政府,农村低保的消费者不用付费,农村低保具有广泛的影响。但现实中存在着农村低保公共性"扭曲"问题,笔者主要从主体及具体的运作过程两方面进行原因的阐述,并提出了解决公共性方面问题两大建议——完善法律制度和加强相关主体的参与监督。  相似文献   

2.
农村低保工作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系统工程.鉴于我国居民储蓄率普遍偏高的国情,结合农村低保对象家庭收入支出的特点,建议以家庭人均支出计算贫困线,以家庭人均年收入指标为标准采界定低保对象.在救助标准上,首先应遵循低标准,广覆盖的原则,既能充分发挥保障救助资源的效益,也体现出社会公平与公正.其次.救助标准要符合低保制度的功能定位.第三,保障标准要有层次性和差别性,根据救助对象的特征和需求的不同,实行分类设保,标准有别.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实行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保障对象的定位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可将目标定位的方法运用到社会保障对象确定中,通过类别定位、财富定位、行为定位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更有效地定位农村低保对象,不断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4.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解决城市改革转型时期的贫困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城市低保制度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然而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保障资金不足、社会参与程度低、救助方式落后等,针对低保救助问题需要进行城市低保的顶层设计,加快制定《社会救助法》、改变"一刀切"的转移支付方式、动员社会力量的参与、实现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的无缝对接,以期完善社会救助"补短板、兜底线、织好网"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最低生活保障与扶贫开发是新时期我国农村两项重要的社会救助政策,如何实现贫困对象的动态管理是目前制约两项制度顺利实施的一大难题。对重庆市贫困地区的调研表明,农村贫困对象识别存在偏差,贫困对象分类不够明确,扶持措施缺乏针对性;“福利依赖”和“贫困陷阱”现象突出,受助人口退出难;部门之间缺乏协作与联动,扶贫资源供给分散。应基于贫困对象识别机制、贫困对象分类救助机制、贫困对象自身“造血”机制、动态考核与退出机制和部门联动与资源整合机制构建科学高效的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动态管理系统,对贫困对象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实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应退尽退”的目标,提高两项制度的运行效率,维护制度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6.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是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资金筹集是农村低保制度顺利实施的核心问题.由于缺乏完善的资金来源制度保障、财政分担模式不合理、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以及配套措施不完善等原因,我国农村低保资金缺口仍然较大,现有保障效果较差.政府必须多措并举,建立和完善农村低保资金筹集机制,尽快实现"应保尽保"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单个的贫困公民的生存权利的保障,而且,它还与贫困和社会排斥现象的消除紧密相连。本文通过低保制度在桂阳县实施情况的调查及认真分析,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低保制度依旧存在着:低保对象难以确定,低保标准制定不科学,低保对象确定中公正度不高和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杭州市低保制度建设领先于全国其他省市,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低保家庭收入核实困难,民政部门内部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低保边缘户救助制度不完善,低保退出机制不顺畅等。要解决上述问题,重点在于积极推进低保家庭收入核实工作,加快推进民政公共部门建设,逐步建立低保边缘户保障措施,完善“应退尽退”机制、创新低保对象动态管理,完善低保群体就业促进机制。  相似文献   

9.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保障农村贫困人口最低生活水平的一道安全网,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然而其在运行过程中,因村委会的信息垄断,加上制度本身存在漏洞,"伪低保"现象屡屡出现,公正政策在执行中产生了不公正的结果。这不仅偏离了政策目标,也损害了国家福利政策的严肃性。低保制度要达到社会公平这一目标,就必须从多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中国低保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于完善的城市低保对象的甄别制度及家庭收入、财产申报制度;合理制定保障标准;加强专项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构建合理管理模式等方面提出一定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对我国城市低保的完善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低保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我国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由于各地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农村低保对象、低保标准及管理办法等,导致农村低保在各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均衡。在新农村建设中构筑立体的农村低保资金筹措体系、确定客观而合理的农村低保覆盖面及促进农村低保与其他农村保障制度合理衔接是解决现存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乡残疾人社会福利体系应该是在现代社会福利和社会平等价值理念的指导下,以城乡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医学康复社会福利为主体,以城乡残疾人就业、教育、住房、司法、环境等专项康复福利为重点,以社会康复福利为补充的有机统一体。大力推进新型城乡残疾人社会福利体系的建设,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农村低保设置的初衷是保障农村贫困人口最低生活水平,然而事与愿违,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农村中却产生了诸如拼保、骗保、轮保、人情保等一系列异化现象,背离了此项制度所追求的保障公民生存权的基本价值取向。我们从农村低保制度的实施理念、方式入手,结合西北农村地区低保制度实施的特有情况探究了该异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本质,并基于此提出可以从保障理念、政府投入、管理监督及对象识别等方面予以矫正。  相似文献   

14.
对英国、美国、德国和日本等比较发达国家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考察表明,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要有立法的保障;二要结合国情,因地制宜,在法律法规中对保障的内容作出具体而细致的规定;三要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来界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四是筹资渠道要多样化,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外国就业情况及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外国政府把建立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放在主要地位,十分重视就业问题,并把它列为历届政府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目标,充分发挥朝阳产业自身优势并加速其发展,最大限度的降低结构性失业,政府出资提供大量公共服务的就业机会等。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应通过立法,使“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富”。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努力寻找新的就业增长点,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再就业道路。  相似文献   

16.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深化改革、稳定社会、治国安邦的根本大计.西部现行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还没有覆盖农民,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完善西部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把完善社保体系与培育资本市场联系起来设计,构建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的新型关系,塑造合理的利益机制,降低道德风险,以法律手段保证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坚持整体设计,农村、城市全面推进社保体系建设,为西部推进城市化进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各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普遍采用“补差式救助”的设计方案。该方案能够保障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水平,但由于存在隐含税率,可能会诱引劳动力供给下降、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等一系列问题。为此,对中外低保制度中的隐含税率进行详细解读,并加以比较分析,有利于深刻理解社会救助的作用机理,为制度改进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日益凸显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农民工失业后缺乏经济救济和社会保障,面临巨大生存压力和心理压力,容易产生种种社会问题。构建农民工失业保障机制,为农民工提供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失业保障,既保障农民工的基本生活又促进就业,缓解社会矛盾,而就业促进机制的构建则是农民工失业保障的根本,特别是对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失地农民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新问题。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失地农民就业、失地农民补偿安置研究失地农民问题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这些研究达成了以下共识: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为核心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从就业安置、培训、自主创业出发促进失地农民就业;以“区别对待”方式构建多层次、多种类的失地农民补偿安置模式。以后的有关研究,还应从宏观层面系统性地研究失地农民问题,加强统计方法的应用,并多借鉴国外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北京市失业保险制度发展历程的回顾,对北京市失业保险基金在保障生活、促进就业和预防失业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客观评价。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北京市在发挥失业保险功能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应在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就业、预防失业的功能方面采取常态化、制度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