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科技信息》2019,(36):42-45
城市空间格局是反映城市空间扩展的最直观标识,文章以地理国情监测成果、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提取常州市2015年、2016年、2017年三期城市建成区边界,构建了常州市城市空间格局监测分析指标,分析监测常州市城市格局的变化特征和空间扩展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了常州市扩展的区域差异。结果显示:常州市主城区发展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溧阳市发展较快;空间扩展方面,2015—2016年增速相对较快,而2016—2017年相对平稳。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江苏省县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理国情监测所获得的2005年、2010年、2015年、2016年、2017年多个时间节点的建成区数据,开展江苏省城市建成区空间扩张分析研究,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全面分析了江苏省城镇空间发展变化。结果显示,近十年城镇空间格局的发展节奏不尽相同。从时间轴上看,2005—2010年城镇空间格局高速增长,2010—2015年城镇空间格局低速增长,近几年理性平稳增长。就发展热点区域而言,2005—2010年以苏南地区为主;2010—2015年以苏北、苏中地区为主;近几年以长江北岸地区为主。  相似文献   

3.
商业中心是城市人流聚集的重要场所,也是承载城市发展水平和经济势能的重要载体,其空间格局的分布标志着城市的业态分布与发展重心。文章以商业中心空间格局分析为切入点,依托2018,2020,2022年3期兴趣点数据,研究宿迁市主城区(宿豫区、宿城区)商业中心的空间格局分布特征,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判断并识别城市商业中心的热点区域。研究结果表明:2018—2022年,宿迁市主城区形成了“一主N副”的商业中心空间分布格局,其中,主要核心位于宿城区宝龙广场一带,其他核心位于宿豫区的万达广场、宿城区的吾悦广场等,其他地区的商业中心相对集聚性较差。从时间角度来看,宿迁市主城区的商业中心空间格局分布变化不明显,城郊部分地区的商业中心相对密度较低。  相似文献   

4.
在对临沧市临翔区1949年—2009年间城市建成区地图进行遥感和GIS技术处理的基础上,利用分形理论的边界维数模型对其建成区的扩展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并以景观要素稳定性指数和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率作为辅助数据,探索临翔区城市建成区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扩展特征。研究表明:临翔区城市建成区形态具有分形特征,其扩展过程经历了五个大的阶段:第一次快速扩展期、缓慢扩展期、恢复扩展期、第二次快速扩展期和稳定扩展期。扩展模式在外部扩展和内部填充之间不断"角力"。在整体的扩展方向上,以向北为主导。扩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以经济、政策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为最大。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的多光谱数据,利用目视判读和矢量数据编辑的方法,分别对宜宾市3个时相(1990,2001,2013年)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操作处理,提取各时相下的宜宾市翠屏区建成区范围,得到建成区土地利用扩张图(1990—2013);基于宜宾市辖区范围内的DEM数据,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制得宜宾市地形坡度图,再结合相关时期的城市发展规划,分析得出,周边地形、交通状况和城市发展规划对宜宾城市扩张的影响比较大;从宜宾建成区土地利用扩张图可知,各时期的城市建设与对应时期的城市发展规划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6.
开展全国地理国情监测普查,系统掌握权威、客观、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能够为新型城镇化政策制定提供切实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文章通过提取山东省泰安市2022年市辖区范围内建城区边界、建设用地边界、城市建设用地、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综合交通网络设施等数据,对城市空间扩展变化、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效果、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城市综合交通网络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估,进一步说明了泰安市整体扩展迅速,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和综合交通网络逐渐完善,人居环境正在逐步改善。该数据成果可为后续推进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提供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7.
李贞洲  杨琳  秦莹 《科技和产业》2023,23(17):80-83
随着国内飞行训练航校的蓬勃发展,如何提高航校的飞行训练效率成为热点问题。利用某航校2017—2022年的飞行训练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对其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排序。研究结果表明,2017年、2018年、2019年、2021年、2022年DEA为有效,2020年非DEA有效。对DEA模型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2020年各项投入和产出改进值。通过灰色关联度模型将指标对飞行训练综合效率影响程度进行排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应用回归分析法和SLEUTH模型,对2010~2016年兰州市城市发展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预测了未来15年城市空间发展新布局。结果表明:SLEUTH模型在预测城市扩展形态一致性程度较好,但对政策干预下导致的"蛙跳式"城市扩展格局无法准确模拟;影响兰州市城市空间分布的因素由主到次依次为人均道路面积、第二产业产值变化、人口密度变化、第三产业产值变化、第一产业产值变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2018年西部主要城市建成区的路网数据,将空间句法理论与SPSS技术相结合,从全局可达性的视角定量分析研究区域的路网可达性及客观规律。结果表明:第一,西部城市的交通可达性差异较大,呈现不均衡、梯度式的变化特征,并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相关因素呈现低度相关关系。第二,西部城市交通可达性水平与城市规模和形态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广西)社会经济稳步发展,但部分因素依然制约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持续提升。分析2000—2020年广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二者关联性,可为广西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供参考。本文运用单位面积当量因子法、生态风险核算模型、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核算2000—2020年广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风险指数,并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2000—2020年广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减起伏,从2000年的25 240.24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5 251.56亿元,总体增幅为0.05%。生态风险等级总体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各区域面积表现出增减起伏的走向。从数量相关性来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从空间相关性来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风险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呈显著的负相关。广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风险呈负相关,二者的结合研究可以更好地体现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为生态系统修复及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1.
商业中心的配置是否优化决定了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其具体的空间分布标志着整个城市的商业业态分布。文章以兴趣点(POI)2017、2019、2021年3期的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扬州市主城区(邗江、广陵、江都)商业中心集聚区,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识别商业中心热点区域。研究表明:2017—2021年,扬州市区形成了“一主多副”的空间格局。其中,“主核”位于邗江区的京华城商圈一带,“副核”位于文昌阁商圈、东区吾悦广场、江都金鹰区域,其他地区的商业中心相对集聚性较差;2017—2021年,扬州主城区的商业中心主要集聚格局变化不明显,城郊部分地区商业中心密度较弱。  相似文献   

12.
北川羌族自治县(简称北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目前面临较大的大气污染防治压力。结合大气环境监测数据,本文分析2017—2022年北川县臭氧(O3)污染特征,明确臭氧污染的形成原因,并提出建议,以期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参考。监测结果显示,2018年、2020年臭氧污染天数最多,均为25 d;从季节分布来看,4—8月是臭氧污染的高发季节;从日变化来看,O3浓度呈现出单峰结构。未来,北川县要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强化源头监管,全面治理臭氧污染,稳步推进区域大气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13.
作为臭氧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提升对长江经济带臭氧污染的时空变化认知和探寻污染产生的主要驱动因素成为实现协同治理的两大基础性关键问题。基于2015—2020年长江经济带各地市的臭氧浓度监测数据,运用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ESTDA)研究长江经济带全域空间臭氧污染的特征与时空变化过程,应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长江经济带臭氧污染格局变化背后的主要驱动因素,并进一步探究其局部空间的驱动差异,进而提升对长江经济带臭氧污染的科学认知。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臭氧污染格局整体呈现东高西低态势,重污染区域由下游向中上游扩展;臭氧污染的空间相关性逐年增强,且呈现集聚与分异并存的空间演进特征;臭氧浓度的时空跃迁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但整体呈现一定的转移惰性;地市空间尺度的臭氧浓度时空跃迁驱动类型存在差异。上海、长沙等中下游城市表现为开放-城镇化驱动型;贵阳、昆明等上游城市表现为科技-绿化制约型。从上游至下游臭氧浓度的时空跃迁呈现出“同向制约—逆向发展—同向发展”的递变格局。  相似文献   

14.
鹿保健  冯旭芳 《科技和产业》2023,23(17):237-243
基于“三农”主体与“三生”空间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10—2020年安徽省75区县单元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运用障碍度模型等方法探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安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格局向东北高西南低转变,发展重心向西北偏移;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越来越受到生态环境因素的阻碍,低效益、高污染、结构失衡等问题较为突出;各环境因子中地形起伏度与耕地面积、水资源总量交互作用较强。建议重视耕地保护和水利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噪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陇南市为例,对2020—2022年城区道路交通噪声进行监测,然后分析监测数据,评价城区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最后提出建议,以有效推进城区道路交通噪声防治。评价结果显示,2020—2022年平均等效声级均为二级,城区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较好。未来,要提升道路通行能力,优化线路布局,以噪声敏感建筑物为重点,加大噪声排放监管力度,并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拓展社会监督渠道,引导公众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16.
邵博  郭雨珏  刘煜  冯昊  叶翀 《科技和产业》2020,20(8):157-162
福州市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支点城市获得快速发展,各区县之间的经济联系逐步加深,区域经济格局不断演变。以福州市13个区县作为研究对象,测度“海丝”核心区建设实施前后各区县的经济潜力与经济联系强度,通过分析区域经济格局演变,对福州市在“海丝”背景下的经济发展方向提出建议,为今后加快建成支点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天水市近年四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指标与研究方法分析空间变化特征与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天水市生产空间缩减,生活、生态空间扩张;农业生产用地综合转移面积最大;工矿生产用地动态变化最为明显;土地利用程度各区县总体格局不变;人为因素中规划与社会政策、人口数量与分布和自然因素中高程坡度、水文气象、资源分布对空间格局、变化方向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2011—2020年长三角4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协调度和相对发展度模型,从时空二维视角分析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子系统的时序耦合动态演进规律和空间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从耦合协调度看,长三角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的耦合系统总体上处于拮抗阶段,以失调衰退类型为主,耦合系统劣化,核心城市总体处于较高的发展层次,安徽省西部、北部总体处于较为落后的发展层次;从相对发展度看,长三角约66%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远超当时经济发展需要,约12%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滞后于经济发展所需,耦合系统退化,约22%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与其经济发展同步,耦合系统优化。总之,长三角城市发展总体呈现不平衡性,需进一步对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和优化,以加强经济发展水平与公共服务供给的匹配。  相似文献   

19.
以公里格网为评价单元,构建基于PSR-NES(压力-状态-响应和经济-环境-社会)模型的土地生态安全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法动态识别2010—2020年广州市土地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广州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空间异质性较为明显,整体呈现“中间低,四周高”的分布格局;2010—2020年,广州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先下降后提高,其中,北部生态涵养区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呈下降趋势,南部生态调节区土地生态安全状况逐渐好转,中部建成区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未来城镇扩张应尽量避免侵占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较高的区域,可通过分区治理,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生态用地保护力度等措施持续改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20.
华晨  杨扬  黄娜 《特区经济》2004,(11):157-159
根据《城市规划基本术语》的规定,“城市建成区(urban build—up area)是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这是以国家标准的形式对建成区概念的描述,国内大部分学者在论及建成区时,也将在城市行政范围内,已经连片建设,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到达作为基本的判定依据,并且在空间形态上指出应有闭合的外轮廓线、密集人口以及非农业景观等要求。城市建成区是城市规划的核心部分,是城市职能展开最为充分的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