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眼之间,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已进入第20个年头。20年来,全国税收宣传像一幅波澜壮阔的长卷,描绘出一幕幕精彩纷呈的税收改革史篇,刻画出一年年欣欣向荣的税收发展华章。税收宣传像润物无声的春雨,滋润着税收的种子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全社会的税收观念不断增强,纳税人的纳税意识空前提高。税收宣传像一座座无形的桥梁,在税收与社会、税收与经济、税收征纳之间架设,带来了社会各界理解。带来了税收法治变迁,带来了税收环境优化。  相似文献   

2.
庄培 《税收征纳》2004,(9):40-41
税收筹划能够充分发挥税收经济杠杆的作用。大家知道,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其依据是税法中各项优惠政策,企业通过合法运用税收优惠政策,就能直接对企业投资、改制和产品结构等一系列活动进行税收调节,从而实现税收宏观调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柳华平  杜林  张镱 《税务研究》2023,(7):131-137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税收确定性专题报告》深入分析和探讨了税收不确定性的性质、导致税收不确定性的原因以及税收不确定性对政府公信力、贸易、投资和市场环境的影响,并概述了一套实用而具体的解决方案。借鉴参照《税收确定性专题报告》中关于税收不确定性的相关分析思路和解决方案,结合我国税收不确定性管理现状,本文重点从税收立法、税收征管以及国际税收三个维度探讨提高我国税收确定性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吴梅 《上海财税》2001,(6):13-15
税收征收管理不同于广义的税收管理,广义的税收管理包括税收立法管理、税收执法管理和税收司法管理,而税收征收管理实质上属税收管理中的执法管理范畴,也是保证税法实施效果的重要一环。因为当一个国家的税制确定以后,能否把税收及时、足额征收入库,关键在于税收征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5.
税收文化是指税收征纳双方构成的特殊社会群体各自内在的税收行为以及征纳主体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意识形态,是包括税收思想、纳税意识、纳税心理、税收价值、税收信息、税收道德的总和,由于税收不仅涉及纳税者行为,同时涉及国家与法人、自然人的关系,使得税收文化有其独特个性,与企业文化等微观文化不同,构建税收文化的目的是满足国家筹集资金的需要,通过精神、文化手段,激发征纳税主体的自学意识和行为,一方面要实现征收的科学,规范和文明办税,另一方面要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税收文化借助非法律和非行政的手段来支配、约束税收行为,利用征纳双方认同和形成的税收目标、税收价值观、税收道德观、使命感等人文力量去引导和规范征纳双方的关系,由于税收文化的独特功能,建设税收文化就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要构建和谐社会,税务部门需要树立税收经济观,统筹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关系;树立税收服务观,构建和谐征纳关系,树立税收法治观,统筹依法征税与诚信纳税关系,促进和谐税收建设,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7.
税收征管目标既包括正确执行税法的目标,又包括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的目标。结合我国的税收征管实践,建议着重解决:正确处理税收征管目标与税收目标的关系;正确执行税法与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的统一;税收征管目标实现过程中矛盾的协调;税收制度与税收征管的协调。  相似文献   

8.
本文尝试从税收来源和使用角度分析税收增长的动因,指出税收增长是供给约束和需求刺激两类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平衡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税收增长的供求模型。运用该模型,论文对于中国1992—2002年税收增长的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变动与税收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1994年税制改革在税收高增长中发挥主要作用。1998年以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成为拉动我国税收收入高速增长的直接动因,并形成增长的拐点。同时,本文针对近年来税收增长数倍于GDP增长的现象以及不断攀升的税收弹性系数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指出税收增长应同时具备适度弹性和长期稳定性两个特征,既要保证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联系和互动,又要能满足长期的财政需求。  相似文献   

9.
税负水平的基本概念有几种不同的表述,简而言之,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税收分配规模,衡量税负水平的指标一般来说有两类,严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总的税负水平,即“宏观税负”,如税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税收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即GDP的比重等,目前,国际上的通行做法都是,以税收总额占GDP的比重(T/GDP)作为主要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税收负担水平,这个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税收占GDP的比重、税收占个人收入总额的比重、个人所得税占个人收入的比重等;另一类是反映企业的税负水平,即“微观税负”,如企业税负总负担率、净资产税收负担率、所得税负担率等,近两年新疆税负水平的基本情况如下表。  相似文献   

10.
税收计划是税务机关根据国民经济计划指标,现行税收政策以及客观税源的发展变化情况,对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税收收入的测算。税收计划是国家预算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间接调控和反映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因此,税收计划的制定要符合经济发展和客观经济规律。税收任务是对税收计划的规划与控制;是税务干部在一定时期为之奋斗的目标;是衡量税收工作质量的主要标志。由于税收计划与税收任务的紧密联系,实际工作中两往往被不加区分地运用。其实两是有区别的,任务比计划更具有强制性,在实际工作中两应有区别地使用。  相似文献   

11.
宋雪飞 《福建税务》2001,(12):30-31
税收作为国民收入的一种重要分配手段,在经济生活中起着聚集财政收入,调节经济运行的作用,如何使人民所缴纳的税款与国库财政收入之差为最小?如何使课税对国民经济的负效应最小?这就牵引到税收成本与税收效率的问题,本试探讨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税收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试论税收中性与税收调节的关系及选择温丽燕当前,在税收理论界,对“税收中性”这一观点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相应要求税收应当保持中性,不要过多地干预经济,以免影响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有的人则...  相似文献   

13.
要实现依法治税的各项目标,必须加强税收法制建设,这是实现依法治税的唯一途径和根本要求。依法治税重在“治权”,这是与“人治”根本不同的一点,所以要加强对税收立法权、税收执法权和税收司法权的监督和制约。同时,要实现依法治税的宏伟目标,还要处理好它与以行治税、与服务地区经济、与税收计划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税收征纳》2001,(6):5-5
最近召开的全国宣传贯彻新《税收征管法》工作会议提出,随着新《税民征管法》的实施,认真贯彻落实新《税收征管法》,将成为“十五”时期税收工作开好头的一个关键。会议要求,各级税务机关必须立即行动起来,掀起宣传贯彻新《税收征管法》的热潮,抓住有利时机,把贯彻落实新《税收征管法》与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结合起来,将税收征管工作乃至整个税收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5.
重点就国与国之间税制结构及税收优惠政策上的差异,论述了跨国经营税收筹划的可能性,并介绍了五种税收筹划的具体方法,供从事跨国经营者降低税收成本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锦州市国税局坚持涵养税源、强化税收征管、提供优质服务三者并举,促进了涉外税收持续稳步增长,涉外税收正成为全市工商税收新的增长点。截至去年11月末,全市国税部门共组织入库涉外税收14825万元,完成年度税收计划的113%,比上年同期增长103%,增加税收7510万元,其中“两税”入库14768万元,为年度计划的114%,比上年同期增长103%,增加税收7493万元,涉外税收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17.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在新型贸易方式,使国际国内税收及税收征管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章论述了制定我国电子商务税收对策的原则,完善电子商务的税收对策及采取相应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8.
浅论税收服从成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成本通常分为三类:经济成本、管理成本和服从成本(compliance costs)。长期以来,人们对税收的经济成本和管理成本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研究,这方面的资料可谓汗牛充栋。但是,税收服从成本研究却严重滞后。究其原因,大致有:(1)税收服从成本被认为是无足轻重的,认为税收管理成本和纳税成本占总运行成本的比例为90%:10%。(2)没有完整精确的模型可以计量税收服从成本。(3)税收服从成本计量需要搜集大量数据,而这些数据在官方出版物中又是找不到的。随着20世纪80、90年代轰轰烈烈的纳税人权利运动的兴起,不少发达国家纷 纷制订《纳税人权利宪章》,税收服从成本作为影响纳税人权利的重要因素,已开始受到各国税务当局和专家学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税收调控手段局限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税收是政府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促进政府各项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充分发挥税收的作用。但税收的基本职能和其作用机制决定了税收手段具有局限性。充分认识税收调控手段的局限性,恰当选择税收的作用点、作用方式和调控方向对于科学准确地运用税收调控手段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征管资料是税收征管的原始记录。随着税收法制化朱断推进,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内行为的不断规范,其在税收征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当前,强化税收征管资料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