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房煜 《中国企业家》2011,(11):110-115,18
一场诉讼,将两年前一家民营航空公司意外破产的种种迷雾再度抛向公众;核心追问只有一个:东星航空当年为什么"非死不可"?你如何看待"国进民退"?——这是国航的入职考场上,所有参加笔试的前东星航空员工面对的第一道题。彼时,东星航空已成历史。2009年3月14日,  相似文献   

2.
东星之陨     
细雪 《中国企业家》2011,(12):18-18
东星死了,这已经是既成事实,并在一定范围内激起轩然大波。实质上接手东星人力、物力的国航在笔试中将“你如何看待‘国进民退’”作为第一道考题,颇反映国航内部甚至更高层人物对此事的一种认识。就我而言,并不很在意东星被国航接手是不是意味着“国进民退”,更关注从东星被判死刑到最后死亡的过程中,到底走了一套怎样的程序。  相似文献   

3.
武汉天河机场出发大厅,在紫色的东星航空售票柜台,航班时刻归零。让时间静止的是3月14日的一纸停运令,接着12天后,债权人的破产申请令这静止的状态无限期延长。现在,这里是兰世立和东星航空的“墓碑”,上面刻着:中国第一家进入破产程序的航空公司。  相似文献   

4.
焦晶 《英才》2004,(3):108-108
“书中提到,当你用手指着某个人,指责对方时,你看,一个手指头指的是对方,但三个弯曲的手指头却是在指自己。这就说明,你在谴责别人的时候不要忘了,是不是自己也有责任啊?”  相似文献   

5.
张杰 《中国企业家》2011,(16):17-17
亲历东星航空破产,回顾其全过程,我觉得东星航空之亡,是市场竞争的必然,无关乎“国进民退”。有四个方面可以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一、问题的提出个案沸沸扬扬的东星航空破产重整一案终于尘埃落定,东星集团破产重整申请被驳回。此举意味着:成立两年多的东星民营航空公司走到了尽头。  相似文献   

7.
重新起飞的奥凯卸掉了很多负担,然而,作为一家民营航空公司,他们面对的生存环境又改变了多少?这—次,完成“改装”的奥凯能飞多远?它的未来依然充满变数  相似文献   

8.
时光流水,逝者如斯。 但如果有一个地方,那里有流淌千年的小河,河上有跨越千年的石桥,桥边有坐落千年的村庄,村里有千年血脉生生不息的居民,时光是不是在这里小小地打了一个结,让人们可以挽住它的脚步、窥见它的背影、牵住它的衣角?这个地方,是不是像一颗凝脂的琥珀,轻按下去还有温热的弹性?像一块润洁的玉石,夜里还闪着神秘的光?  相似文献   

9.
王石 《中国企业家》2010,(3):154-155
第一次乘日航是1986年第一次商务访问日本。熟悉日本航空“JAL”的三个组合字母,熟悉日航空姐的周到细致服务,喜欢日航长年使用的红色鹤丸标识,以至于2008年换标之后若有所失。最近这家世界著名的航空公司宣布破产保护。日航为什么会走到申请破产的地步?借鉴和警示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花生补止血作用主要是“红衣”。 “吃花生要连红皮一起吃”,花生外面那层薄薄的红衣对人体有很多好处,已经为很多人所熟知。但有人认为“中老年人不宜吃花生,即使吃花生也要剥掉那层红衣”。那么,花生外这层薄薄的红衣究竟有哪些“本领”?它是不是适合所有的人食用呢?  相似文献   

11.
卢红丹 《人力资源》2005,(12):64-65
解除劳动合同,这在当今社会已不是什么稀奇事。但是,在解除劳动合同过程中。有一些看似不起眼但很关键的专用词经常困扰着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现在就举出几个例子,看看你是不是也混淆了这几个词?  相似文献   

12.
备受关注的民营航空公司东星航空重组事件,以法院裁定东星航空破产清算落幕。此前,在其余重组方案均再次被驳回的情况下,知名投资家汪潮涌领导的信中利集团获得了一个法院听证的机会。8月25日下午,武汉市中院组织召开的听证会结束后,汪潮涌接到了重组申请被驳回的通知,26日,武汉市中院发出了最终的裁定。虽然信中利最终未能重组东星航空,但首席执行官汪潮涌在此前的思路,却依然是非常值得研究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3.
王瀛  松涛 《英才》2010,(3):80-81
牛年不利。2009年几乎就是民营航空公司集体崩溃的一年。继中国第一家民营航空公司奥凯航空停飞,东星航空破产,鹰联航空告别民营身份更名“成都航空”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深航作为民营航空公司的老大没有因为经营陷入窘境,却因其掌门人李泽源落马而前途未卜。如今只剩吉祥航空和春秋航空,苦苦支撑着民营航空的旗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就业》2007,(8):21-22
如何认识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 近年来,由于我国进入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速下降,再加上一些地区出现了年轻技术工人短缺的现象,因此,对我国面对的就业形势,学者和社会舆论有很多不同的看法。究竟我国是不是已经出现了劳动力供不应求的形势?是不是从今以后我国将出现212资水平不断上涨的局面?是不是“刘易斯拐点”已经在我国出现?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是理解和落实“三个转变”的关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为什么我不会成功?”这是一般人常问的问题。的确,每个人或每家公司都有追求成功的计划,也都有实现成功的策略及目标,但是为什么最后真正成功的少之又少?在成功与失败之间,是不是隐藏着某种关键或诀窍?  相似文献   

16.
一份耗时数月甚至上年,凝聚审计人员心血的《审计报告》出来,究竞会有多少人关注呢?是不是也象诸多报纸一样,随手一扔,最多是档案管理人员归档尘封?而真正有内涵有价值的审计报告又该如何解读它所涵盖的对你有用的信息呢?  相似文献   

17.
要不要搞?——有关中国的就业与平等 有人认为我们可以不要搞重化工业,可以“超越重化工业发展阶段”。对于这种观点,第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是:从技术上说.是不是已经可以不再用重化工业的产品.而是有了别的(“高新科技”的)替代品?中国现在和将来几十年搞城市化、发展经济,是不是可以不用钢材、不需要水泥.不需要重型机械?如果重工业产品现在还无法替代,盖楼修路还得用钢材水泥,在这一层技术的意义上就还不能超越重化工业阶段。  相似文献   

18.
书写纸是不是越白越好?散发出阵阵水果香味的橡皮是不是真的那么可爱?笔帽上镶着的小玩意儿也有危险?文教用品质量专家提醒消费者,光鲜的外表下面,一些文具暗藏安全隐患,这对孩子的健康构成了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9.
三省吾身     
刘刚 《政策与管理》2008,(20):80-81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曾子认为,个人修养得以提高的途径是每天反省自己以下三个方面:为别人做事情是不是忠心?交朋友是不是说话算话?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身体力行了?通过不断地省自身、纠己错,曾子构筑起一套自我管理的闭环系统,为今天的企业管理者展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修己之道。  相似文献   

20.
双倍余额递减法的适用范围浅探郑智宇,解云川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我国现行会计制度所规定使用的加速折旧法之一。它的基本计算公式如下:这一加速折旧法是不是适用于所有允许采用该法的情况呢?本文将通过两个例子来具体分析一下。为计算和表达的简便,在此之前先用数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