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十一五"规划,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努力做好新时期的农村财政研究工作,对于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完善农村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确保农民持续增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财政的重要内容,它要求公共财政要不分区域、不分城乡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一视同仁的公共服务。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指引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被  相似文献   

3.
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转移支付制度在缓解地方及地区之间的财力不平衡问题、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如何规范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是个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其对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更好地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本文结合如东县实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成功实践,就规范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作些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财政支出视角下义务教育均等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战略,并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和谐社会重要战略支点。在财政制度逐步转向公共价值导向之际,公共服务均等化衡量着财政制度的公共性及其实现程度。目前我国已经将公共服务均等化放在了重要的位置,2007年中央财政有2500多亿元用以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公共财政对涉及民生的支出,数量之多,增幅之大,前所未有。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均等化是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列为2020年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为此,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财政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制度安排,十六届六中全会以及十七大报告中都明确提出了“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增强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专门提到了教育和文化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问题,指向明确,规定具体。加快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一体的社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未来15年财税改革努力的方向。这说明建立公共服务型财政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支撑点。财政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其作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赵兴罗、李祥云、梅建明博士、周成刚硕士就公共财政职能的履行,特别是实现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的公平分事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由此明确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之间的关系:它们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区域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涵;只有通过推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才能保障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以上要求,我们对武汉城市圈部分城市基本  相似文献   

10.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缩小区域和城乡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确保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课题针对十一五以来太原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太原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要表现为医疗卫生在城乡、区域、阶层之间的均衡发展,其目标是人人能够享有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重要标志是医疗卫生财政保障能力的均等化,主要体现在各级政府财政医疗卫生支出职责分工、财政经费投入支出规模、城乡和区域间财政经费投入大体平衡。公共财政为医疗卫生均等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是实现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关键所在。本文在公共财政的视角下研究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期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未来社会改革的明确目标。公共财政制度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通过构建公共财政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意义重大。因此,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制度成为当前一个重大课题。本文首先阐释了和谐社会与公共财政制度的相互联系,再依据公共财政制度的主体内容展开分析,提出了以公共财政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诸多设想。  相似文献   

1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政府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和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城乡统筹步伐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直接动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是在中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提出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一体的社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套共服务均等化,是未来15年财税改革努力的方向。这说明建立公共服务型财政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支撑点。财政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其作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赵兴罗、李样云、梅建明博士、周成刚硕士就公共财政职能的履行。特别是实现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的会平分享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现代公共财政理论认为,公共财政的任务是为所有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而不是论其居住在城市还是农村。为缩小由城乡经济差距造成的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必须建立针对农村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即: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转移支付补充农村地区内部财政资源的不足,保证农村居民享受与城市居民大体相同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6.
张帆 《财政监督》2011,(19):50-52
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世界各国政府追求的目标。近年来,我国政府也致力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设。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2020年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其中就包括"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提出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把"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  相似文献   

17.
财政体制是规范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制度安排。健全财政体制,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体制保障,也是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现行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8.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目标,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尺度之一。实证研究证实近年来我国区际公共服务差异程度有所减小,表明财政投入对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需在制度建设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贾康 《中国财政》2012,(20):27-30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与之配套的宏观调控体制走向健全。同时,针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党中央先后提出了"五个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要求。这一时期,我国财政体制改革日渐深化,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公共财政体系不断完善并在酝酿着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十二五”规划中又一次被列为重点内容,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鄂州市在近几年的城乡一体化改革中,提出全域鄂州的理念,采取城乡统一政策、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标准,初步实现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借鉴“鄂州经验”,消除城乡二元化发展模式,推行职权法定和问责制度,实行绩效考评制度,改革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努力消除城乡差距,可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