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正楠 《魅力中国》2010,(31):123-123
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深入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阐明事件原因,揭示问题本质,追踪和探索事件发展趋势的一种报道方式。与一般的新闻报道相比,深度报道通过对某一件事由点及面,多层次、全方位的报道,展示了新闻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2.
会议新闻是各媒体不可或缺的一种报道形式。目前会议新闻报道程序报道多,领导活动和领导讲话多,占用的黄金时间多、版面多,受众对此意见多,因此必须进行改革。改革会议新闻报道要从三个方面做起,一是提高领导者对改革会议新闻报道的认识。二是记者要善于从会议中挖掘新闻,把受众感兴趣的,关系切身利益的,重要的信息提供给受众。三是记者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水平,能把新闻从各种会议中挖掘出来,并用受从喜欢的方式和语言报道出去。  相似文献   

3.
徐军  李明 《理论观察》2003,(3):84-85
当人们为我国体育健儿在悉尼奥运会上取得的成绩欢呼时,是不会忘记电视报道的作用的。中央电视台这次的奥运报道,采用的是一种全天候的“现在进行时”式的报道。这种报道形式与美国CNN的新闻报道类似,但全力以赴地用于体育报道在国内尚属首次,带来的震撼力与影响力是空前的。  相似文献   

4.
“信息爆炸”时代赋予了深度报道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作为一种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方式。深度报道在舆论导向、舆论监督、疏导民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的网络媒体,进行深度报道的第一要素首先是人——信息采集者。深度报道的质量,取决于记者的综合素质和修养。因此,有必要就如何把握深度报道以及记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突发事件的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硬功夫,也是新闻记者有意关注的对象。本文就突发事件的报道提出了快速反应,把握分寸、如实报道、正确引导、把握时机几项规则,言之成理,于新闻实践中颇为实用。  相似文献   

6.
衣汉佳 《理论观察》2009,(3):178-179
在民生类的日常新闻报道中,可以说批评报道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报道形式,那么什么是批评性报道呢?我认为批评性报道都是针对社会影响较大,典型性较强的错误或问题,其目的在于通过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剖析引发错误的根源,归结出教训,并由此提出相应要求,以此警示有关部门及有关人员的一种报道。在民生类新闻采访中,  相似文献   

7.
吴靓红 《理论观察》2011,(2):171-172
随着网络媒体进入和新闻改革不断深化,新的报道形式不断创新,“热点新闻”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近年来已被广泛采用并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是一种被业界承认的新闻报道样式。那么,什么是“热点新闻”呢?为什么要抓热点新闻、如何在新闻宣传中把握“热点新闻”,笔者仅就个人体会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8.
调查性报道是新闻报道中最复杂、最艰苦、难度最大的一种报道。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监督评论和剖析问题为核心的报道,是采访者针对某些个人或组织故意掩盖的损害公众利益的事实或者公众关心的问题,通过独立、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调查而完成的报道方式。记者是调查性报道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文章主要讨论调查性报道的特征,调查性报道中的记者及其采访特点。  相似文献   

9.
郑锐  闫冬 《黑河学刊》2002,(4):65-66
科技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普及科学知识并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但是,目前很多科技新闻报道却很不尽人意,写法上千篇一律,“内行不想看,外行看不懂”,降低了可读性,从而影响了传播效果。前不久,记者在某市外县区和某社区就读者对科技报道的关注程度进行了调查。调查中,读者普遍反映的主要问题是文章可读性差。也难怪,呆板、沉闷、生僻、无趣、接近性差的科技报道,有谁会喜欢读呢?有些科技报道,包括科技成果报道,所以不能写得兴趣盎然、引人入胜,一个重要原因是心中没有读者,不了解读者的心理。…  相似文献   

10.
“信息爆炸”时代赋予了深度报道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作为一种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方式.深度报道在舆论导向、舆论监督、疏导民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的网络媒体,进行深度报道的第一要素首先是人——信息采集者。深度报道的质量,取决于记者的综合素质和修养。因此,有必要就如何把握深度报道以及记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王凯峰 《理论观察》2009,(2):166-167
广播新闻深度报道是运用广播传播手段对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作深入分析并预示其发展趋势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和手法。它通过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透视新闻人物的心路历程,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并揭示其本质、价值及规律,是一种高层次的报道形式。新闻深度报道能扩大媒体的声誉和影响,彰显独家报道优势。做好广播新闻的深度报道需要做多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新闻记者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不是“镜子式”的消极的、被动的反映 ,使之成为新闻报道的时候 ,总是经过记者的思考、分析、判断的 ,记者不可能没有自己的观点、态度 ,来一个“中性”报道。“中性”报道的这一提法 ,是不可取的 ,在理论上立不住脚。如果在理论上承认“中性”报道的地位 ,就等于承认在纷繁复杂的客观事物面前 ,记者没有主见 ,没有了新闻报道的思想性。新闻是有选择的 ,选择就存在着倾向性 ,就意味着存在记者自己的观点 ,只是这些观点所表达的方式是否得体、有节制、有技巧 ,所谓“中性”报道也正是如此  相似文献   

13.
宋小丽 《魅力中国》2014,(7):282-282
科技报道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尤其是一些新概念、新技术、新发明,往往生涩难懂,使科技报道成为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难点。如何写好、写活科技报道,提高科技报道的质量和水平,满足读者的需求,是摆在企业记者面前的一项挑战性任务。  相似文献   

14.
传媒的发展的实践推动了新闻报道的不断创新。报道的创新是要立足于新闻传播的接受者,以受众为中心来发现和挖掘报道题材、寻找报道角度,运用和创造新颖的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把握新闻采访技巧。1.建构关联,寻找平民化视角新闻媒体,应从平民的视角开掘出国家建设成就与老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经济新闻报道在新闻报道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本文通过结合大同市经济新闻分析的实践,分析经济性新闻在现代作为一种全面深刻地把握事物本质,对事物发展的多样性、复杂性进行充分阐述的一种报道形式,是新形势下加强经济报道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6.
刘艳秋 《理论观察》2010,(1):167-168
近年来,一些新闻媒体因新闻报道特别是批评报道引发纠纷甚至对簿公堂的事例屡见不鲜。这些引发纠纷的批评报道,从客观方面看,一是报道的基本事实失实:二是报道中所作的结论或发表的评论不准确、不客观、不公正,违背了基本事实或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相似文献   

17.
研究性报道是由新闻规律决定的,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新闻报道品种的多样化、深入化、新颖化,以满足公司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广大员工的精神需求,研究性报道恰恰是适应这一新形势的要求应运而生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与公众关注点的变化,热点问题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对新闻报道方式、报道时间、报道内容等均提出了不同的“苛刻”要求,可以说是“一篇不慎扰大局”。作为新闻工作者,要始终站在全市工作大局出发,充分认识热点报道在整个舆论导向中的地位和影响,坚持以科学、辩证、客观的思维,加强对热点问题的辨析和估量,抓住要点,改进方式,扎实做好因势利导工作。笔者对此问题作一初浅探  相似文献   

19.
刘宏扬 《理论观察》2011,(2):154-155
一、电视新闻报道故事化概说 电视是有色彩的.电视节目的重要内容——新闻报道也应该有色彩,这里所说的色彩当然不同于“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美术色彩,而是指电视新闻报道的风格。是特指它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可以说,没有感染力的电视新闻就等于没有色彩,死气沉沉,令人生厌。  相似文献   

20.
伴随我国新闻事业的飞速发展 ,新闻报道的策划 ,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应运而生 ,而适应电视新闻特点的电视报道策划 ,更显示其大有可为的前景。电视是教育人民 ,鼓舞人民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宣传工具 ,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鉴于电视覆盖面大 ,受众面广的优势和长处 ,必须强化节目的表现力 ,提高电视新闻的质量。为此 ,电视采编人要不断增强策划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一记者在新闻报道过程中 ,对于报道主题的确立、报道方式的选择、报道角度的选取、报道手段的运用、报道时机的把握等 ,无时不在进行筹划和谋划。如不承认策划的存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