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股东诉讼制度作为权利救济的最后屏障,对于维护公司利益和股东利益,加强对公司管理者的监督管理,推进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新《公司法》强化了股东的直接诉权,突破性的引入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赋予了股东众多“新诉权”,但股东在行使诉权过程中却困难重重,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却。本文试图在结合新《公司法》立法精神的基础上,“捡”出这些阻碍股东诉权行使的“绊脚石”,大胆借鉴公司制度成熟的发达国家的先进立法和司法经验,积极寻找应对措施,在构建我国完善的股东诉讼制度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股东诉讼制度作为权利救济的最后屏障,对于维护公司利益和股东利益,加强对公司管理者的监督管理,推进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新《公司法》强化了股东的直接诉权,突破性的引入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赋予了股东众多“新诉权”,但股东在行使诉权过程中却困难重重,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却。本文试图在结合新《公司法》立法精神的基础上,“捡”出这些阻碍股东诉权行使的“绊脚石”,大胆借鉴公司制度成熟的发达国家的先进立法和司法经验,积极寻找应对措施,在构建我国完善的股东诉讼制度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陈昊 《商场现代化》2009,(29):68-68
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第152条及《证券法》第47条对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规定具有开创意义。但是,我国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只有少数条文,制约机制和程序规则的缺失使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无法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本文在分析我国派生诉讼制度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债权保护方式不利于知识产权被许可人的充分救济,"准物权说"、"用益知识产权说"所追求的"一刀切"的诉权分配方式也难以适应现实中知识产权许可使用的复杂实践。以诉讼契约为视角可以避免对权利属性的争论,突出问题的核心——对被许可人的救济。禁止未经许可的知识产权实施行为是知识产权作为垄断权的应有之义,并不受知识产权许可类型的影响。认可被许可人基于约定取得诉权,并不会侵害第三人的行为自由。权利人与被许可人关于诉权的约定是实体利益分配中意思自治的自然延伸,在不违反法律、不损害诉讼公益的前提下理应得到认可,因此被许可人诉权的约定取得具有正当性和可行性。诉权约定制度在满足许可双方的利益诉求、促进和提升诉讼效率、保障和实现程序公正等方面具有优势。建议全面建立诉权约定为主、法定为补充的被许可人诉权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民事纠纷无法通过私了得以解决时,当事人必然要诉请法院解决。在诉讼过程中,对于诉权的行使,法律赋予相当大的自由空间。诉讼标的是民事诉讼的核心,是法院裁判的对象,是法院用来判定是否允许当事人再行起诉的根据,同时也是法院判定诉的合并、分离以及追加的根据。对于诉讼标的问题我国理论缺乏深人的研究,近来状况有所改善,成为民事诉讼的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生态环境损害获得及时救济,我国立法界渐次设计制定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等制度。但现有制度之间协调性不够,其中,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诉权冲突尤为突出。本文结合立法和司法实践,厘清两诉之间的关系。首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作为一项救济制度,在厘清其法理的基础上,然后比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间的关联性和差异性,得出两诉制度之间的诉权冲突原由,最后总结两诉之间衔接顺畅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理论认为自然体同人类一样享有环境权,但在现行法律体制下其环境权并不能成为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为加快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建立的步伐,有必要将自然体环境权的性质予以重新界定、并重新审视我国相关的诉权理论和制度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8.
由于我国经济之诉与诉权理论的不发达,已造成立法上经济法的不可诉现象广泛存在和经济审判功能严重缺位,但经济诉讼的存在又十分必要,因此,应参照国外的成熟制度,在现有的制度上创新,建立我国的经济诉讼程序,从而实现经济诉权。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正确目标的指导下,立案登记制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施行。这一制度解决了立案难问题,保障了当事人的诉权和程序利益,因而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实践意义。进入新时期后,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这一背景下,立案登记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在诉讼服务质量、滥诉的规制以及救济渠道方面仍然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0.
集团诉讼是由英美衡平法发展而来的一种诉讼制度。集团诉讼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者利益,提高诉讼效率,在增加证券欺诈者违规成本的同时,能够有效地阻却证券欺诈行为的发生。我国应适时引进集团诉讼制度,以弥补现有证券诉讼制度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背景下,每个个体都不能脱离消费活动而单独存在。无论是日常生活中与小摊小贩交易还是与垄断经营企业打交道,遇有交易价格问题双方难免产生摩擦或纠纷。但由于起诉成本过高,消费公益诉讼便应运而生。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将消费者协会提为公益诉讼适格主体,但该制度的设置并未有效解决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数量稀少以及关注度低的状态。现代型交易活动本身附有的高度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剧了消费者的劣势地位,增加消费者作为消费公益诉讼原告主体,可以有效扭转消费公益诉讼劣势,积极回应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足的现实痛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企业产品定价能力上升,发达经济体亟待寻找更为有效和隐蔽的贸易保护措施应对我国竞争,以维护其本国利益。本文从分析美国企业诉讼我国企业出口价格协调案情况出发,深入考察美国对华反垄断的动因以及我国应对美国反垄断规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出口商品被诉倾销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频频遇到国外企业的反倾销诉讼,这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出口贸易,而且也不利于我国企业海外发展战略的实施。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企业遭受反倾销诉讼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股东衍生诉讼中原告股东资格及诉前要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萍 《商业研究》2003,1(12):3-5
为维护公司和股东的利益,必须赋予股东以公司名义提起诉讼的权利,以便追究侵害公司利益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这就是股东衍生诉讼制度。分析研究股东衍生诉讼中原告股东资格及诉前要件,必将有助于我国尽早建立股东衍生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5.
付盼盼 《商》2014,(35):233-233
为了更好地发挥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司法监督职能,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而来的除了人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还有愈发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得人民群众的公共环境利益遭到了严重破坏。人们也更加的关注这一问题,但是由于没有明确的诉讼主体使得人民群众的环境公共利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司法救济。赋予检察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解决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资格问题,维护国家、社会利益,完善检察监督机制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很多的出口农产品都受到了不同进口国的反倾销调查,反倾销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产品遭遇到反倾销调查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希望帮助我国政府和农产品企业能够有效地化解不断增多的反倾销诉讼,保护国家和企业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17.
所谓低成本诉讼,是指竞买人或买受人,甚至拍卖活动中非当事人为了自身利益,在标的属地法院花较低的诉讼费用(50-200元),对拍卖企业进行善意和恶意诉讼。对原告的诉讼,拍卖企业都不得不抽调专门的人员,或由企业常年律师顾问,或聘请律师来进行应诉。无论诉讼结果如何,对拍卖企业来讲,都是一件耗时、浪费人力、物力资源的事情。那么面对此种诉讼,拍卖公司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8.
股东派生诉讼是我国新公司法所确立的一项制度,规定了符合法定条件的股东为维护公司利益代表公司提起诉讼的权利,对于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行公司法关于股东派生诉讼的规定过于简单并且缺乏可操作性。为了更好的理解、运用这一使公司不同主体之间利益平衡的诉讼制度,通过对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涵义、法理基础以及我国现行公司法确立此制度意义的分析,结合我国公司运营与管理的实际情况,从构建股东派生诉讼中的诉权滥用防范机制以及诉权激励机制两方面提出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立法建议,以期使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债权人与公司股东在公司治理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加强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公司法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债权人派生诉讼制度在我国建立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两个角度论述了该制度利益相关者、代位权诉讼的理论基础,提出了鼓励债权人诉讼,同时防止恶意诉讼的建议,以期对制度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原媛  李俊英 《商场现代化》2007,(19):296-297
股东作为出资人,倍加关注自身利益。实践中,董事、高级职员直接或间接损害股东利益的现象屡见不鲜,而我国民事诉讼法、公司法和证券法均无股东派生诉讼的规定,难以保护少数股东利益。在对珠海市香洲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股东代表诉讼案件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就受损股东如何提起派生诉讼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