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惺惟 《中国金融》2023,(22):17-19
<正>好的金融制度应当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现代金融的基本功能、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原则、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体现包容性金融发展战略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指出“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金融的根本宗旨就是为实体经济服务。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需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事关国家繁荣富强、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我国养老金第三支柱顶层设计加速完善,加快发展养老金第三支柱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是一项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金融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从第三支柱的政策规定、市场实践等来看,养老金第三支柱参与人应当被界定为“金融消费者”。以第三支柱金融消费者保护为出发点,强化其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受尊重权和信息安全权保护,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双碳”战略的持续部署,金融支持“双碳”目标也在持续推进,并围绕着新政策、新领域、新实践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新政策,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成金融支持“双碳”目标的“双支柱”。做好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效衔接是未来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政策重点之一,G20转型金融框架为中国转型金融政策体系构建提供指引。二是新领域,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发展理念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推动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融合发展或能为二者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创新空间。三是新实践,金融机构“净零”从承诺到实施。全球范围内作出“净零”承诺的金融机构数量仍在不断增加,而金融机构“净零”目标如何从承诺走向科学碳目标的设定、实施、核算与披露日益受到关注,其中碳核算与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凸显。  相似文献   

4.
《中国金融》2006,(18):42-43
衷心祝贺《中国金融》杂志创刊56周年并发刊600期! 《中国金融》杂志是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而创刊、成长起来的。长期以来,《中国金融》杂志始终站在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前沿,以“高端权威、高层读者、高效传播”为宗旨,承担着传播党和国家金融政策的重要任务,通过解读金融方针政策,反馈金融政策执行情况,研究实际金融问题,服务金融改革和发展,成为我国金融界具有较强权威性、政策性、指导性的刊物。  相似文献   

5.
《中国金融》2006,(18):50-60
回顾600期《中国金融》杂志,从1950年创刊时肩负“密切配合国家金融工作,正确地解释国家金融政策”的使命,到1979年重新复刊时“传达贯彻党的经济工作,重点是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经验”的主要任务,再到当前全面向现代财经金融媒体转型中“坚持刊物权威导向和政策立刊”的定位,56年来,《中国金融》杂志始终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金融中心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国家金融政策,刊登了各个时期金融系统领导同志的大量署名文章。再读这些在当时对宣讲和解读宏观经济金融政策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权威性文章,用心追寻其间一些规律性的线索,我们或可重新梳理起中国金融改革发展与金融政策变迁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6.
王廷科 《中国金融》2023,(22):23-25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保险作为一种分散风险、消化损失的经济补偿制度,具有互助共济、扶危济困的特点,与普惠金融的内在属性具有高度一致性,在我国普惠金融实践中发挥了独到作用。自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以来,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坚守“人民保险、服务人民”的初心使命,积极发挥保险功能作用,持续创新普惠金融发展模式,不断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领域,努力让保险服务惠及更多更广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强民生福祉,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完善“一老一小”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至国家战略。智慧金融时代下更好地满足老年群体金融需求已成为当前金融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8.
《南方金融》2004,(7):1
本轮宏观调控从2003年下半年拉开序幕开始小规模预演以来,今年4月份正式进入了高潮。表现在:从单个部门单兵作战演变为各个宏观调控部门联合作战;从单类政策温和“微调”演变为组合政策猛烈“严调”;从主要由货币金融政策上阵调控演变为货币金融、行政、财政和土地等政策全面披挂上阵。现在来看,4月份以来急风骤雨般的调控政策已经由“初显成效”  相似文献   

9.
《中国金融家》2014,(6):32-36
今天,乡土中国正经历着千年未有之变局,但“三农”现状与“四化同步”仍有不小差距。从国际范围来看,任何一国农业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国家层面涉农金融的持续有力支撑。目前,我国平均每个乡镇只有两个金融网点,每个网点要服务近2万人,金融资源难以满足需求。  相似文献   

10.
<正>践行金融为民,传递“工行温度”。近年来,中国工商银行长春分行坚持“工”字初心,从“金融为民”着眼,绘就“客户至上”底色;以“金融利民”落笔,绘深“乡村振兴”特色;用“金融惠民”立身,绘浓“大行担当”本色,全面提升个人客户服务效率和水平,以优质的金融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金融需求。金融为民,绘就“客户至上”底色客户无小事,将心比心令服务升温。长春分行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金融工作的人民性,迎客户所需、立金融所能、扬专业所长,持续深耕“精心、精细、精准”服务,让金融服务人民更有广度、更有深度、更有温度。  相似文献   

11.
王玲 《新疆金融》2004,(12):47-49
央行要更好地发挥金融“核心”作用,专心于货币政策、金融服务和金融稳定工作,加强金融宏观调控,推动经济发展,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构筑政府、银行、企业、银监局之间的信息平台迫在眉睫。解决了四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之相互了解,相互选择,对促进金融经济健康发展是一个双赢的战略。  相似文献   

12.
杨赟 《中国外资》2023,(9):95-97
<正>建立满足绿色金融发展的绿色会计体系,可推动金融机构实现低碳发展目标,进而更好地助力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这其中,探讨绿色金融与绿色会计融合发展的方向,是上述目标实现的前提。2020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承诺,中国会进一步提升自主贡献力,实施更有力度的措施和政策,力争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表明我国“双碳目标”的正式提出。在金融层面上,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金融科技在以区块链、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的支撑下蓬勃发展,日渐成为推动金融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和服务实体经济的新途径。如何“因地制宜”地推动金融科技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首先,本文采用2004—2019年115个国家的宏观数据实证分析了金融科技发展的动力因素及其影响效应。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变异系数法构建金融科技发展动力指数,对不同国家金融科技发展动力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然后,本文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的驱动力主要包括“需求拉动”“供给支撑”“技术驱动”和“制度保障”四大因素,不同的驱动因素对于金融科技不同业务领域的促进作用有所差异,且各驱动因素的影响效应也依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法系渊源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从典型国家金融科技发展特征来看,发展中国家金融科技的发展主要得益于需求因素,发达国家除市场需求因素外,在技术和制度方面也有较强的竞争力。最后,本文对于如何有效促进我国金融科技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境外直接投资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历史进程中,境外直接投资政策随之发展和完善,但从长期看,我国境外投资政策正处在逐步调整和完善的过程中。政策的调整到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仍需社会各界献计献策。认真研究我国境外直接投资政策的适应性问题,有利于促进我国境外直接投资的健康发展,对完善当前我国境外投资政策和促进“走出去”战略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传统的金融资源理论,结合中国金融发展特点与趋势,对金融资源配置赋予新的界定和内涵.从金融发展水平、金融结构、金融效率、普惠金融四个维度,对2000-2013年中国金融资源配置状况进行动态与系统分析.总体来看,中国金融体系平稳健康发展,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功能不断增强.但是,目前中国金融资源配置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金融资源配置在地区间、行业间、企业间存在较大差异;整体的金融资源产出效率趋于下降.最后,提出促进中国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付万军 《中国金融》2023,(21):12-15
<正>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正式进入党的决议,被确立为国家战略。2015年,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普惠金融概念,该规划成为首个国家级普惠金融发展规划。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形成,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7.
<正>金融健康与普惠金融的兴起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金融健康应该是普惠金融发展、金融能力建设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所期待达到的直接结果近两年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对金融健康进行了大量研究,特别关注了微弱经济体的金融健康状况。CAFI在国内率先提出“微弱经济体”和“金融健康”的概念,其中微弱经济体主要包括微型企业和金融服务获得不充分的弱势人群,如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者、蓝领工人以及自家经营的农户等;  相似文献   

18.
作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中坚力量,近年来,我国金融租赁行业经历了“起步—快速发展—转型发展”三个阶段,在经济下行环境中彰显了金融租赁行业发展的韧性和活力,为推动经济恢复发展贡献了金融租赁力量。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叠加当前国内外经济政策形势,部分金融租赁公司过度依靠同质化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面临“两难”“一缓”的转型压力,影响其健康发展。本文借鉴国外发展案例,对我国金融租赁战略转型和发展定位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提出金融租赁公司要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全局,主动聚焦租赁本源,践行普惠、绿色、科技发展要求,拓展和培育多元化租赁“新赛道”,强化科技赋能,发挥租赁特色优势,在差异互补中打开市场空间,不断提升金融租赁专业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场景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打击金融“黑产”成为当前推动消费金融健康发展的三大支柱,也是金融科技公司发展的关键所在2021年经济数据显示,消费依旧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且未来还将发挥重要作用,金融服务新消费的价值和意义更加凸显。在金融稳消费、促消费的重要实践中,金融科技平台通过在金融机构、消费者和消费品牌之间构建场景消费的桥梁,使金融活水源源不断地对消费各领域精准滴灌,发挥了“连接器”和“催化剂”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一.金融宏观调控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2006年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旨在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降低金融风险的政策措施,严把“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同时人民银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并实行差别准备金率制度。银监会也针对风险评级、资本充足率和关联交易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这些金融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从长远来看,无疑有利于商业银行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