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青年科技人才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争相吸纳的人力资本,如何培养本土青年科技人才成为各国、各区域着力探究的新课题。本研究以发达国家和我国主要省份人才培养政策为基础,总结归纳了如何培养高端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常熟市为例,实证分析制约县域城市青年科技人才引育的瓶颈及原因,进而寻求解决痛点问题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青年科技人才存在对地方人才支持政策了解程度一般、获取渠道有限的现象,急需解决的问题集中在薪资待遇、住房及研究成果转化上。最后,从整合简化青年科技人才引育政策体系、有效运用各级科技人才政策、提高政策受惠覆盖面和培育针对性以及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县域引才留才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科技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国家与区域间相互竞争的焦点。首先综述科技人才及聚集研究现状;其次基于科技人才的流动性和聚集性,参考人口聚集模型,设计科技人才聚集度模型;最后以安徽省16个地市的截面数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测算了科技人才的聚集度,分析了科技人才聚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提出相关思考和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安徽省科技人才集聚度与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青年科技人才激励问题研究——以中国科学院的实践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萌  高鹏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2):134-136,141
文章以中国科学院青年科技人才激励为研究对象,根据中科院青年科技人才问卷调查显示的激励现状和存在问题,归纳出青年科技人才作为知识型员工的主要特征,通过借鉴国外科研院所对青年科研人才激励的政策,提出青年科技人才激励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6.
韩彻驹  张向前 《科技和产业》2022,22(12):243-248
培训对青年科技人才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中国青年科技人才培训存在缺乏系统公开的培训方案、培训课程跨学科融合性较弱、产研深度合作有待加强、难以支持原创性创新高质量发展等问题。英国公共卫生专业培训机制与美国公务员分类培训机制在培训人才选拔、培训规划制定和人才分类管理等方面给予重要启示。基于协同理论建立青年科技人才长效培训机制模型,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与科技人才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双向促进制度优化。在闭环的培训管理流程中,完善各层级培训规划,实行“选择退出”培训制度,调整培训方式和评估体系,提升国际培训交流质量,是构建新型青年科技人才培训机制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发展战略出台,我国产业经济正在逐步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企业竞争日益加剧,面临新的选择与挑战,作为世界第一大干散货运输企业,河北港口集团不断加快多元发展、转型升级的步伐,为了巩固企业在河北经济强省建设中的龙头骨干地位,加快一专多能复合型青年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8.
金融科技人才是拉动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沿海城市人才扶持政策力度大、国有银行对人才需求度高、高校对金融科技人才培养重视度高和提高薪酬成为吸引人才的普遍方法是目前行业所处现状。面对金融科技人才的严重短缺、培养机制不完善、人才定位不确定性大、资金体系不完善、发展周期长难度大、国际化程度较低等问题,本文提出明确金融科技人才定位,持续推进人才机制建设;扩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金融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建立专门化资金管理机制;完善人才发展政策,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明确人才需求标准,精准对接企业空缺;加强金融科技风险防范,提高预警意识;促进金融科技人才国际化,实现同世界接轨的对策建议,以助力实现青年金融科技人才发展2035年的远景目标。  相似文献   

9.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很多高新技术企业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迅速壮大,如何把这些青年科技人才尽快培养成科技骨干,是每个单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和专家座谈的方式探索出青年科技人才核心能力素质,明确青年科技人才需要提升的能力.然后依据成人学习理论和“70-20-10学习原则”,构建“实践、互动、培训——三位一体”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具体的培养措施和激励保障措施,试图建立一套全面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0.
王昕  柯燎亮 《科技和产业》2021,21(1):143-146
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及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高校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凸显.针对青年科技工作者创造力峰值与成长瓶颈期之间的矛盾,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创新性地提出了树型培养模式,对于青年人才的成长进程进行有组织的引导与推进,工作成效显著,为高校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良好范本.  相似文献   

11.
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研究对提高我国科技创新水平以及科技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以Web of Science的SC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运用知识图谱方法,通过将山东省与国际机器人研究领域的合作聚类网络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山东省的机器人研究领域急需引进在医疗应用、仿人机器人和仿生机器人方面的科技人才;分析了山东省与国际机器人研究领域合作聚类网络的现状与形成原因,建议山东省合作聚类网络应该进一步完善,促进紧密型合作网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王景敏 《黑河学刊》2012,(9):190-192
当前,沿海后发地区开放开发全面升级,产业转型升级面临新挑战,人才竞争愈演愈烈。作为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决定因素的高层次人才俨然已成为各地竞相引进的"香馍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沿海后发地区,通过分析其新兴产业人才引进与培育现状,构建或提出促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新兴产业人才的体制、机制及对策,以期对沿海后发地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3.
科技人力资源是建设科技强国的核心资源。高校科技人才是科技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高校科技人才服务机制,激发高校科技人才的创新潜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以重庆市高校科技人才和科技服务者为研究对象,利用文本挖掘、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高校科技人才服务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校科技人才服务存在服务制度需强化、服务内容待深化等问题,并由此对完善高校科技人才服务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科技人才是第一资源。采用SBM-DEA模型测算中国2001—2017年科技人才投入-产出效率。研究发现激励政策制度化水平较低、评价机制与激励目的错位等问题制约了中国科技创新绩效的进一步提升,激发青年科技人才创新活力迫在眉睫。提出政府与科研单位应当重视激励偏好、组织文化、人格特质、公共政策等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建立健全制度化、差异化的激励评价体系,构建面向2035年的青年科技人才激励评价互动机制,努力探索符合中国文化情境的激励评价理论。  相似文献   

15.
创新能力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维度,医学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与进步的落脚点和引领者。解放思想、加大投入、提升科技人才培养质量,是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命题。文章对某三甲医院院内创新资助工作进行了总结,对其资助形式、内容、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了系统分析,进而提出了“多维度、广覆盖”是建立院内创新资助体系的有效策略,依此建立的院内创新资助体系能够有效助力医学科技人才的成长,进一步推进医院临床研究、创新转化等能力提升,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和区域性医学中心的建立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是中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引才、用才、留才已成为各级地方政府人才工作的重要议题。以成都市为例,采用SWOT模型从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会与外部威胁4个方面分析成都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现状,提出合理规划需求、健全制度体系、完善合作模式、优化评估机制等对策建议,以期提高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质量与成效,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东丽区工业经委的人才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贯彻落实人才规划为统领,以创新政策机制为突破,以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为抓手,以引进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加快人才强区建设,构筑人才集聚高地,为服务东丽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人才队伍建设是区域竞争的关键,天津市一直在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相关工作。文章总结了天津市高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高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与北京市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可持续性的人才引进思路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合理配置科技人力资源,对进一步发挥科技支撑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诸多因素,长三角地区科技人才流动还存在着无序和缺乏效率等现象,导致科技人才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文章拟对长三角科技人才流动中存在的问题做粗浅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初步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推动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跨区域合作对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对上海与澳门两大城市间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展开研究,利用熵值法分析目前沪澳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使用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探究跨区域合作中人才效应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水平发展层面,澳门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综合评价得分总体高于上海,两个城市的总体综合得分都呈现递增趋势;空间发展层面,沪澳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出呈现出空间负相关的集聚模式,上海、澳门分别呈现高-低、低-高集聚的空间格局,上海具有更好的人才“虹吸效应”。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完善产学研人才培养机制、深化沪澳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国际合作、加大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