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培养高层次复合技术技能建筑人才。职业本科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在本科层次的延伸,具有职业性和教育性跨界融合属性。文章结合职业本科教育特征及内涵,立足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基础上,从课程体系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评价4个层面对职业本科教育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研究,以期为建设高质量建筑类人才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现代学徒制和传统学徒制进行了分析,结合现代学徒制的现状和问题,总结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并对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3.
刘杰  吴晶 《魅力中国》2013,(25):206-206
章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具有人才层次的高级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的技术性、培养手段的多样性的特性,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与管理、过程控制与学生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等一系列环节着手,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构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李利萍 《魅力中国》2014,(20):182-182
《人才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我国人才发展的主要指标是到2020年。人才资源总量18025万人,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43人年/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是28%,并把建设“宽进严出”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考核“办好高等教育”的重要依据。而在刚刚结束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习近平主席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尽碾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显而易见。建设并创新拥有竞争性的“宽进严出”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必走之路,本文将分析阐述一下“宽进严出”的高等教育培训模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学徒制开展的基础是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双方在合作的方式、方法以及合作的具体内容上都有明确的利益共享机制和相对完善的协调管理办法和措施。文章依托教育部现代学徒制第二批试点校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的试点专业——国际商务专业,尝试探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跨境电商技能人才培养路径,试图探索创新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现代学徒制对当前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困境,旨在对当前我国中等职教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徐玲  吴亚男 《理论观察》2014,(2):132-133
当今世界,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要使我国从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跨越,需要高校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培养出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文章从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机构设置、学历层次和学位设置、知识构成、课程设置等几方面深入分析各自的现状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方案。  相似文献   

8.
一、课程考核改革前景对于职业教育来讲,“就业”就是目标和生命,而受到行业亲睐的是不需要“再培训”就能上岗的学生。针对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机制中的诸多不足,其前景何在?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摘要:“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必须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国职教工作会的召开,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和改革指明了方向摘要:  相似文献   

9.
周泓 《天津经济》2013,(9):32-35,42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面向人人”的教育。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灵魂,这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决定的。校企合作就是要“搭平台、干项目、建机制”,平台是基础,项目是载体,机制是核心,有了平台才能聚集资源,有了项目才能把合作内容落到实处,有了机制(合作模式)才能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合作也才能可持续。通过对近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丰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为广大职业院校企合作的开展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冉昕 《辽宁经济》2012,(12):82-83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的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式的职业教育模式,认识和实践现代学徒制对我国职业教育模式改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从分析澳大利亚、芬兰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和特点出发,阐述现代学徒制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朱军  张文忠 《科技和产业》2023,23(12):186-190
面对日新月异的产业发展和激烈残酷的就业竞争环境,职业院校需要在人才交付的及时性与质量上全面提升,解决“准确培养产业急需优秀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难点问题。基于前置仓理念,产业学院通过“复制”其合作企业从而打造企业同频式顶岗实训学习,使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的真实岗位工作,缩短岗位适应时间,更熟练地运用最新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职业技能的培养规律与产教融合的本质属性,为职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2.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面向企业生产技术一线的岗位群或技能性领域,培养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使高职教育实现了从传统教学体系到现代教学体系的质的转变,不仅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本文以订单培养为论述点,从如何把握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向,不断缩短院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形成体系完整、特色鲜明、制度完备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探索、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13.
何旭春 《开放潮》2006,(9):62-63
福建省在“十一五”期间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并要求“以就业为导向,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转变,强化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这对于职业教育摆脱普通教育的培养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职业教育以提高能力为本位,以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人才为使命,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熊晟钰 《魅力中国》2011,(10):134-135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以新机制、新模式办学的一种全新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作为三本教育的独立学院处于本科的末端,高职的前端,如何定位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走出一务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是一个值得思索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以南昌大学科技学院为例,结合其办学实践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5.
独立学院是指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随着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愈显重要。本文从培养模式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基本原则入手,结合工作实践提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财经类新技术复合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首先对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从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材编写、教学设计、教育方法、师资队伍组成、培养途径与特色、实践教学等构成要素对高职财经类复合型专业人才柔性培养模式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指引下,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配备合适的师资队伍,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高素质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在教学内容上需要满足理论与实践兼备;在师资队伍上需要注重行业经验与专业教学优势互补;在教学条件上需要落实校内校外双重实践平台;在能力培养上需要实现语言与专业双技能。文章研究了应用型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大湾区建设规划对本科应用型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目标、知识结构和能力层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必然要求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和方法进行优化调整。为适应大湾区新兴产业的发展,本科应用型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要坚持新兴产业需求为导向的理念,聚焦于提升新兴产业领域的新媒体营销能力培养,提升在科技市场品类细分的趋势中建设和管理品牌的能力,要建设与新媒体营销能力相匹配的六大课程体系、四大新媒体营销实践教学平台、“赛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校+科技企业+新媒体”产学合作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学教育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追求的目标,为此,首先要明确创新型人才的内涵,把握个性培养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突出个性的各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适应个性化复合型人才采用"通识教育—专业培养—多元发展"三阶段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实践育人体制,培养个性化应用型人才,我们尝试提出构建"专业基本技能—综合实践技能—实践创新技能"三层次的实践训练系统;搭建自主探究平台,培育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提出建立起"教育环境—训练体系—激励机制"一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王璐 《辽宁经济》2009,(2):58-58
学科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只有一流的学科才有利于培养一流的人才.才会使学生感受到一种活力和动力。激发他们拼搏向上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同时,培养优秀人才,又是学科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辽宁大学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自1998年成立以来,至今已整整十年。十年来,“基地”在学科建设、课程体系、专业特色、教材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200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