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版《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Incoterms 2010)新增加了链式销售(STRING SALES)问题。自2011年生效以来,国内相关机构及学者对此进行了不遗余力的研究与解读,对链式销售下贸易术语的适用和选择问题存在着分歧。本文拟从INCOTERMS 2010中各贸易术语的义务规定角度,对通则2010中提及的适用于链式销售的FAS、FOB、CFR和CIF术语进行分析。研究发现:INCOTERMS 2010中对FAS、FOB、CFR和CIF贸易术语增加的适用于链式销售是合理的。在具体的贸易术语选择上,CIF术语对链式交易中的各方都是最优选择,CIF合同最适合链式销售。  相似文献   

2.
正《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自公布以来,众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对比,但链式销售中的实际操作问题存在诸多争议。所谓链式销售主要是指对国际或者地区间在途货物的连环转售现象。由于中间商无法实质性掌控在途货物,因此通过取得单据和转卖单据成为链式销售的重要环节。本文将通过一则案例,分析链式销售中船东提单与货代提单的区别。一、案例介绍出口商T与某客户达成一批糖的交易,货物出运后取得指示提单,但由于对方反悔,交易取  相似文献   

3.
在出口贸易实务中,贸易双方订立形式各异的货物销售合同,约定销售货物的具体内容,以及买卖双方的各项权利义务。此举是为了约束贸易双方更有序地完成买卖;作为合同卖方,更应该视签订合同为保障其向买方收取货款权益的一个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自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以下简称2010通则)正式生效以来,国内学者针对链式销售的适用性问题提出了诸多的争议与疑问,部分观点中存在偏差和谬误,其原因是研究者完全是站在纯理论的臆想和猜测基础上,没有认真分析和认识国际货物运输单据的性质,忽略了对国际货运现实操作情况和惯例的具体把握,导致分析结论背离了国  相似文献   

5.
现以国际贸易中出口方采用FOB贸易术语的隐性风险为研究主体,详细说明了在FOB成交方式条件下,如果货物在装上船之前受损,出口方有失去对受损物索赔资格的风险。如果货物在运输途中受损又遭买方拒收货物,卖方有无法得到保险赔偿的风险。分析了在FOB的链式交易"STRING SALES"中,可保利益转让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根据1998年国际商会秘书处的调查,EXW 属于贸易术语中的"经常使用者"之一,位居第三,比CFR还高出几个百分点.这个调查结果让人意想不到,因为国内企业很少使用EXW术语.但近些年,随着跨国公司进入我国,以及这些跨国公司在交易中使用EXW术语进行全球物流及销售的配置,以节约成本,再加上中国贸易便利化措施的实施等原因,大大增加了EXW术语在国内企业的使用频率,但国内企业对于EXW的应用却缺乏经验,难以防范相关风险.因此,对EXW术语在出口实务中的应用与风险问题研究,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忠瑞  郭怡 《商场现代化》2010,(20):132-132
目前,对于增值税视同销售货物行为在会计核算上是否确认为收入存在不同的处理方法,给会计实务工作者和学习者都带来了困惑。文章根据税法及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对增值税视同销售货物行为进行了相应会计处理的解析。  相似文献   

8.
所谓费用划分是指明确货物由卖方运到买方的过程中发生的与货物有关的费用是由卖方负担还是由买方负担.目前学术界对中CIF术语下费用划分问题的论述较少或论述过于笼统,国际贸易实务中买卖双方因对该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而产生的争议大量存在.  相似文献   

9.
国际贸易术语是用来说明商品的价格构成,说明货物交接过程中有关风险、责任和费用划分问题的专门术语,它还可以确定买卖合同的性质,并对其他合同条款要如运输、保险、支付和检验等产生影响,它也会影响其他合同如运输合同中的某些条件,所以国际贸易实践中选用贸易术语时,需注意贸易术语与相关交易条件的衔接.否则可能因衔接不好在履行合同中产生争议。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贸易中,几乎每个买卖 合同都离不开贸易术语(又 称价格术语、价格条款),使用贸易术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明确买卖双方在交接货物过程中的有关手续、费用、风险的责任划分。使用不同的贸易术语,买卖双方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就不同。 过去,我国各外贸企业在对外签订的货物买卖合同中,绝大部分使用FOB、CNF、CIF三种术语,这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起了很大的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论述到岸价国际贸易术语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适当应用到岸价贸易术语应考虑的因素,阐述了到岸价贸易术语的选用原则,对到岸价国际贸易术语在国际贸易实务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2020年1月,国际商会正式启用《INCONTERMS2020》。对比上一版《INCONTERMS2010》,《INCONTERMS2020》一大变化是将D组贸易术语中原有的DAT贸易术语删除,并新增DPU作为代替。由于新版国际贸易术语通则出台时间较短,很多企业对DPU这一贸易术语了解程度不深,在具体的应用中存在较大风险。鉴于此,梳理DPU贸易术语下货物交付流程,分析承担主要责任的卖方在这一过程中所面临的具体风险,并给出针对性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朱珂 《品牌》2014,(11):60-60
货物的交付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在交货的过程中,货物很有可能遭受到各种意料之外的损失,例如盗窃、火灾、沉船、破碎、渗漏以及不属于正常损耗的腐烂变质等等。怎样划分责任、由谁来承担风险,切实关系到买卖双方当事人的利益。特别是在国际货物买卖中,当事人所面临的风险比国内货物买卖更大。货物的风险转移问题成为买卖合同尤其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一个重要部分。常用贸易术语是一种被广为接受的,在长期实践过程中被用来约束买卖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费用和风险的一种国际性惯例。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港口有时候会对同一种贸易术语作出不一样的解释,这种地域上解释的差别,往往会引起买卖双方当事人的纠纷,对国际贸易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有部分的法律团体和国际组织对各种贸易术语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并对它们作出统一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商业零售企业为了吸引顾客,扩大销售,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创新促销方式,最为常见的包括“打折销售”、“实物赠送”、“赠券”等。由于这些促销方式具有不同于一般销售的特点,如何对其进行恰当的会计和税收处理就成为企业和税务部门关注的问题,但目前在实务中对此尚存在争议,本文将逐一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贸易术语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洽商、订立与履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价格条款的构成要素,还关系到合同其他条款的商订。贸易术语说明了买卖双方在货物交接过程中的责任、费用和风险划分,决定了买卖合同的性质。但贸易术语并不是买卖合同的全部内容,买卖双方可以通过合同条款规定对贸易术语进行补充或修改,贸易术语对交货条件的规定也取决于买卖合同的执行情况。  相似文献   

16.
<正> 贸易术语(如FOB,CIF等)作为用来表示货物贸易合同中价格构成和买卖双方在货物交接过程中有关手续、费用和风险划分的专门用语,在跨越国境的货物买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买卖双方以贸易术语作为要约与接受的部分条件;其次,买卖双方必须依据所选定的贸易术语履行各自义务,并享受应有权利;最后,买卖双方以所选定的贸易术语作为处理有关纠纷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风险非正常转移的典型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贸易中,若买卖双方按FOB、CFR、CIF贸易术语成交,则在正常情况下货物的风险是在装运港越过船舷时由卖方转移给买方。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却发现了一些风险非正常转移的情形,如:货物越过船舷,风险却未转移给买方;或货物尚未越船舷,风险却已转移给买方;或货物正在越船舷,风险转移产生争议等。那么,为什么会发生此类情形,此时的风险到底由谁负责呢?本文将通过几起典型案例的分析对此做出回答。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美国互为贸易伙伴国,贸易往来密切,但两国在国内具体的立法和应用上存在很多的差异。本文在发现中美法律差异的基础上,针对货物买卖实务提出风险规避对策,旨在避免由于法律差异而引起的贸易纠纷,为中美货物贸易实务提供一些实用性法律帮助。  相似文献   

19.
孙春媛 《现代商业》2023,(13):73-76
在国际贸易实践中,空运货物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货损货差。当出现这类情况时,外贸企业如何妥善有效的处理至关重要。本文通过一则医用外科口罩空运出口的案例,分析在实践中空运方式下支付方式、贸易术语、承保险别等的选择与相关的争议处理。通过这些分析,希望可以给外贸企业空运货物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正> 在国际贸易业务中经常使用一些术语来代表一定的贸易方式和支付方式。这些术语源自国际贸易惯例,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标准化了,从而简化了货物的对外销售程序。然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各种术语有着不同的解释,它们的含义也可因双方当事人达成的协议和合同,以及特定行业的惯例或者某些特定国家和地区的通行习惯而有所不同。其中有些术语往往涉及到货款的支付时间、地点和条件。在国际贸易中上述所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对买卖双方来说是最敏感和最重要的问题,对出口商来说将关系到他们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