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2008年中国内地企业海外上市实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成为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又一个高峰期。2007年,内地企业到海外上市的节奏明显加快,几乎每个月都会有中国企业在海外挂牌,内地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海外上市的趋势日渐强劲。在海外交易所纷纷抢滩中国市场的同时,不少国内人士忧心忡忡,担心越来越多的本地优秀企业“流失”到海外,对本土市场发展壮大不利  相似文献   

2.
温馨 《中国外资》2023,(17):84-87
<正>随着大量中国企业投入国际市场参与全球化竞争,专利布局成为企业海外商业策略的关键,其中知识产权的海外布局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头等挑战和关键性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企业不断走出国门,拓展海外业务和市场。知识产权已成为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许多企业在海外遭遇残酷的专利战考验,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并在世界经济增长中扮演重要角色。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信集团”或“海信”)牢牢抓住经济全球化发展机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2021年,海信集团海外营收占比42%,产品远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然而,受地缘政治不稳定以及地域文化多样化等因素影响,海外业务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这成为海信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前两年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日渐强硬之际,精明的地产商便开始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时至今日,虽然中国内地地产商在海外的不动产投资总体上仍呈现零散化、个案化的特征,但“走出去”的趋势日益明显。世邦魏理仕中国企业海外业务服务副董事长陈希说:“中国地产军团投资境外房地产市场的空间会越来越大,肯定还会有更多开发商走出去。”  相似文献   

5.
大鸿 《投资与理财》2013,(19):106-106
如果说2009年是海外地产进入中国市场之年,2013年则是海外地产大举进军和深度开掘中国地产市场的“深耕”之年。2013年9月19日,“北京秋季房展会”在北京展览馆开幕,“海外地产”已成为房展会主力军,与北京区域项目、外地旅游地产并肩成为第三大板块。  相似文献   

6.
曹薇 《中国外资》2023,(2):71-73
<正>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的航空港建设企业逐渐成为国际市场上承包海外机场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力量。探讨如何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可以为中国的航空港建设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航空港建设企业正在逐步承接越来越多的海外机场承包服务。这不仅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标志,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发展的重要体现。对外承包海外机场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和风险性较高的业务,需要企业具备全面的能力和资源。因此,如何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提高服务质量,加强风险管理,成为中国航空港建设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2006年Web2.0似乎走到了尽头,因此有望Web3.0的到来,同样,在资本市场上,资本游戏也在不断地升级与更新,因为不断变换的环境迫使资本高手们不断地创新。与资本高手华平对接,银泰百货玩出了一个极富创新的资本游戏:“先卖后买”,规避境内“返程收购”所遇到的重重审批,采用先将股权卖给境外合作伙伴,然后约定在合适的时间点换股或赎回,“先贷后转”,先以借贷形式出现,然后再转化为优先股或普通股,最终实现了IPO。这场资本游戏玩得有惊无险。[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张春雷 《证券导刊》2012,(19):30-31
市场有效性的逐步提高,使明星基金经理发挥优势的舞台越来越有限。海外共同基金业的发展规律已经证明,随着市场有效性的不断提高,通过选股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将逐步增加,以先锋、贝莱德为代表的海外共同基金巨头均以指数化投资见长。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对“走出去”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逐步从国内激烈的竞争中跳出来,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开拓海外施工市场,然而海外市场与国内市场相比有着显著的不同点,本文从账户管理、现金流管理和汇率风险防范等几个方面,思考了施工企业境外项目如何搞好财务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投资与合作》2007,(1):I0001-I0037
如果说2005年是中国风险投资的元年.那么2006年是中国风险投资风起云涌的一年.数以亿计的海外私募基金瞄准中国资本市场,国外的知名投资机构不断的进入中国。无论是在中国运作多年的“老牌”VC还是刚进中国的“新生”力量,都在这一年里大刀阔斧的开疆扩土。  相似文献   

11.
商场如战场。成立于2003年11月的华为3Com公司在中国金融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与此硬时。其不失时机地发起了在境外市场拓展渠道的“海外征战”。硬样获得了辉煌的战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2月22日,北青传媒的H 股股票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伴着一声清脆的锣声在香港联交所交易大厅内响起,2004年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的年度征程终于落下了帷幕。在这值得纪念的一年里,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进了海外的资本市场。总体上,2004年延续了2003年国际资本市场上刮起的“红色旋风”,国外投资者在看好中国经济的同时,也更加关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这些企业是中国最优秀、最活跃与最有潜质公司的代表,投资这些公司便可以间接分享中国经济的发展成果,因此很多中国企业成为海外资本市场的“宠儿”。但是,回首2004年国内企业海外上市之路,我们可以看到,在鲜花与掌声的背后,也有一些隐忧与不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外汇》2008,(8):24-26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了跨国经营的探索。国际上70%的跨国并购失败比率,不能阻止中国企业海外出击的热情和激情;近5年间,中国企业以并购方式对外投资的数量增长了20—30倍。美国《商业周刊》称:“中国企业正在进入并购时代”。然而,很多数据和事实都表明,中国企业的海外扩张之路绝非一帆风顺,随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不断增加。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显现出来,在海外市场中所要面对的种种问题和困难,都将是中国企业家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李磊 《理财》2006,(3):81-83
中国经济增长非常迅速,但资本市场的发展却相当缓慢,使海外上市融资越来越受到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青睐。相对于国内上市门槛高、市场单一等限制,海外上市的选择机会似乎更多。而手续简单、上市条件宽松的“买壳上市”更是许多中国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的首选。与此同时,中国企业的海外上市激情,也吸引了国外众多知名或不知名的投资中介蜂拥而至,他们都将目光聚焦在上市“中介费”上。在自称提供海外上市服务的众多海外中介机构里,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于是,一些“无良中介”利用信息不对称,即国内一些民企对境外上市缺乏必要的了解,采取各种手段制造了一幕幕的海外“买壳上市”骗局。  相似文献   

15.
丁丑年往事     
12年前的那次政策调控,确实曾套牢了一部分来自海外的“热钱”,但也遭到市场的“报复”,加剧了1997至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6.
热点     
商业银行积极“触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市场领域出现了信息“平台化”趋势。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总规模已突破10万亿元,预计2014年市场交易总额将会突破20万亿元。不断刷新的交易记录似乎昭示着一个全新的时代来临:实体店将不再是销售额的必然保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也不断增强,国际间的交流日渐频繁,为我国国内市场带来更多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从建筑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空间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也深入到海外市场中,如何对海外承包公司进行有效的控制,成为了当前建筑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就对海外承包公司内部控制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境内企业海外发债快速增长。前几年还处于试水阶段的海外发债安排,正在日益常态化,首批发债项目陆续进入还本期或续期发债阶段。在此背景下,海外发债市场在2014年上半年又迎来了一类境内新成员:地方投融资平台企业(以下简称“境内平台企业”)。  相似文献   

19.
随着在境外使用人民币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强劲,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表现愈加稳健,这为中资银行提供了难得的海外人民币业务发展契机,有助于提升中资银行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但要想把握住业务机会,还需从根本上落脚于“内功”的修炼。  相似文献   

20.
在“走出去”的战略指导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赴海外开展项目、工程的承包与合作。中国企业海外项目材料存货采购多半会选择“国内+国外”的形式,中国企业海外项目材料存货的管理难度不断提升。本文通过对利比亚战乱中的中资企业为例,分析海外项目材料存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希望对中国企业海外项目材料存货管理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