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举措。本文就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建设思路、建设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为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会计师》2017,(19)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会计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指出现代学徒制下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是解决高职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难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指出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分两个阶段:初级阶段是共建教学型实训基地,高级阶段是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最后,提出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需要建立健全实训基地的一系列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刘丽明 《时代金融》2014,(9):168-169
我国高职教育中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符合会计、管理一线岗位要求的,掌握了相当的知识和技术,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进行实际操作的技能型人才。围绕着这一目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当对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等进行全面考虑,其中的重点难点是校企合作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本文试对我国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习实训现状及其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试论河南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合作是利用学校、企业两种不同环境和资源优势,采取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河南省通过组建职教集团建立了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校企之间全方位的合作平台,使河南省职业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河南省的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是合作松散,缺乏体制、机制和制度的保障,宏观调控不力,实训条件仍需改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仍有脱节,校企合作未能得到应有发展等。对此,要牢固树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建立校企合作良性的运行机制,动态设置、调整专业和开发课程,合理利用企业资源建设实训基地,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一套科学的学习成果和职业能力评价制度等。  相似文献   

5.
《会计师》2017,(23)
会计学专业教学极其注重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这决定了民办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教育要想在众多高等院校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校外实训可以促进会计学毕业生在毕业后能够直接对口就业,然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却是民办本科院校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在剖析民办本科院校的会计学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校企合作建设的实现路径与举措。  相似文献   

6.
李永宏  刘国红  王慧  卜义 《会计师》2019,(11):77-78
校企共建财务会计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解决学生"专业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三阶段的实习问题;搭建起校企互助交流平台,实现企业盈利的同时提升学校师资队伍技能水平;实现学生学习与工作的零距离,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7.
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实训基地共建在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介绍了会计专业校企实训基地共建的意义,并简单阐述了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实训基地共建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吸收德国“二元制”教育理念,创立“教学工厂”模式,在总结“教学工厂”教学模式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实际,提出我国高职教育可从师资队伍培训、实训基地建设、课程体系改革,校企合作等方面借鉴“教学工厂”理念,提高工学结合水平。  相似文献   

9.
吴英 《中国证券期货》2013,(6X):101-102
校企合作作为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重要途径,更是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现实选择。文章针对目前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校企合作组织架构、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技能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共建会计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分析了实现地方高校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出了"校企一体、互通共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现实状况入手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提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有效的开展措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既有利于高职院校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不断增强企业的活力,实现财务制度化管理,促进会计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借鉴和总结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发展趋势,提出从基于工作过程的校内实训室仿真单项实训到岗位课程的综合实训,再到引企入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实训,最后是学院校外实训基地和借助政府提供平台的校外企业顶岗实习,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系统、梯次进行的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体系思路和观点.  相似文献   

12.
崔立群 《时代金融》2015,(8):189-190
十八大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目标和新要求,其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实现高职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目前我们高职教育的发展还没有真正实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建设也相对落后。企业参与高职教育也很少。即使实行过"订单"式教育,但实施中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模式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仍延续本科缩短的教学模式,教师按部就班的讲理论课,学生坐在教室里被动的听,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发展高职教育客观上要求产教合作,产教合作也是是办好高职的必由之路。文章从产教合作的视角下提出建设实训基地的要求,旨在探索一条创新产教合作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沈燕 《中国外资》2013,(10):260-261
高职院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教育中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也是高职院职业教育办出特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其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其教学基础设施与工作状况直接反映专业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应该在建设与管理的实践中研究创新。本文对新时期高职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杨韧  卢秋根  喻云峰 《中国外资》2013,(18):336-336
创业教育是职业院校教育实践探索和教育理论研究的新领域。职业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的建设则是推动职业院校进行创业教育的有力保证。本文对如何建设创业型人才培养实训基地进行了研究和思考,并提出了我校创业型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的实现方式和具体做法。笔者抛砖引玉,为的是与同行们共同探索有效地创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5.
创业教育是职业院校教育实践探索和教育理论研究的新领域。职业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的建设则是推动职业院校进行创业教育的有力保证。本文对如何建设创业型人才培养实训基地进行了研究和思考,并提出了我校创业型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的实现方式和具体做法。笔者抛砖引玉,为的是与同行们共同探索有效地创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6.
《会计师》2016,(21)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府政策,激励了技能型人才的数量增加,契合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成为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加快内涵发展的助推器。尽管国家一直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但经费的不足却一直羁绊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脚步。本文分析了不断加大的政府经费投入与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经费不足的矛盾成因,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掘潜力,通过开展有偿社会服务、校企合作和建立共享型实训基地等措施,构建稳定且结构合理的经费来源,助推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型成功。  相似文献   

17.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解决高等职业教育与行业脱节的问题,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可以提高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学生具备毕业就能上岗的职业工作能力,真正成为企业一线需要的技术及管理人才。目前,师资队伍、校企对接和教学管理等问题成为制约"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快速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8.
世界正处于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高职财经专业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企业的实际需要。在新时代的要求下,想改革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建设信息一体化的实训基地成为关键因素。如何成功建立信息一体化的实训基地,成为高校以及会计教学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工作,普遍存在着将电子商务专业的综合性片面归结为“电子 商务”、专业课程内容设置重复、实验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有必要按照商务管理类课程教学与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类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常规教学与创新教学有机结合、个体式学习与团队协作式学习有机结合、技能训练与寓教于乐有机结合的思路,通过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校企共建校内外实习基地、将团队协作与竞争机制引入教学活动、搭建电子商务实验教学平台等途径,进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美国、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提出我国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校应结合实际走地方办学模式;高校内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应走高校内设模式;在选择实训基地时,应采取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模式,即校企合作模式;在办学经费不足的条件下,可利用私立或民办教育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