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新方向,对思政工作“如何培养人”提出了新要求,也必将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大思政课”不仅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的重要平台。文章以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现实挑战为切入点,旨在探讨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具体路径,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既有益于高校学生深入认知红色文化,并内化为价值理念、外化为实践行为,也有益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将泰勒的课程原理应用于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设计,化为“价值—教育目标”“内容—教学素材”“方法—教学组织”“结果—教学评价”四个维度,将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提供清晰的逻辑框架和有效的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数智时代,数据素养已成为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提升数据素养不仅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还能够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文章从数据推进多元化思政资源整合、数据助力思政课精准教学、数据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3个方面探讨数智时代思政课的变革,阐述了思政课教师数据素养的培育价值,进而从国家、学校、思政课教师个人角度寻求实践进路,以期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一站式”研究生社区作为研究生在校生活、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大思政课”教育的重要社区阵地。由于研究生社区建设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生群体存在对社区建设工作不敏感、低兴趣、低认同的状况。因此,文章基于研究生对社区认同感不足的现状,结合社会认同理论,提出需要从角色认同、利益认同和价值认同三个层面全方位提升在校研究生的社区参与意识,培育研究生参与社区事务的能力,增强社区认同感。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逻辑理路可以从路径、方法、机制3个主要维度进行思考和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现实路径涵盖了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知”、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情”、筑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意”、激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行”4个环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科学方法包括灌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信息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实践教学法、互动教学法6个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保障机制主要有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构建学校部门联动机制、优化教学激励驱动机制、设置教学反馈评估机制4个要点。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既攸关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又事关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方向和质量。经过长期努力,虽然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明显提升,但是相较于党和国家对思政课教师的新要求和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新期待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这就要求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明晰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的时代意蕴,进而从内在、外在两个向度入手,提出具有针对性和时代性的举措,对进一步优化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红岩精神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精神资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有效载体。将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要在融入教材教辅体系、转化教学体系、树立理想信念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融入力。通过弘扬红岩精神,积极引导大学生,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育人的理想导向力。新时代,红岩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吸引力,通过讲好红岩故事,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和育人树立价值典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提供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8.
在亲和力成为高校思政课改革重点,教育领域愈发关注红色文化资源教育价值的背景下,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在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上的价值,已经成为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提升的重要路径选择。本文旨在通过梳理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课亲和力的概念与关系,探讨现实困境,研究其引入思政课的原则路径,坚持政治性、适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原则,以教育内容的系统性融合、教育模式的创新性发展、教育载体的深度化开发、教育主体的专业化培养为重点,以红色文化资源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  相似文献   

9.
肖芸 《魅力中国》2013,(14):134-135
加强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对于积极做好十八大精神的“三进”工作,适应高职高专教育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切实发挥好思政课的应有作用,提高育人质量,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调研,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际,探讨了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路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集群理论的研究从以“结构论”为主转向以“行为论”为主,行为在不断形塑和强化集群结构上的作用逐渐被认可,体现出巨大的理论生命力与实践契合度。思政课建设的困境多是行为上的“创新惰性和低端跟随”以及结构上的“各自为政和不相为谋”。相关学者提出加快建设学科专业集群超级平台,要以调整结构、提高质量为根本路径,实施“大舰战略”。文章提出,把握好集群“行为论”与“大舰战略”的结合点,强调行为与结构相结合,对探索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建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新战略和新举措。从“党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的发展背景出发,探讨高校外语专业教育中“党建+课程思政”模式的实践价值、可行路径及其保障体系,以期解决传统外语专业教育中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的问题,为课程思政改革与高校党建协同育人的新路径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如何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提高教学效果,是摆在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由此,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文章拟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3个方面对此进行探索,以期让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更好地在新形势下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红军文化资源既可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先进的文化根基、提供鲜活的案例教材,又可借此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思政课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为此,思政课教师在使用红军文化资源开展教学时,应在遵循典型性、前沿性、教育性原则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科目,结合教学重难点,选取不同的红军文化教学资源,精心备课。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应聚焦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观培养,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须把握历史线索和历史规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中要以史为据、以理服人,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抬头率”“入脑率”“走心率”,把思政课堂打造为弘扬红军文化资源的样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4.
办好思政课的根本目的就是立德树人,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提出坚持“八个相统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强调,思政课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等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是新时代加强学校思政课建设的基本遵循和总动员令。为了增强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要清醒认识当前思政课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刻把握党和政府从战略层面提出加强思政课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抓好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着力点,充分发挥“关键课程”在引导青少年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构建思政课“EMS”实践教学模式的大背景及小背景,介绍了“EMS”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特征,分析了构建“EMS”实践教学模式的意义.指出该模式适应了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适应了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提升了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了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7.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创造的宝贵财富。一方面,用好红色资源,可以强化思政课教师的政治认同、厚植思政课教师的家国情怀、启发思政课教师改革创新、开拓思政课教师的历史视野、为思政课教师树立榜样标杆,提升思政课教师“六要”素养;另一方面,思政课是红色资源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重要渠道,高校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思政课教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提出,可以从主体和主导两种角色融合、学研育三环节递进、内化与外化双渠道统一、个体与集体综合发力等路径着手,实现红色资源与思政课教师“六要”素养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全媒体时代大连红色旅游资源融入“大思政课”,对于加强历史教育、赓续红色基因,讲好大连故事、弘扬红色精神,创新思政工作、推进铸魂育人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但同时也面临全媒体传播过程裂变化、全媒体传播主体多元化、全媒体传播内容娱乐化等现实矛盾。文章提出,通过塑造品牌形象、打造传播矩阵和完善制度机制等实现路径,可以有效地提高大连红色旅游资源融入学校“大思政课”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9.
基于长时段与大历史观视角,“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经验总结,是纲要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关注点,与纲要课有着高度的契合性,融入的必要性极强。“三个务必”是党的二十大精神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材,“三个务必”融入纲要课的价值高,有助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深化纲要课程体系建设。“三个务必”融入纲要课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联动操作上,教师在课堂上要运用多元教学手段,适时融入以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教师在课堂外要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及时融入以入脑入心入行。  相似文献   

20.
董蓓 《理论观察》2023,(5):72-75
在高等院校思政教育课程中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课程内容,能够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系统课程体系对现代大学生教育实践活动发挥指导作用,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政课程“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引导大学生树立强大的文化自信,形成符合新时代特征的民族性格、红色品格,以及“理想人格”。本文围绕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策略展开论述,从教学实践层面提出实践方法,以期与更多教育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