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把小说中的宋江和历史人物中的宋江从生活环境、身份、思想、性格、经历等方面作比较得比小说中宋江的形象体现着市民化的理想。  相似文献   

2.
论《三国演义》之“义”——“义”与性格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义”是《三国演义》创作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元素,不仅体现了作家的道德评判和价值观念,而且渗入到了小说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还与人物形象的塑造密不可分。本文从“义”与性格的关系出发,揭示“义”对性格刻画所起的作用。从而得出“义”不仅是人物的性格而且是塑造人物的有效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小说总是离不开人物,没有人物的小说就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肉体,即使再光美靓丽也只是一副没有灵性的冰冷的躯壳。《梅晴回家》是以农村生活为背景,描写两辈人之间的爱恨情仇。本文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封建思想束缚下的女性为争取爱情自由而产生的个人悲剧和时代悲剧。  相似文献   

4.
《梅晴回家》是一篇以观念腐朽的田野乡下为生活背景,描写两代人的爱恨情仇,婚姻纠缠的作品。作者运用女性所特有的观察视角,细微而又深刻地描写了以梅晴为中心人物,以李响和梅晴的柔情蜜意,痴缠不得的恋情为主线,贯穿始终,延宕出两辈间一系列层出不穷的复杂关系,淋漓尽致的刻画了梅晴,李响,以及次要人物梅晴妈,李响妈的人物形象。同时,通过展现不同人物在整个混乱复杂的事件中的命运变化,揭示了不同的性格所必然走向不同的命运安排。在以往小说创作中,作者习惯于塑造农村乡下,性格鲜明且突出的人物,如此一来,正面人物与负面人物性格区别的塑造就显得十分明显。而《梅晴回家》同样沿袭了这种描述方式,小说所呈现给我们的人物形象依旧十分抢眼,这种描述方式,既圆润而生动的表现了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又在深层次中揭示了随着事件的发展变化所带给个人的一种改变。下面,我们就《梅晴回家》中的人物性格进行一下浅层分析。  相似文献   

5.
小说《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其中的珠儿对小说的结构安排、情节发展和其他人物的性格展示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她的存在衬托了其他的人物形象,成为霍桑定位其他三位主要人物——海丝特、丁梅斯代尔、齐林沃思的参照坐标,是小说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6.
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对张爱玲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佟振保和紫式部《源氏物语》中光源氏形象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这两个人物在性格、追求、命运等方面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同时又有各自独特的性格。通过两个形象的比较研究,可以体悟紫式部和张爱玲两位不同国籍、不同时代的作家创作中人性观和婚恋观的异同及成因,透视出两位作家对男性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7.
50-70年代的当代文坛出现了长篇小说的繁荣局面。相对于英雄人物形象的扁平和模式化.这一时期小说在中间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与此同时,由于受政治上“左倾”风气和强大的革命话语权力的影响。在中间人物形象塑造上所存在的失误也是很明显的。本文拟就从话语权力对中间人物的人性所作出的不恰当改写方面来谈谈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孙犁小说以展现女性的人性美和形象美为主要特征。小说强烈的女性文本意识以及对女性人物内在品质和所处外在环境的描绘渲染,无不呈现出浓厚的道家文化风尚。受道家审美文化的深刻影响,孙犁成功塑造了许多富有魅力的女性形象,并由此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思维和艺术追求注入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以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小说以明代广阔的社会生活为背景,刻画了一大批生活常人舞台上的众多人物,在这异彩纷呈的人物画廊中,西门庆、蒋竹山有着特殊的美学意义,尽管这二个人物根本不在一个美学层面上,但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均为“药商“.本文以小说文本为依据,较为全西地分析这二个人物形象,认为西门庆是原始资本罪恶积累的奸商,蒋竹山是道德伦理全面崩溃的小商.而正是这样众多的典型人物形象,使《金瓶梅》人如一面多棱镜,全面深刻地揭示出当时社会生活本质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从自然主义的人物塑造观、人物塑造形式的多样性、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相关性以及典型人物的剖析等多重视角评价约翰.斯坦贝克在小说中的人物创作,可以整体把握其人物形象塑造上的美学追求及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红楼梦》中,作者或因情节发展需要而创作,或借人物之手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曲赋,可谓独具匠心。作为小说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诗词曲赋起到了暗示作品的政治主题,使小说中活跃的人物形象性格更突出,点明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并且记录了封建贵族阶级走向没落足迹的四个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歌德是德国民族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创作把德国文学提高到全欧的先进水平,并对欧洲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位文学巨匠为数众多的作品中,虽然有着琳琅满目各色人物形象出场,但其故事情节却始终着笔于两个名字,围绕着两个他所钟爱的形象而展开。而其他被大师所偏爱的人物身上也都或多或少地有着这两个人物的影子,这便是维特和绿蒂。这里旨在探讨歌德对这两个人物的执着缘何于此,二者之间的辩证悖反关系以及与其背后其他人物形象的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13.
简·奥斯丁历来受人关注,作品颇受好评,而《曼斯菲尔德庄园》这部小说争议很大,尤其是它的女主角范妮更是与她以往塑造的女性人物不同。本文试探讨了范妮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利用弗洛伊德的文学白日梦理论,说明范妮独特的面貌正反映了奥斯丁某一定时期的思想动态。  相似文献   

14.
在国内,关于《看不见的人》的研究都是围绕男主人公以及他周围的男人们,而没有关注到其中的女性人物。她们大多是无名无姓、没有自己的声音。本文将借用美国学者Anne Folwell Stanford的两分法,分析小说中的主要女性人物形象。笔者发现黑人女性更多地扮演"母亲"形象,而白人女性大多扮演"诱惑者"形象。她们依然没有摆脱白人男性社会赋予的刻板形象,都是以与男性的关系定位身份,人格化特征不明显的人物。本质上,她们是"看不见的女人"。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倾注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认识,往往体现着作品的主旨。《围城》中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贯穿小说情节始终的人物,作者通过对方鸿渐形象的塑造,阐释了“围城”理念,描述了“围城心境”,展示了小说深刻的哲理内涵和讽刺意蕴。  相似文献   

16.
明代小说家们摒弃鄙商贱利的价值标准,以新的人生现、价值观为标尺结构故事、塑造人物,较为全面而又直观地展现了商贾的行商际遇、生活情态及其精神状貌.塑造了许多传统诗文里没有、以往小说中罕见的商人形象,他们自强自立、敢闯敢干、精明理智、诚实守信、重情仗义、乐善好施,商人阶层第一次在文学作品里获得了总体性的肯定。同时,明代小说也为中国商业文学研究提供了大量令人信服的观照文本。  相似文献   

17.
樋口一叶是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女作家,代表作《青梅竹马》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述了少年少女之间一段朦朦胧胧却注定没有结果的美丽爱情故事。一叶在小说中对季节、天气、环境、事物等细处的描写,看似只是对景、物的描写,却与小说的情节发展、人物命运密切相关。现拟从《青梅竹马》中对景、物的描写出发,对景物描写与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关系以及对小说情节发展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发掘细微之处蕴含的寓意。  相似文献   

18.
评论家对肖洛霍夫的史诗性巨著《静静的顿河》在塑造人物形象上贬褒皆有,对此,他要么保持沉默.要么略作辩解。文章从小说中布尔什维克英雄们、主人公葛利高里和女性形象阿克西妮亚三方面的人物塑造着手,探析肖洛霍夫是个具有“正直创造性”的作家,“正直的创造性”是作家的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19.
小说《后宫甄嬛传》的经典对白是其特色,作者借助大量人物对话塑造了生动的人物形象,进而挖掘故事的主题。从语用学的角度,运用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中的合作原则和语境理论分析《后宫甄嬛传》中会话含意是如何产生的。  相似文献   

20.
围绕20世纪上半叶中国小城镇社会的变革,现代小城镇小说塑造了一系列年轻的“新士绅”形象,着力表现了人物合理的精神发展趋向与不合理现实环境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本文结合人物思想与个性的局限性,剖析“新士绅”受弊端裹挟,空抱理想,无所作为的现实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