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二丽 《理论观察》2022,(9):174-176
中国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创新思路,并在服务民生方面做出探索。基于这一需求,地方高校围绕乡村振兴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为国家培养更多专业人才,促使学生多元化发展。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行探究,并提出改革策略:明确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目标;提升师资力量;搭建产教融合一体化发展平台;构建新型参与模式,促使人才多元发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多元教学评价,深化教育改革等。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促进乡村发展。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发展,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当前大学生返乡创业过程中存在大学生对上级扶持政策了解不够深入、地方基层组织扶持政策执行不力、大学生所学专业与乡村就业需求匹配不够精准、大学生难以融入乡村创业环境等现实困境。因此,从上级组织、地方基层组织、高校、企业等多维度提出优化实践路径,以期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投身于乡村振兴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助力,地方高校是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针对黑龙江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存在的优势与面临的主要问题,探寻黑龙江地方高校赋能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从而为实现龙江振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近期撰文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全面振兴,可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提升脱贫地区乡村治理能力、壮大脱贫地区乡村人才队伍、构建对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帮扶机...  相似文献   

5.
内生动力作为一种精神推动力,是驱使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内在力量。提升村民创新创业内生动力是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和促进村民全面发展的需要。村民创新创业内生动力受村民自身思想意识、乡村生活环境和文化以及村民参与乡村建设渠道的影响,广西村民创新创业内生动力提升的路径如下:一是转变认知,提高村民创新创业的意识;二是培育生态,完善村民创新创业的环境;三是优化制度,促进村民参与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应成为基层图书馆阅读推广与服务转型的基础。基层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要以服务农业、农村、农民为出发点,坚持系统性、创新性、合法性、特色性原则,突破文献资源采购方式忽略农村读者需求、重复建设等困境。文章通过“需求决定馆藏”的建设创新,组建地区文献信息资源网络,构建馆际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地域特色地方文献资源体系,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7.
朱荃 《特区经济》2022,(7):27-30
22年来,福田、和平两地干部携手并进、砥砺奋斗,创造了区域结对帮扶发展新局面,特别是“双精准”扶贫以来,两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创造性地构建了党建引领、规划引导、创新驱动、长效稳定、协调联动“五位一体”全链条帮扶工作新机制,推动了区域对口帮扶和定点扶贫的有效衔接,取得了重大决定性成就。面向“十四五”,全面总结福田区对口帮扶和平县的成效与经验,对未来的乡村振兴工作有以下四点启示:一是把加强党对“三农”的领导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巩固拓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成果;二是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巩固完善区域对口帮扶和党政机关定点帮扶的工作机制;三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以政策的精准和工作的精准全面提升乡村振兴工作实效;四是充分发挥乡村文化最基础最长久的作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正>一、前言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近些年,实现城乡经济统筹发展过程中,高校积极发挥作用,选派优秀的人才到地方乡镇担任驻村干部,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高智商、高科技人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高校驻村干部的筛选和选派对于地方经济繁荣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生态振兴既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实现乡村生态振兴依然存在着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缓慢导致的生产环境健康水平亟待提升,生态系统问题相互交织导致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以及部分工程不注重实效导致的人居环境质量难以持续等问题。本文从组织建设、理念创新、规划布局、科技及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路径选择,以及全面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推动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为中国农村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活力。在"丘区乡村振兴学术峰会"上,学者们普遍认为丘区县实施乡村振兴应充分认识历史、市场和区位,提出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乡村人才振兴,可通过三产融合对冲农业的小部门化、以"互联网+"对冲乡村交易成本的劣势、以创新创业对冲城市的虹吸效应,不断增强农民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四川省2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调研数据,测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结果表明:(1)四川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已具备一定的客观基础,但整体发展水平较低;(2)四川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处于同步发展阶段,但各县域所处发展阶段存在明显差异;(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两大系统处于高度耦合-协调欠佳状态,从县域层面来看,盐源等11个县处于协调状态,壤塘等14个县处于协调欠佳状态。  相似文献   

1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工业和农业基地,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小冰麦科技成果推广是推进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培育地方特色产业的有效探索。本文以小冰麦科技优势为依托,以地方协会为纽带的“政产研学商用”一体化的助力乡村振兴模式推广为主体,并对其基本构成、运行特点和运作机制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协会中介组织的纽带作用,以及基于复杂情境进行有效的制度设计,强化政府的政策支持,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助农,以此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东北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3.
金琳 《上海国资》2022,(7):45-48
<正>围绕产业、就业、消费帮扶等领域,取得了良好成效202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简称“一号文件”)对外发布。该文件对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包括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一号文件”提出,扩大乡村振兴投入、  相似文献   

14.
资讯     
《老区建设》2021,(7):4-9
习近平对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适应形势任务变化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开展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是党中央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要适应形势任务变化,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  相似文献   

15.
《宁波通讯》2023,(9):72-73
<正>近年来,宁波工程学院围绕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总目标,践行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的发展理念,凝聚合力,建好与山区县共富“同心桥”,有效推进结对帮扶地乡村振兴,打造互促共建新样板。发挥产教融合优势续写新时代“山海情”2021年7月,宁波工程学院扛起高校帮扶主体责任,与丽水市缙云县大洋镇前村村结对,开启校地帮扶共建新篇章。  相似文献   

16.
赵羚雅 《南方经济》2019,38(8):85-99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互联网则是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文章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论证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民创业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与农民创业呈显著正相关;采用替代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及工具变量法与倾向得分匹配法处理内生性问题之后,互联网使用依然具有"创业效应";机制分析表明,信息渠道效应、社会资本效应与风险偏好效应是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民创业的重要渠道。"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两大要求。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全面推进互联网进村入户,提高农民互联网使用率,有助于发挥互联网服务农民创业的功能。另外,应继续优化农民创业环境,不断释放农民创业潜力,加速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全面吸引各方面人才到农村创业,参与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建设是中央政府提出的重要政策主张.分析发现,农村创业主体依次历经了乡镇企业家的异军突起、农民工创业热潮、大众创新创业的高潮三个演变阶段.农村创业主体演进过程,既是相关制度干预和束缚逐渐弱化的过程,也是农村创业政策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不断完善和强化的过程.在乡村全面振兴、农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支持农村创业主体回乡返乡创业,需要不断补齐新型业态发展设施短板,化解农村土地发展束缚,完善财政资金支持,缩小城乡有别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村各类创业主体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政策土壤,进一步激发农村各类创业主体的潜能和活力,大力培育具有"一懂两爱"情怀的创业主体,让他们能扎根农村成功创业.  相似文献   

18.
邱辉 《老区建设》2022,(18):46-49
<正>浮梁县紧扣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理念,聚焦党建引领、干部创先、校地融合三大重点,创新推出的乡村振兴帮扶团、互派挂职服务团、产才赋能智囊团“三团”改革行动,充分发挥高校集聚特色优势,实现校地企“三方共赢”的创新举措,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  相似文献   

19.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乡村人才建设关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成效。无论是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还是现实逻辑出发,加强乡村人才建设都是现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当前,乡村人才数量和质量问题依旧突出,农业农村现代化也不断对人才建设提出新要求,乡村人才培育机制也有待健全。对此,必须加快乡村人才的“内育”“外引”,提升人才培育的实效性,全面增强乡村人才的后备支撑力。  相似文献   

20.
从系统论的视角看,乡村是一个与城市互动的独立系统,而不仅仅是单纯从事农业生产的空间,因此,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农村振兴。随着中国乡村领域创业实践的不断丰富,亟需构建乡村创业的理论研究框架。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关于乡村领域创业的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创业理论的发展,适应中国乡村创业的实践需求,以解构“乡村”这一创业空间的本质规定性为逻辑起点,遵循“在哪里创业—谁是创业者—创什么业”的逻辑思路,将乡村创业的本质内涵界定为发生在乡村空间,以农民为主体,以农业为基础,开创与农业经济活动相关的新企业或新事业,并将其与农村创业、农民创业及农业创业等相关概念区别开来。以此为基础,通过揭示乡村创业涉及的“主体能力提升—产业功能拓展—创业空间延展”等相关问题的内在关联,构建起符合中国情境的乡村创业研究理论框架,以回应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相统一的理论需求。这对中国乡村从“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型、从“城乡非均衡”向“城乡一体化”转型、从“依赖全球产业链”向更加重视“城乡产业内循环”转型,最终实现乡村系统的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